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皇宮中權利最大“地方”,皇帝從生到死都歸它,紫禁城真正的主人

網友們好,非常感謝朋友們打開小編的文章,我将一如既往的給大家開誠布公的分享一些知識和看法,如果說接下來的内容哪怕能對您産生一些小小的快樂,筆者将不勝榮幸!

在民國的早些年間,出現了許多“一夜之間鹹魚大翻身”的土豪,盡管,他們的家世和清王朝那些落魄貴族相同,屬于曾經的臣子遺民,但是,他們卻憑借自己獨特的“本事”來了個鹹魚大翻身,過上了富足的日子。百姓看不下去他們奢侈糜爛的生活,嘲諷他們雖富不貴、下流且粗鄙,這些鹹魚翻身的暴發戶,其在絞盡腦汁兒挖空心思積攢财産的漫漫過程中,展露了他們吃裡扒外、貪得無厭的醜陋嘴臉。

皇宮中權利最大“地方”,皇帝從生到死都歸它,紫禁城真正的主人

在我們許多現代人中,對内務府存在着一個較為普遍的認知誤區,内務府裡面全部都是閹人太監嗎?其實不是的。内務府是清代皇家所獨有的一個不同于其它的内廷機構,它的權力被掌握在當時的正黃旗、鑲黃旗和正白旗這所謂的三旗手中,可謂是重權在握。最早在順治帝入關定都北京後,即設立了内務府,以管理宮禁事務。之後,順治十一年被裁撤,順治十八年康熙即帝位後又重新恢複。

其長官稱總管大臣,無定員,秩從二品,乾隆時改正二品。府内所屬廣儲司掌銀、皮、瓷、緞、衣、茶六庫出納,織造、織染局亦在其管轄之下。

皇宮中權利最大“地方”,皇帝從生到死都歸它,紫禁城真正的主人

那麼,為什麼說是重權在握呢?

因為内務府主管的都是皇宮裡的大大小小所有事宜,在内務府中連普通任職的官員也必須是三旗子弟,這一規定,注定了這個内廷是少不了裙帶關系的,親戚往來,任人唯親什麼的都是常事。加上皇帝對内務府信賴有加,且這内廷事務任職完全不受外廷的人事的影響,于是,就形成了在這個相對的領域裡他們獲得了最大化的權力,且不接受任何來自外界的監督,沒有來自外界的監督。

可以說,内務府是自成系統,與外廷職官無涉,所屬機構達五十處以上,職官三千餘人,上三旗包衣之政及宮禁事務,全由其主管。

皇宮中權利最大“地方”,皇帝從生到死都歸它,紫禁城真正的主人

自古以來,我們中國就講究“家國一體”,什麼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的思想早在我們的腦海裡根深蒂固。在那時候的國家裡,宮廷就差不多算是國中之國,内務府就是這個核心的權力中樞。内務府作為皇家權力機構,他的權力範圍絕對不止于小小的紫禁城。我們所熟知的被英法聯軍燒毀的圓明園、馳名中外的頤和園、享譽海外的盛京皇宮,舉國聞名的避暑山莊等等,這些皇家直接管轄的地界兒,都是内務府的權利範圍。

皇宮中權利最大“地方”,皇帝從生到死都歸它,紫禁城真正的主人

清朝年間,皇莊廣袤,地大物博,除去普通的田地收入不說,像什麼珍貴的人參、珠軒呐,也是數目可觀的。除此之外,戶部每年都還會給内務府撥款。戶部的撥款中,數目不定,主要是看内務府的開銷多少來定。除了這些正規管道外,内務府還插手鹽稅務、鈔關等等極其重要的國家經濟命脈之中,以此,撈取錢财。

講個小例子從側面來感受下當年内務府的富有。

我們知道康熙皇帝六次下江南,而這六次中有四次都是江甯織造曹寅在接待的,一個小小的内務府下屬可以接待皇帝多達四次,内務府的财力可見一斑。

皇宮中權利最大“地方”,皇帝從生到死都歸它,紫禁城真正的主人

有北京民謠為證:“房新樹小畫不古,此人必是内務府。”說的是如果哪天皇城根下出現一戶暴發戶,房子是新蓋的、院子裡新栽了樹苗、牆上挂着現代人的畫,那這戶人家肯定是内務府的官吏。

财富如同流水般從内務府手中過,要說内務府絕不染指這筆錢财是不可能的。國家穩定,皇帝能鎮住江山的時候他們還多少有些收斂,但是,在不那麼太平的年月裡,惡奴欺主是時常會發生的事情。根據溥儀的回憶錄記載,小皇帝傅儀在成年後與内務府鬥智鬥勇就成了家常便飯。

皇宮中權利最大“地方”,皇帝從生到死都歸它,紫禁城真正的主人

據溥儀自己回憶,慈禧太後七十整壽這一年,内務府的花銷不過七十萬兩,但是,到了宣統退位後的民國四年,除去給遺老遺少發放的俸祿之外,内務府的開銷竟高達二百六十四萬兩。這個數字是可怕的,畢竟,當時民國政府撥給清朝王室的優待金是四百萬兩/每年,内務府就占了一大半!

更令人感到尴尬的是傅儀皇帝結婚時,皇宮裡經濟更為拮據,堂堂一個九五之尊大婚還是抵押寶貝換的錢。惡向膽邊生,内務府這群人竟然将手伸到了養心殿。他們從最初的吃吃回扣,揩油水直接變成了偷盜,殺人放火,為消滅偷盜的證據,這把火竟然放到了皇帝的寝宮——養心殿。

皇宮中權利最大“地方”,皇帝從生到死都歸它,紫禁城真正的主人

在如此的情形下,内務府自然不允許别的人摻和這些錢财,于是,他們與民國的内務部狼狽為奸,整了一個文案叫做《古籍、古物及古迹儲存法草案》,很好地為他們保護了這些東西被“外人”拿出宮去。除了這個之外,叫做紹英的内務府大臣又借着軍隊的名義脅迫皇帝傅儀,說:如果他再允許這些外人進入宮廷胡鬧,或者民國政府要是做出什麼不合乎他們想法的舉動,那麼,可就沒人保護皇帝了。

最終,在生命與财貨之間,溥儀選擇的前者,是以,内務府完勝。

皇宮中權利最大“地方”,皇帝從生到死都歸它,紫禁城真正的主人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内務府管理所有的太監和宮女。清朝成立敬事房,嚴格管理太監、宮女及宮内一切事務,防止出現宦官專權。敬事房也隸屬内務府,是以,太監就和内務府利益攸關,并在之後内務府的沉浮強弱中站在了内務府的一邊。

一言蔽之,一個皇帝從在娘胎裡開始到死後定期領取子孫後代的冥錢,都離不開内務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