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8歲少女怒殺日本軍官,去世前留下一張照片,66年後遺骸回到故鄉

抗戰期間無數祖國的好兒女浴血奮戰,他們中的很多人就此犧牲埋骨他鄉。今天故事的主角就犧牲在戰場上,去世前隻留下一封信、兩塊大洋和一張照片,人們四處奔走,終于在66年後找到她的故鄉,将她的遺骸送了回去。

這個抗日女英雄名字叫劉守玟,1920年出生,是湖南人。1935年考取長沙周南女中,1937年參加女學生衛生隊赴上海淞滬戰役,因傷亡慘重,後回湖南整編到50師衛生隊。

18歲少女怒殺日本軍官,去世前留下一張照片,66年後遺骸回到故鄉

1938年,中日雙方激戰于山東南部台兒莊地區,而距離台兒莊僅僅隻有18裡處的邳縣禹王山附近同樣有我局部隊正在與日軍進行着焦灼的激戰,劉守玟就在那個連隊。戰鬥非常激烈,連長也倒在血泊中,劉守玟想去搶救他,但是一個日本軍官直接揮刀将他砍死。看到這一幕,劉守玟氣憤極了,她抓起石頭沖向那個日本軍官,連砸他的腦袋數下,敵人當場斃命。劉守玟站起來想繼續尋找受傷的隊友,但是不幸被擊中,她也倒下了。

18歲少女怒殺日本軍官,去世前留下一張照片,66年後遺骸回到故鄉

幸好有負責用擔架擡傷兵的民兵發現了她,她被送到陳塘村傷兵所,但是此時的她失血過多,已是無力回天,臨死前她掏出一封信、兩塊大洋和一張照片交給一位村民奶奶,希望她可以幫忙将信寄回家,奶奶接過東西後嚎啕大哭,之後他們将她葬在村東的亂葬崗。

18歲少女怒殺日本軍官,去世前留下一張照片,66年後遺骸回到故鄉

這位奶奶四處打聽,才知道她隻有18歲,是湖南長沙的一名中學生。但是戰亂時期信沒能寄出去,奶奶逃難回來信已經漚爛了,她憑着記憶大概記得内容:“女兒離家參軍沒有告訴父母,現在有可能身死他鄉,望父母不要悲傷。現将身邊的兩塊銀元和在校時的一張照片寄回,留作紀念。”原來她早已經做好犧牲的準備了。

18歲少女怒殺日本軍官,去世前留下一張照片,66年後遺骸回到故鄉

1967年到1983年的16年歲月裡,奶奶每年都帶着孫子陳開靈偷偷到女兵的墳上燒把紙,陳開靈還在墳前插了一根柳條。1995年,這位奶奶去世,她反複囑咐孫子千萬不要忘了去上墳。2012年,陳開靈找到徐州都市晨報報社,希望他們能幫忙尋找無名女兵的家人。

徐州媒體将刊有無名女兵感人故事的樣報寄給潇湘晨報,委托潇湘晨報追尋女兵及其所在部隊當年的英雄足迹。2004 年7月,潇湘晨報組織人員去徐州接女兵的遺骸回湖南,此時陳開靈插的那根柳條已經長成參天大樹。

18歲少女怒殺日本軍官,去世前留下一張照片,66年後遺骸回到故鄉

7月7日,女英雄遺骸運回故鄉,後被安置在湖南革命陵園藝術墓園。9月18日為告慰忠魂,晨報員工、熱心讀者和社會各界人士紛紛捐款,為女英雄豎起一塊石碑。英雄回來了,但她的身世仍是一個謎。

直到2005年9月,一位老人來信說母親認出女英雄是她的老校友劉守玟,有漢壽口音。2005年10月,潇湘晨報記者專程趕到漢壽縣,根據新興鄉一個村民提供的線索,最終找到女兵的家,至此奶奶的遺願終于得以完成。

18歲少女怒殺日本軍官,去世前留下一張照片,66年後遺骸回到故鄉

“芳齡十八潇湘女,校苑池邊留玉影,風度翩翩美儀容,負笈星沙求真理。”那些在曆史中為了真理奮鬥犧牲的英雄,我們從未忘記。他們的精神,将一直激勵、鼓舞着當下的我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