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民國軍閥為何愛争奪番号?從29軍的建立和消亡最有代表性

民國軍閥為何愛争奪番号?從29軍的建立和消亡最有代表性

民國軍閥混戰,除了在搶錢搶地盤,就是走上層路線搶番号。這一點,我們從29軍的建立上可以看出來。

民國軍閥為何愛争奪番号?從29軍的建立和消亡最有代表性

29軍屬于馮玉祥西北軍所部。中原大戰中,西北軍各部土崩瓦解,前線倒戈的韓複榘、石友三直接官升一級,軍長變成路軍總指揮,臨陣叛變的龐炳勳等人直接師長升為軍長,雖然手下還是隻有一個師。最慘的莫過于張自忠、宋哲元、趙登禹等部,堅持到了最後,堅決反蔣,結果遲遲沒有番号,部隊的裝備補給基本停頓,眼看就朝不保夕,直接解散回家。

此時一個牛人出現,把這些部隊糾集起來,并且争取到29軍的番号,為張自忠、宋哲元等人找到了歸宿,這個人就是蕭振瀛。蕭振瀛是吉林扶餘人,中原大戰後,他找了先後在蔣介石、張學良、閻錫山等人中間奔走,利用這些大佬的嫌隙,争取到了29軍番号,還一次拿到50萬軍饷。經過蕭振瀛的争取,29軍建立,宋哲元任軍長,下轄三個師:第三十七師,師長馮治安;第三十八師,師長張自忠;暫編第二師,師長劉汝明;後增加第一三二師,師長趙登禹。作為29軍的締造者,蕭振瀛僅僅為自己争取到總參議的職位,實在是顧全大局。

民國軍閥為何愛争奪番号?從29軍的建立和消亡最有代表性

石友三歸順蔣介石比較早,拿到了13路軍的番号,可是他不珍惜,1931年7月反蔣反張,29軍乘機進軍察哈爾,宋哲元成為察哈爾省主席。長城抗戰中,第二十九軍在喜峰口、羅文裕、馬蘭關等處與日軍浴血苦戰33晝夜,以抗日雄師名揚長城内外。1933年馮玉祥在察哈爾成立抗日同盟軍,卻因為沒有正式番号,無法獲得補給,在龐炳勳、關麟征、馮欽哉、孫殿英等部配合日軍的圍攻下,抗日同盟軍土崩瓦解,大部分被宋哲元收編。

東北軍在熱河抗戰中名譽掃地,中央軍又被《何梅協定》趕走,北平最終成了察哈爾的29軍的地盤。到1936年,部隊擴編為4個步兵師、1個騎兵師、7個獨立旅、1個騎

兵旅;即第三十七、三十八、一三二、一四三步兵師,師長分别為馮治安、張自忠、趙

登禹、劉汝明;第九騎兵師,師長鄭大章;獨立第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

二十九、三十九、四十旅;騎兵第十三旅。

民國軍閥為何愛争奪番号?從29軍的建立和消亡最有代表性

相對于其他西北軍,29軍這部分部隊還是比較能打的。七七事變不久,宋哲元升任第一集團軍司令,張自忠、劉汝明、馮治安分别成為59軍、68軍和77軍的軍長。這三個軍,番号中都包含了''七七事變''的含義,是有名的抗日部隊。

29軍基礎上發展而來的59軍、68軍和77軍,抗日中基本上還一直在一起。張自忠升職比較快,1938年就擔任了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戰死後,33集團軍由馮治安率領。可是,抗戰勝利後,33集團軍被排擠嚴重,原來三個軍九個師的番号,變成了兩個軍四個師。番号的縮減,其實是軍饷的克扣和裝備補給的縮減。

民國軍閥為何愛争奪番号?從29軍的建立和消亡最有代表性

淮海戰役中,原第五十九軍全部、第七十七軍大部共兩萬多人在張克俠何基沣的率領下戰場起義,參加了解放軍。張克俠任解放軍三十三軍軍長,何基沣任解放軍三十四軍軍長。執迷不悟的馮治安不願參加起義,帶着殘兵投奔蔣介石,可是蔣介石給出的處理卻是''将官不要,士兵留下'',馮治安一無所有了。

29軍發展起來的68軍,和原韓複榘部隊55軍湊到一起,成了第二集團軍,由劉汝明上司。劉汝明比較狡猾,抗日戰争中始終能避免中央軍收編和日軍打擊,解放戰争中還當上了綏靖區司令,兵團司令。淮海戰役中,蔣介石害怕劉汝明也起義了,就把他掉到了蚌埠,陰差陽錯促使他避免了被全殲。可惡的是,我黨華東軍曾派人策反劉汝明,劉汝明把策反人員殘忍殺害,拒絕起義。

民國軍閥為何愛争奪番号?從29軍的建立和消亡最有代表性

從29軍的成立到擴大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建立番号就意味着可以從财政部領取軍饷和補給。戰争中,番号的變動幾乎是這支部隊命運的決定力量,番号擴大,意味着領到更多軍饷和補給,軍隊得以補充和擴大;番号縮小,意味着軍饷補給更少。像馮治安那樣,最後番号被取消,就等于宣告了這支部隊的滅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