天天看點

這是米芾寫于蘇轼死後一月的筆記

這是米芾寫于蘇轼死後一月的筆記

蘇子瞻攜吾紫金研去,囑其子入棺。吾今得之,不以歛。傳世之物豈可與清淨圓明本來妙覺真常之性同去住哉。

看到此紙,是二十年前在外求學時,當時就覺得很有意思。

有意思一:

帖中說蘇子瞻“攜”吾紫金研去,是攜,不是借,或許是東坡欲借,而南宮不捨,于是乃偷攜或強攜而去。

有意思二:

東坡既攜來此硯,并不思還,而是囑其子入棺随葬(極似偷攜)。

明知為他人心頭之物,卻要與之俱下黃泉,這份臉皮功夫,也是令我歎為觀止。

有意思三:

囑咐兒子随葬他人心愛之物,這本是極私密話,如何能入得米芾之耳?

想來是蘇轼某日與友人賞硯,流露此意,友人傳語南宮耳。

有意思四:

米芾心心念念惦記一方紫金研,并多方求索,終得之,免去入棺之厄。

“不以歛”三字,得意之狀溢于紙上。

有意思五:

末句稱蘇轼為“清淨圓明本來妙覺真常之性”,如此長一串的形容詞,當是諷嘲蘇轼既修佛性,而又滞礙于物,且攜吾紫金研去,還要随葬入棺,真真不要臉皮也。

是心痛愛物幾遭大難而略表發洩。

有意思六:

蘇東坡如何能拉下老臉偷攜或強攜此硯,當時情景,可模可畫。

有人說此紙是米芾寫于蘇轼喪後一月,真假不論,我總不願這麼認為。米芾雖癡于玩石,當不至于無情也。

聲明

擔心看不到推送,就請收藏本号(凡白說書),各平台都有,搜名可得。本号不水,閱有所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