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居正改革失敗之因:與有才者決裂,不用有經驗者

一條鞭法之是以能夠暢行,一方面是張居正等力推,一方面則是因為之前的成功經驗帶動,統治階層内部面對财政收入的萎縮,為了江山穩定也有意對土地兼并進行抑制。

(1)一條鞭法從嘉靖10年到萬曆初年,有着幾十年的推廣曆程,功勞不是張居正一人的

一條鞭法施行最早可以追溯到1531年即嘉靖十年,先有江西南部即南贛都禦史陶諧(先後兩次)、後有禦史傅漢臣提請施行一條鞭法。由此,江西開始在南部大範圍施行一條鞭法。

1534年以後南直隸旌德縣知縣甘澧在浙江、廣東等地施行。1541年山東部分地區開始一條鞭法實驗,這一時期江西方面拔得頭籌,成為改革的急先鋒。

1561年禦史龐尚鵬在廣州府從化縣開始施行,其後龐尚鵬調任巡案浙江禦史,在南直隸松江府施行。1563年以後龐尚鵬在杭州府、湖州府、嘉興府、紹興府、金華府、衢州府、溫州府施行。這一時期浙江成為急先鋒,龐尚鵬成為地府首腦中的引領者。

1569年以後巡撫都禦史海瑞,在南直隸(上海、江蘇、安徽部分地區)應天府、松江府、徽州府、甯國府、池州府、常州府等地施行一條鞭法。這一時期南直隸成為急先鋒,海瑞成為地方首腦中的引領者。1570年以後,王宗沐在南直隸揚州府、鳳陽府等地開始施行。

一條鞭法在嘉靖時期主要靠地方首腦推動,到了隆慶時期則主要靠高拱推動,如果沒有高拱在中央的大力支援、海瑞和龐尚鵬在地方的成功經驗,張居正想在萬曆初年獲得南方各省的廣泛支援顯然是不可能的,在評價張居正的同時更不能忘掉他們的貢獻。而現在龐尚鵬幾乎被遺忘,海瑞則被當成了不識時務者,這對他們不公平。

張居正改革失敗之因:與有才者決裂,不用有經驗者

高拱

在一條鞭法的施行過程中,張居正先後和高拱、龐尚鵬、海瑞發生沖突。張居正對于海瑞并不喜歡,認為他不谙世事對改革沒有什麼好處。是以,在隆慶帝、萬曆帝面前對海瑞頗有微詞,使海瑞入閣的希望落空。

(2)張居正與海瑞地沖突

海瑞與張居正之間的沖突,是在對一條鞭法推行方法、路徑産生分歧下的政論之争。海瑞并沒有加入以張居正為主導的改革派集團,但無疑海瑞屬于改革派,隻不過他在改革路徑、改革方法上與張居正有着嚴重分歧。張居正深知問題出在皇權上,是以,他緊靠太後勾連宦官馮保。海瑞則憑一己之力孤軍奮戰。

海瑞因為長期在官場受到壓制、早年生活又長期處在貧困邊緣,對于官員腐敗問題有着深切認識,他以“祖制”為武器,對腐敗官員、士紳豪族進行了無情打壓。在某種程度上,海瑞是官場上的理想主義者。

張居正則是官場上的實用主義者,他深谙官場之道,無疑是古代封建社會的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在用人上,他不像海瑞那樣嚴格要求下屬,隻要能給他做事,張居正就不拘小節大膽擢用了,到了後期張居正對那些阿谀奉承且無能力才幹的人也開始任用。

如上問題就帶來了張居正和以海瑞為代表的傳統廉潔派官員的激烈沖突。

傳統廉潔派大多受儒家思想和前代清官榜樣的影響,自身為官清廉,對貪官切齒痛恨。如海瑞在自己兩袖清風的同時,還希望借助百姓的力量鏟除貪腐。他說:“做百姓不可做刁頑不聽法度的百姓,亦不可做軟弱聽人打、聽人殺而不言的百姓。不言自苦,苦何日止!”他号召南京市民“如若仍前被害,可自放膽來告”,“或攔街、或叫門,不禁”。對于貪官污吏他決不留情,就連嘉靖他也敢直面痛斥;他更不惜背負道德譴責,對自己的恩人徐階鐵面無私。

張居正改革失敗之因:與有才者決裂,不用有經驗者

龐尚鵬

(3)海瑞的主張比較狠,但阻力更大

海瑞的一生可以說是反貪的一生,他認為:明朝風氣壞就是從正德、嘉靖開始,士大夫們争先緻富,結果士大夫越富裕百姓們越貧窮。為此,就應該講究道德、講究道義。面對當時土地兼并嚴重的狀況,他主張恢複井田制,實作國家控制的民均田地,百畝之田、五畝之宅外大家都一樣,就不會有貪腐之心。

對于反對井田制的大地主,海瑞的回答很痛快:先教育,不聽者殺。很顯然,海瑞的治貪方略沒有得到統治階層認可。但他卻對井田制難以恢複的原因分析得非常正确:真正為了百姓利益的國君太少了,即使有也怕那些富民為了自己的利益反對而造反。海瑞的一些做法引起了知識分子(包括文官)的不滿,他們決定反擊。

1570年戴鳳翔收受了徐階的賄賂後,彈劾海瑞“庇護刁民,魚肉鄉紳,沽名亂政”,并罷其官。針對戴鳳翔的攻擊,海瑞進行了反駁。盡管如此,作為“官場異類”,他顯然是不受歡迎的人,為此,海瑞怒罵同僚是“舉朝之士皆婦人”。顯而易見,這是罵大臣們經常背地裡說他的壞話。“水至清則無魚”的法則令他無法在官場中順風順水。

張居正改革失敗之因:與有才者決裂,不用有經驗者

海瑞

海瑞沒有加入張居正的改革團隊,雖然很遺憾,但并沒有對一條鞭法的推行産生抵觸。因為,實行一條鞭法是所有改革者的共同願望,改革派内部存在派系也很正常。隻不過,過去我們過分關注了以張居正為首的改革派,而忽視了以海瑞為代表的其他改革派。

同時,反對張居正的改革的人也說得并非沒有道理,而且直接點出了問題所在,如果張居正不過于執拗于權力鬥争。哪怕,鬥争敗了對手,但卻在改革中注意改正他們指出來的問題。一條鞭法的曆史價值可能更大。

不能不說,曆史非黑即白、做事和做人的非黑即白很害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