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千古奇人,被稱為“妖僧”,卻成為明朝唯一配享太廟的文官

一句“白帽”改變一生

明成祖朱棣發起靖難之役時,背地裡一直有個高人在出謀劃策。

這個高人是個和尚,誰也想不到,他就是靖難之役的總策劃者,這個和尚為人很是奇怪,他出家為僧,卻又拜了道士為師,不但熟讀兵法,更是城府極深,是個千古奇人。

很多人問,和尚不應該是清心寡欲,無欲無求的嗎,為什麼這個和尚卻一手策劃了靖難之役呢?

問題就出在這兒,這個和尚不但能出謀劃策,還能讓朱棣對他言聽計從,是以世人一度将他稱作“妖僧”,甚至在他死後還能配享太廟。

那麼這個和尚到底什麼來頭呢?他到底做了什麼才被人們稱之為“妖僧”,又是怎麼做到讓皇帝對他言聽計從呢?

他是千古奇人,被稱為“妖僧”,卻成為明朝唯一配享太廟的文官

這個和尚叫姚廣孝,說起姚廣孝跟朱棣的相識,有一個著名的“白帽故事”。

洪武十八年,恰逢馬皇後病逝,朱元璋心痛不已,于是從外面請了很多僧人給諸王誦經祈福,姚廣孝就是其中一個。

這些僧人們排好隊,等待着諸王進來挑選,于是當姚廣孝看到朱棣時,突然眼前一亮,他神秘兮兮地拉住朱棣,小聲道地:“殿下,你要是選了貧僧,我有一份大禮相贈。”

起初朱棣并不在意,畢竟這些江湖術士們想出人頭地,什麼招都能想,于是朱棣回答:“我是大明王爺,有數不盡的榮華富貴,你還能給我什麼?”

此時朱棣也沒有想到,這個和尚接下來的一番話讓他驚出了一身冷汗,和尚回答:“如果貧僧能為殿下效力,必定會送一頂白帽給你。”

他是千古奇人,被稱為“妖僧”,卻成為明朝唯一配享太廟的文官

朱棣當時是燕王,王上面加個白帽可不就是“皇”嗎?于是朱棣立即訓斥道:“好大的膽子,你到底是何人?”

誰知和尚也不慌張,隻是神色平和地表示:“貧僧隻是個和尚。”

看着這個和尚,朱棣立即認定此人不凡,于是将他收入了麾下。

要說這個姚廣孝到底有多大能耐,能用區區幾句話就讓自己走上了飛黃騰達的道路,隻要了解了姚廣孝的為人,也就不難了解了。

姚廣孝出生在一個殷實的家庭中,姚家世代行醫,他的父親更是當時蘇州城内的名醫,是以自從姚廣孝出生就被父母寄予了厚望。

但是姚廣孝其實并不是個喜歡讀書的人,相比起埋頭苦讀,他更羨慕那些被人簇擁着的貴族子弟。

在姚廣孝14歲那年,他偶然在街上碰到一個高僧,這個高僧一路走一路被人頂禮膜拜,這一幕深深刺激到了姚廣孝。

他是千古奇人,被稱為“妖僧”,卻成為明朝唯一配享太廟的文官

那時候他意識到,比起讀書入朝為官被人叩拜,原來當和尚更簡單,于是姚廣孝把書一扔,毫不猶豫地剃度出家了。

當然,出家後的姚廣孝過的是跟自己的想象完全不一樣的生活,作為一個小沙彌,他每天要做的都是掃地,提水等又苦又累的活,照這個進度下去,自己什麼時候才能被人頂禮膜拜呢?

于是心有不甘的姚廣孝跑出了寺廟,找了一個道士拜他為師了。這個道士也不是個正經修道之人,他修的都是權謀、算卦、占蔔等,其實說難聽一點,就是個十足的江湖術士。

不過這正合姚廣孝之意,就這樣,姚廣孝跟着自己的師父四處遊曆,這些年裡他也算是很努力,不但熟讀各類書籍,博古通今,更是對人心的考察小有所成。

不過,哪怕此時姚廣孝已經滿腹經綸,但是沒有好的伯樂,他這匹千裡馬又如何出頭呢?此時已經年近中旬的姚廣孝焦急不已。

他是千古奇人,被稱為“妖僧”,卻成為明朝唯一配享太廟的文官

一手策劃了朱棣造反

有一次在遊曆中,姚廣孝在嵩山寺遇上了一個相士,這個相士隻是看了他一眼,就對他說:“你眼睛呈三角,像個病虎,你天性好殺戮,将來是個如劉秉忠一樣的人。”

劉秉忠是元朝時期的一個奇僧,元朝的開國功臣,姚廣孝一聽這話高興得不得了,也正是因為相士的一句話,讓他把眼光放在了朝廷之中。

等到姚廣孝40多歲時,他終于等到了這個機會,朱元璋從民間召集僧人讓他們進宮,原本沒人會注意到姚廣孝的,但是姚廣孝早年的遊曆讓他見多識廣,他對于人心的掌控很有把握。

他不信這世上的人有誰不想當皇帝,是以他因為一句“白帽”讓朱棣對他青睐有加,此後姚廣孝就成為了朱棣手下的一個術士。

最開始時,朱棣并沒有多麼重用他,畢竟現在是和平年代,沒有戰亂沒有奪權,父皇健在,太子已定,還需要術士出謀劃策什麼呢?

但是姚廣孝一直沒有放棄“自薦”,他在朱棣的耳邊日日念叨着讓他造反,朱棣即便沒有造反之心,日日這麼念叨也開始思索了。

等到太子朱标死後,朱允炆被立為繼承人,這下終于讓姚廣孝看到了希望。

他是千古奇人,被稱為“妖僧”,卻成為明朝唯一配享太廟的文官

此時朱棣知道自己出兵就是謀反,他還不想背上謀逆的罪名,于是他問姚廣孝:“如果天下人支援的是朝廷,該怎麼辦呢?”

姚廣孝回答:“臣隻知天道,不管民意。”

這句天道可謂說到了朱棣的心坎裡,往日的委屈蜂擁而至,于是在姚廣孝的建議下,朱棣開始了自己的暗中籌備。

他先是讓朱棣去暗中聯絡大臣,招兵買馬,然後自己在後院内悄悄訓練兵馬,但是有了兵馬還要有武器。

于是姚廣孝出謀,在地下修建一個大型工廠,負責打造兵器,但是打造兵器肯定是有聲響的,為了掩蓋聲音,姚廣孝就在工廠的上方飼養了大量的雞鴨鵝,這樣打造兵器的聲音就被掩蓋了。

建文元年,朱棣被流放,在接下來發起的靖難之役中,每一個環節姚廣孝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朱棣起兵時,姚廣孝留在北平輔佐朱高熾,朱棣攻進大甯的時候,姚廣孝指揮将士守衛城池,後來朱棣被圍困,打算撤退休整的時候,也是姚廣孝極力勸谏朱棣進攻。

此時朱棣就是因為聽取了姚廣孝的建議,他連連告捷,并且直接帶着軍隊打進了南京城。

他是千古奇人,被稱為“妖僧”,卻成為明朝唯一配享太廟的文官

這還沒完,此時朱棣其實内心是非常忐忑的,在他打算進攻京師的前一晚突然狂風大作,把屋頂上的瓦片皆落,并且碎成了幾片。

這個場景讓朱棣十分心慌,他認為這是不祥之兆,于是又有了撤退之意,此時眼看要飛黃騰達的姚廣孝哪裡能讓朱棣退。

于是他連忙道:“殿下,這可是祥兆啊!自古飛龍在天都是狂風大作,您屋頂上的青瓦摔碎了,不就說明要換皇帝的皇瓦了嗎?”

聽了姚廣孝這番話,讓朱棣下定了攻進京師的想法。

可以說,朱棣能夠坐上皇位,姚廣孝在其中不可或缺,不管是姚廣孝太會識人,還是誤打誤撞真的把朱棣送上了皇位,總之他真的兌現了自己當初的承諾。

基于這一點,朱棣對他逐漸信任,甚至到最後言聽計從。

他是千古奇人,被稱為“妖僧”,卻成為明朝唯一配享太廟的文官

時常救助災民,卻被稱為“妖僧”

朱棣即位以後,姚廣孝被封為僧錄司左善世,後來又被任命為太子少師,每次朱棣接見姚廣孝時,都是稱呼他為少師,從不叫他的名字,由此可見朱棣對他尊敬有加。

那麼問題來了,一般來說,皇帝登基以後,最忌諱的事就是功高蓋主了,那麼作為最大的功臣,姚廣孝為什麼非但沒有得到猜忌,反而讓朱棣對他越發尊重呢?

不得不說姚廣孝是個聰明人。

朱棣曾經數次要求他還俗,并且要封他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但是被姚廣孝拒絕了,後來朱棣又賜給他府邸、美人、金銀财寶,但是姚廣孝卻根本沒有此欲望。

他住在寺廟中,每日除了閱讀經書就是打坐,自己得了賞賜,都是拿去赈濟災民,作為一個如此“無欲無求”的出家人,朱棣為何要忌憚他呢?

他是千古奇人,被稱為“妖僧”,卻成為明朝唯一配享太廟的文官

朱棣外出征戰,姚廣孝就留在京師輔佐朱高熾,後來立了皇長孫以後,姚廣孝又奉命輔佐朱瞻基。

永樂16年,姚廣孝已經病得卧床不起,因為他此時居住在寺廟内,是以朱棣不惜親自去探望,當時朱棣問他有沒有什麼心願,姚廣孝回答道:“博洽還在牢中關着,希望陛下能赦免他。”

博洽是個僧人,他的身份有些敏感,當初朱棣即位時,有人說朱允炆早就裝成僧人逃走了,而且還藏在了博洽的家裡。

因為一句話,博洽受了十幾年的無妄之災,由此可見事關朱允炆,朱棣自然心裡有疙瘩,但是姚廣孝在提出這個要求的時候,朱棣還是把博洽放了。

單從這件事情上看,朱棣對姚廣孝并非一般的信任,哪怕是他的兄弟,恐怕也不會因為一句話就放走“謀逆之人”。

他是千古奇人,被稱為“妖僧”,卻成為明朝唯一配享太廟的文官

那麼先不管姚廣孝是怎麼得皇帝信任的,就憑他晚年如此善良又無欲無求的性子,又為什麼會被人稱之為“妖僧”呢?

這還要從姚廣孝晚年所著的《道餘錄》說起。

在《道餘錄》中,姚廣孝因為一己私欲大肆诋毀儒家學說,他用佛家立場,逐條反駁儒家思想,這一下得罪了衆多學者。

後來姚廣孝去老家長洲時,連他的姐姐都閉門不見,他又把自己的金銀财寶給鄉親,但是卻沒人肯要,這讓輝煌了半輩子的姚廣孝難受不已。

姚廣孝逝世後,朱高熾基于對這個少師的敬重,直接命姚廣孝享明太宗廟亭,縱觀明朝曆任皇帝中,讓文臣配享太廟者,隻有姚廣孝一人,這是姚廣孝助朱棣登上皇位的榮耀。

他是千古奇人,被稱為“妖僧”,卻成為明朝唯一配享太廟的文官

我們縱觀姚廣孝的一生,他的為人如何先不做評價,但是他是史上為數不多的成功的臣子,活得明白,知道自己要什麼,同時又沒被利欲熏心,對于帝心的把控明明白白。

戰亂時能出謀劃策,平穩時又急流勇退,光是這份謀略與心境,就注定他會大有所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