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燈光漸起,伴随着神秘的手碟音樂,舞台劇《給一個未出生孩子的信》從對一個女人的一場審判開始拉開序幕。男醫生、女醫生、父親、母親、報社老闆等陸續以證人或是陪審員身份“登場”發言,陪審員将對這個女人涉嫌謀殺腹中胎兒的“罪行”進行有罪還是無罪的表決,這場關于人性的審判瞬間引發了觀衆好奇與思考。
“那天晚上,當我睜開雙眼坐在黑夜裡的時候,我感受到了你的存在。仿佛一顆子彈射中了我,我的心髒停止了跳動。當心髒再次跳動時,無限的驚奇如槍林彈雨般襲來。我問了自己一個可怕的問題:你是否願意來到這個世界上?是否有一天,你會帶着責備的心情沖着我哭喊是:誰給了你權利,讓我降臨到這個世界上?你征求過我的意見嗎?為什麼要把我帶到這個世界上來?” ……
三位女演員同時在白色半透窗簾後現身,共同演繹這個懷孕女人,她們像是在平行空間裡的同一個人,代表這個女人的不同側面,有偏事業型和理性的,有偏重家庭型或感性的,這是一場關于生命、愛情、自由、權利、明天的自我拷問。
根據意大利著名記者、作家奧裡亞娜·法拉奇同名小說的舞台劇《給一個未出生孩子的信》近期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D6空間首演。該劇由導演周可執導,黃芳翎、沈佳妮、麥朵三位女演員聯合主演。該劇講述一段懷孕女人與腹中胎兒之間的纏綿心曲,更是一個有關生命探索的故事。
20世紀“最強悍”戰地女記者法拉奇柔軟之作首次搬上話劇舞台
劇中的這個女人被一千個問号折磨着:為什麼要将一個孩子帶到這個世界?孩子自己願意來到這個世界嗎?成為女人會怎樣,成為男人将如何?孩子屬于國家、父母,還是他自己?成為母親是一個女性的天職,還是自由的選擇?懷孕生子是否就意味着放棄事業前途,放棄個體自由,放棄作為獨立女性的存在?……她沒有具體的面孔、名字和年齡,但是也許今天的每一位女性都會從她身上辨認出自己,至少是部分的自己。
意大利著名記者、作家奧裡亞娜·法拉奇,被譽為“世界第一女記者”、“采訪女王”,20世紀最“強悍”的女性之一。1950 年任《晚郵報》駐外記者,1967 年開始任《歐洲人》周刊戰地記者,采訪過越南戰争、印巴戰争、中東戰争和南非動亂等,曾與全球60多位國際政要激烈言辭交鋒,其記者生涯被譽為“采訪藝術的輝煌典範”,著有《風雲人物采訪記》《男子漢》《印沙安拉》等作品。
小說《給一個未出生孩子的信》是法拉奇筆下最柔軟的作品,它是社會曆史、真誠忏悔與虛構故事的混合物。小說首次出版于1975年,一出版便在歐洲大獲成功,逾40年暢銷不衰,僅意大利語版小說就賣出超過150萬冊,很多讀者第一次讀到這本書時完全着迷其中。中文版小說一經出版,便吸引了大批中國讀者的注意,尤其是女性讀者。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把這部小說搬上話劇舞台,特邀導演周可執導,在“小而美”的小劇場裡将以充滿詩意的方式呈現。
“舞台劇《給一個未出生孩子的信》是一首詩,這是一首寫給女人、寫給生命的詩,”編劇、導演周可告訴記者:“我看了《給一個未出生孩子的信》的小說之後,覺得小說已經把‘生命課題’中所有會碰到的問題,借由母親之口向讀者們說出:如何面對生命中的虛無,如何面對愛情、生命、性别、自由、公平,如何面對生命意義這一系列的問題。就正如我們這個戲的最後一句台詞,這是我特别喜歡的一句話:它存在着,生命永遠存在着。我們個體會消亡,但是生命本身不會消亡。人類所有的成長、經驗、智慧都會随着生命的延續在宇宙中存在下去。”
小說沒有具體的故事和情節,行文頗為意識流,是以改編成話劇富有挑戰。鑒于這本小說的獨特性,周可設想可以用三位女性來扮演劇中的同一個女人,這三位女性也會同時扮演劇中男女老幼不同的角色。這樣的設定,一方面是增加它的叙事性,另外圍繞她出現的所有人物,其實都是她自己的映射。
在“最接近宇宙的聲音”中,三位實力女演員演繹“她”人生
舞台劇《給一個未出生孩子的信》由三位各具魅力的實力女演員黃芳翎、沈佳妮、麥朵聯合主演,她們三人共同飾演劇中的這位懷孕女性,但各自又要分飾男醫生、女醫生、報社老闆、母親、父親、祖母、孩子等多個角色,這對她們來說都是一次很大的挑戰。
擁有多年舞台經驗的上話演員黃芳翎,曾出演過話劇《糊塗戲班》《殺戮之神》《海達·高布樂》《4:48精神崩潰》《狗魅Sylvia》《邬達克》等作品。黃芳翎非常享受這次的排練過程:“戲劇是‘更大’的東西,我們在排練過程中分享了各自的秘密,排練場從細小的回憶展開,我們彼此分享了那些從兒時到現在關于家庭的故事,還有我們曾經選擇逃離的時刻,那些勇敢的故事……我們每個人都變成了一個某種意義上‘更大’的人,擁有了可以與觀衆對接的情感……”
演員沈佳妮,曾出演《獵狼者》《大秦帝國之崛起》《北平無戰事》《速求共眠》《第三種溫暖》等影視作品,《長恨歌》《和空姐同居的日子》等話劇作品。活躍于影視熒屏較少出演話劇作品的她,當看到要排演舞台劇《給一個未出生孩子的信》的消息時,瞬間被這個戲的題材所吸引:“我心動了!一個孩子的降臨是它的主動選擇,還是被動安排。對于生命的探讨引發我的好奇。”沈佳妮說,法拉奇濃烈炙熱的一生,使我很想體驗她筆下的思考和選擇。”
上話青年演員麥朵,剛剛斬獲第二十四屆佐臨話劇藝術獎最具潛質新人獎,年紀雖輕但已在話劇《第二性》《商鞅》《紅樓夢》《伽利略》《厄勒克特拉》、音樂劇《烽火家書》等多部作品中嶄露頭角。參與該劇,讓她對生命的孕育有了更多的思考:“孩子确實是女人生命中最柔軟的那個部分,讓女人變得堅強,仿佛擁有了盔甲。我們并沒有試圖通過哭泣,來告訴大家孕育生命是一件多麼辛苦的事,而是想展現一個人,一個女人的一段生命旅程。”
此次演出現場,還特邀手碟藝術家尹引現場演繹小衆打擊樂器手碟,尹引曾開創手碟冥想實驗、手碟詩等項目,至今與諸多音樂家、藝術家策劃并實驗音樂現場數十場。手碟的聲音被譽為“最接近宇宙的聲音”,音樂空靈、神秘,直達心靈讓人能瞬間放松。手碟能夠與書法、舞蹈、繪畫,裝置藝術等諸多藝術形式相結合,更可以應用于減壓、療愈。這一次,手碟将于戲劇結合,導演周可也希望通過手碟的聲音與劇場這個空間發生奇妙的“化學反應”,給在場觀衆來一次“靈魂的按摩”。
舞台劇《給一個未出生孩子的信》說盡一個女人心中最私密的痛楚與甜蜜、困惑與勇氣、自私與偉大,涉及對人類生與死、愛與恨的深刻懷疑與痛苦思索。2021年12月24日至2022年1月9日,在跨年檔上演于上海話劇藝術中心·D6空間,邀請觀衆走進小劇場來一次真摯的私密交流。
劇照由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提供
作者:童薇菁
編輯:郭超豪
責任編輯:王雪瑛
*文彙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