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重讀《傅雷家書》: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華

重讀《傅雷家書》: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華

文字丨文娟

文章首發丨推麼推

前段時間,“鋼琴王子”李雲迪因涉黃被拘,消息一出,舉世嘩然。

一個頭頂耀眼光環的青年才俊,轉眼人設崩塌,口碑盡毀,令人歎惋。

從人生巅峰到跌下神壇的變幻,并非朝夕可緻。

一個人的堕落,大多是從放縱自己開始的。

李雲迪18歲獲得肖邦國際鋼琴比賽金獎,從此星途燦爛,一路長紅,但他對人生的認知并沒有得到相應的升華。

沒有嚴格自律的生活習慣,沒有高尚雅潔的道德情操,逐漸在浮華世界中迷失方向,乃至步入歧路,落此境地并不意外。

上一個獲得該獎項的中國人是傅聰。

時年21歲的他,作為首位獲獎的東方人,為當時成立不久的新中國,創造了一個輝煌的世界記錄。

但對很多人而言,認識傅聰還是源于他是傅雷的兒子。

一部《傅雷家書》,成為一代又一代中國父母心中的教育聖經。

而傅聰正是那些家書的收信人。

讀過《傅雷家書》,就會明白,同樣年少成名的傅聰,在榮耀、鮮花和掌聲面前,為何沒有迷失自我,而能堅守初心,不改其志,終得圓滿。

好人品,才是行走于世的通行證

金庸先生曾說:“傅雷的家書,是一位中國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中國君子。”

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曆來被視為中國君子的标準。

人品是做人最重要的基石。

傅雷非常注重道德修養的培養,他認為隻有具備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創作出高尚的藝術作品。

“第一做人,第二做藝術家,第三做音樂家,最後才是鋼琴家。”

對于品格的鍛造,他從不泛泛而談,說些空洞的大道理,而是細化到日常的接人待物,立身處世之中。

傅聰說話耿直,批評他人常常不加掩飾;一起練琴的小夥伴勸他注意休息,他卻說:“像你那樣,我還會有成績嗎?”慣用反批評的方式對待别人的好意,讓人無語。

傅雷指出兒子表達方式的不當,責其改之,使傅聰意識到,做人須懂得換位思考,易地而處,說話有分寸是為人處世最基本的修養。

傅雷教導兒子在與人相處時,“理直也不要氣壯,得理也要饒人。”與人交往不涉及原則問題時,無須辯個輸赢,若赢得了道理,卻輸掉了胸懷,終究得不償失。

給他人台階下,為他人留餘地,是處世的智慧,也是做人的格局。

傅聰學習鋼琴,師從中外名師,傅雷提醒他要常給老師們去信問候,彙報近況,不忘恩師對自己的幫助,不辜負師者的殷殷期望。

懂得感恩,就不會認為一切所得都是理所當然。

知道飲水思源,回首來處,也更能看清前行的方向,不輕易步入歧途。

傅聰在父親的影響下,成長為一個對自己嚴格自律,對他人謙和寬容,知進退,懂感恩的中國君子。

精絕的才能加上人品的護持,使傅聰的音樂之路暢通無阻,最終登頂藝術高峰,成為當代最傑出的鋼琴演奏家之一。

人品決定了一個人最終能走多遠。

世間所有集大成者,無不是偉大品格與高超技能的結合。

有好人品作為底色,人設永遠不會崩塌。

唯有熱愛,可擋世間紛擾

人這一生,總要愛着點什麼。

正如汪曾祺所說:

“人總要待在一種什麼東西裡,沉溺其中。苟有所得,才能證明自己的存在,切實地活出自己的價值。

人總要把自己生命的精華調動出來,傾力一搏,像幹将、莫邪一樣,把自己煉進自己的劍裡,這,才叫活着。”

傅雷父子正是那種“把自己煉進自己的劍”裡的人。

傅雷的劍,是他的文學翻譯事業;傅聰的劍,是他的鋼琴演奏事業。

傅雷學貫中西,藝術造詣極為深厚,對古今中外的文學、繪畫、音樂等專業領域,都有着令人信服的真知灼見。

他天生的求知欲大于一切,從不滿足當下所獲,一生都在踐行活到老學到老的理念。

每天雷打不動地進行8小時翻譯工作,加上諸多額外事務,頭腦每天保持活躍十幾個小時,周末也不例外。

但工作對他來說并非負擔,而是滿滿的激情,不倦的狂熱。

他在給傅聰的信裡寫道:“隻有拼命工作才能對我有所裨益,使我在臨睡之前,多少有些自我滿足的感覺。”

隻要從事着自己熱愛的工作,他就能感受到身體裡血液在沸騰。

有其父,必有其子。

傅聰亦是如此。

他是個練琴狂人,年輕時每天花費11個小時與鋼琴“親密接觸”,随着年歲漸長,才把練琴時間縮短為每天8小時。

數十年如一日的高強度練習,使傅聰患上嚴重的腱鞘炎。

一彈琴,腱鞘就容易裂開。疼痛不已,他纏上紗布繼續練,肉體的痛楚絲毫不能抵擋他對音樂的熱愛。

一次演出前,他不慎摔倒,斷了三根肋骨,卻執意不肯将演出延期,而是強忍疼痛演奏,撐到下台才被送往醫院。

他視音樂為自己的信仰,無比虔誠,愛到極緻。

李雲迪曾因參加明星黃曉明的婚禮,而缺席擔任肖邦國際鋼琴比賽的評委,引來衆多非議與批評;平時不練琴,臨時抱佛腳的翻車事故也頻頻發生。

演奏水準降到業餘段位,工作态度敷衍塞責,難以想象,這是一個熱愛鋼琴,熱愛音樂的人做得出來的事。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世間的誘惑層出不窮,尤其對名人而言。

然而,但凡心中有真正所愛,便會義無反顧地去堅守,以抵禦外界一切塵嚣。

傅雷在信中道:“藝術表現的動人,一定是從心靈的純潔來的。不是純潔到像明鏡一般,怎能體會到前人的心靈?怎能打動聽衆的心靈?”

唯有熱愛,才會心無旁骛,到達純淨之境。

也唯有熱愛,才能在每一個平凡的日子裡,揮劍起舞,舞出自己的傳奇。

耐住寂寞,才能步履不停

傅聰才華橫溢,風度翩翩,氣質高貴獨特,受到衆多女性喜愛。

他的周圍總環繞着一群莺莺燕燕,身邊充斥着無數“美好的天使”。

彼時如若犯一些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誤,也不足為奇。

然而傅聰從未有過桃色绯聞,在父親的叮囑下,他理性克制,潔身自愛,盡量控制感情,把感情轉移到藝術中去。

在出國學習之初,傅聰就自誓要做幾年清教徒,過幾年僧侶生活。

他也做到了,平日苦練琴技,閑暇學習中國傳統哲學、倫理、詩詞和美術等知識,以提高自己的整體藝術素養。

因而他的演奏富于中國和東方風格的意境:靈動,自如,純真而毫無造作。

在國際上一戰成名後,各種榮耀,誇獎,衆人的掌聲,名流的贊美,如潮水般湧來。

傅聰卻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對藝術的謙卑。

盛名之下,如履薄冰,這種謙遜謹慎的态度讓父親倍感欣慰。

傅雷父子對一切榮譽、名氣都視若浮雲,放在第一位的,永遠是學問,藝術和真理。

有一段時間,傅聰開音樂會的次數比較頻繁。傅雷提醒他切勿透支自己,成為經紀人的搖錢樹。

傅雷認為,過多的音樂會隻能麻痹感覺,使得演奏缺少生氣與新鮮感,進而損害音樂家對藝術的敏銳感受。

長此以往,大有成為鋼琴匠,甚至奏琴機器的危險。

他一再告誡兒子,不可為了金錢多開音樂會,哪怕名字冷下去,也不能浪費精力。

要想藝術生命常青,就要盡一切可能為保持藝術的完整而奮鬥,其中最重要的前提是切忌目光短淺,為眼前利益停下前進的步伐。

在現實中,名與利總是如影随形,一旦出名,誰不願趁勢為自己攫取最大的紅利?

李雲迪成名後,社會活動之繁,名譽職務之多,令人瞠目。

什麼形象大使,青年領袖,什麼名譽館長,客座教授,數不勝數,眼花缭亂。

更别提為了撈金,上各種娛樂綜藝,為了流量,與各路男女鬧花邊新聞……

置身如此躁動的名利場,安能回到寂寞的琴房?

别說成為藝術家了,連作為鋼琴匠都不及格,畢竟在成為“匠人”的過程中,也得日複一日苦練打磨,也要耐住煩,熬過苦才可達成。

美色名利迷亂人心,猶如糖衣炮彈,終将成為前進的絆腳石。

傅聰卻能抵住世俗誘惑,踐行嚴肅自律的生活方式。

他愛惜自己的羽毛,竭力維護藝術的尊嚴,一生專注音樂事業,終成一代大師。

流星絢爛,卻隻有刹那光輝,轉瞬即逝,唯有那些默默伫立,堅守夜空的星星,才能大放異彩,恒久璀璨。

一個人,能于繁華之中耐住寂寞,于喧嚣之中守住本心,才能步履不停,朝前邁進。

傅雷說:“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

孤獨,是造物主贈予世人的禮物。

當你學會沉澱自己,默默錘煉品格,修正自身,就能照見靈魂的澄澈;

當你心有所向,就會行之所往,不再流連外物,無需尋求慰藉;

當你耐住内心寂寞,熬出荒蕪人生,便能一路走到繁花盛放。

有人說:“你從熱鬧中失去的,會在寂寞中找回來。”

在熱鬧中失去的,無非是細梢末節;在寂寞中沉澱的,才是人生精華。

守住内心的豐盈,才能守住幸福,盛享生命的葳蕤和蓬勃。

作者簡介:文娟,一個擁有少年心的中年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