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士兵在打仗時,為什麼會大叫着往前沖,這樣做有什麼目的?

文·段宏剛

古今中外,在冷兵器時代,士兵打仗時,都喜歡一邊喊着“沖啊”、“殺啊”,一邊舉着武器奮不顧身地向前沖,說到底,這樣做是為了打擊敵人的心理防線,同時給自己和戰友加油助威。

古人打仗,非常講究謀略,對“天時地利與人和”看得很重要,做到這些,才能讓取勝的希望大增。

天時就是挑選一個有利于自己的氣候和時間點,去排兵布陣。古往今來的許多著名戰役裡,利用天時取勝的例子比比皆是。

古代士兵在打仗時,為什麼會大叫着往前沖,這樣做有什麼目的?

比如,三國時期諸葛亮利用“草船借箭”,恰恰就是利用了江面大霧彌漫的天氣,諸葛亮命人開着幾十艘草船,戰鼓隆隆地敲着,向曹軍駛去,自己則坐在船上悠閑地品茶。曹軍見狀,驚慌失措,向草船萬箭齊發,最終,諸葛亮沒有折損一兵一卒,收獲了10萬支箭。

地利就是占據地形上的有利地形和制高點,居高臨下向敵人發動進攻。在古代的許多伏擊戰裡,往往都是利用地利上的優勢來消滅敵人。

打伏擊的一方通常會挑選一個地形險峻的峽谷,在峽谷的制高點事先埋伏好,當敵人全部進入峽谷後,然後發動突襲,從敵人的左右前後四個方向同時進攻,敵人由于缺乏掩護,慌亂之後,很容易被殲滅。

古代士兵在打仗時,為什麼會大叫着往前沖,這樣做有什麼目的?

古代許多城門旁邊有甕城,甕城的主要作用就是誘敵深入,然後利用地利的優勢,對敵人進行“甕中捉鼈”。

人和就是全軍上下團結一緻,大家衆志成城地作戰。在古代打仗,許多情況下,人和要比天時與地利更能提升士氣,更能決定戰争的勝敗。

冷兵器時代作戰,大家所使用的武器都差不多,誰比誰先進不了多少,是以,人數上的優勢就顯得相當重要。一般情況下,10萬大軍對陣3萬大軍,10萬大軍取勝的幾率要更大。

古代士兵在打仗時,為什麼會大叫着往前沖,這樣做有什麼目的?

但沒有“人和”的加持,也不見得就一定會以多勝少。人和就像一條紐帶,能把全體士兵的凝聚力整合在一起。

古代兩軍對壘,不像現在打仗可以進行遠端攻擊,必須面對面貼身肉搏,因為有騎兵、弓手、步兵等多個兵種的參戰,是以,戰場一般會選擇在比較空曠的地方。雙方擺好陣型後,等待軍令,軍令一發,大家沖鋒陷陣,互相厮殺。

在沖向敵軍時,士兵們叫喊,一方面是為了制造出殺聲震天、聲勢浩大的氣勢,給敵人造成一種千軍萬馬勢不可當的錯覺,讓敵人在心理上産生不安感和恐懼感,造成心理上的震懾。當敵人的心理防線的缺口被打開,就很容易把他們戰而勝之。

古代士兵在打仗時,為什麼會大叫着往前沖,這樣做有什麼目的?

另一方面,士兵們大聲喊叫着向前沖,也是給自己,給戰友們提升士氣,讓大家一鼓作氣,速戰速決。

許多情況下,不僅是打仗,人們在做任何事情時,都必須憋一口氣,抓緊時間,一鼓作氣地去完成。如果中途洩了氣,很容易澆滅已經燃起的戰鬥欲望,出現不攻自破的情況,這是作戰時的大忌。

《左傳·莊公十年》裡有一篇文章名曰《曹刿論戰》,此文裡有一句名言: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說明作戰最終依靠的是視死如歸的勇氣,并且,勇氣在最初時最旺盛,一定要把握好時機。

古代士兵在打仗時,為什麼會大叫着往前沖,這樣做有什麼目的?

兩軍交戰,當你比敵人沖得更猛,喊殺聲更大,士氣更旺,效率更高,在氣勢上能壓過敵人一頭,那麼,取勝的幾率就會更大。

古人作戰不僅依靠蠻力和數量優勢,依靠更多的是謀略和智慧,《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孫膑兵法》等著名兵書,就是最好的見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