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敵後戰場是抗日大後方?說這種話的人,真是一點都不了解抗戰!

大家都知道我國抗日戰争有國民黨軍主導的正面戰場和八路軍、新四軍主導的敵後戰場兩部分。

主導的意思是在兩大戰場中,誰的力量占主體。因為八路軍也會參加正面戰場作戰;而有的國民黨軍也在敵後作戰,這一點要意識到。

不過在讨論這個之前,有相當一部分國人不知道敵後戰場是什麼意思。

敵後戰場是抗日大後方?說這種話的人,真是一點都不了解抗戰!

他們認為的敵後戰場是在國民黨軍的後方,也就是說日軍跟國民黨軍作戰,而八路軍是在國民黨軍的屁股後面。

稍了解點常識的話,我們都知道國軍的後方是大西南,而八路軍、新四軍是在華北、華東作戰,其戰線是超越了國軍防線的,怎麼可能是在國軍的後方躲着?

實際上八路軍、新四軍的作戰區域是日軍戰線的後方,是以稱為是敵後。

敵後戰場是抗日大後方?說這種話的人,真是一點都不了解抗戰!

有的人又要說了,你都說是日軍戰線後方了,那肯定沒幾個日本人了。這又是一種沒有常識的展現,因為日軍戰線的後方是他們的占領區。

1937年到1939年,國軍雖然在曆次會戰中付出了上百萬人的損失。但是卻沒能擋住日軍進攻,華北、華東、華南多地淪陷,戰線已經推進至内陸,集中在河南、安徽、湖北、湖南一線。

日軍占領大片區域後,要維持占領,其在較大城市通常會駐紮聯隊級兵力,在小縣城通常駐紮中隊級兵力。

敵後戰場是抗日大後方?說這種話的人,真是一點都不了解抗戰!

為了維持占領并推行以戰養戰的政策,日軍會大肆掠奪占領區的勞動力、糧食、礦産等資源,以彌補其戰争消耗,并将多餘資源再投入戰争。

如果在日軍占領區,沒有強有力的抵抗,那麼其将慢慢消化掠奪來的資源,中華民族的抗戰将更加艱難。

而八路軍就是打進了日軍占領區,在這裡建立根據地上司群眾抗戰的,換句話說是在日占區一步步奪回國土和解放群眾的,這才是真正的敵後戰場。

敵後戰場是抗日大後方?說這種話的人,真是一點都不了解抗戰!

民兵在制造榆木炮

很多人認為正面戰場艱難,而敵後戰場悠閑,其實根本就根本沒去了解過抗戰的實情。

正面戰場尚且有前線,有後方,守軍直面一個方向的日軍,但凡大戰起碼不會是突然性的,更不可能時時刻刻處于作戰當中。

尤其是1941年到1945年抗戰勝利這四年多時間,正面戰場上日軍隻要不進攻國軍,那麼國軍就絕少主攻攻擊日軍。在滇緬戰場發起反攻,主要還是想打通運輸線,并且這一戰區美國人還有一定的主導權。

敵後戰場是抗日大後方?說這種話的人,真是一點都不了解抗戰!

日軍在河北平山縣構築的碉堡群

而這幾年的敵後戰場,八路軍實際上處于日軍的四面包圍中。日軍推行囚籠戰術後,更以無數碉堡割裂了根據地的聯系,并以碉堡為據點經常性地發起大掃蕩,八路軍即便是化整為零也要時時刻刻處于戰鬥當中。

很多人以為隻有大會戰才有資格叫抗戰,而敵後戰場日軍投入10個步兵大隊以上兵力的掃蕩多達上百次,哪一次反掃蕩作戰的規模小了?

比起大會戰的犧牲,八路軍的反掃蕩作戰同樣是付出鮮血,怎麼就不叫抗戰了呢?

敵後戰場是抗日大後方?說這種話的人,真是一點都不了解抗戰!

犧牲的八路軍戰士

的确,反掃蕩作戰中,絕大多數戰鬥都是小戰鬥。三兩個戰士與日軍拼刺犧牲,這樣的戰鬥的确比不上轟轟烈烈的大會戰,但是這些烈士就不是抗日犧牲的嗎?更何況這樣的小戰鬥成千上萬次,累積起來的數字是很驚人的。

而且請大家注意,國軍兵力遠高于八路軍,而且能得到全部的國外援助;而八路軍隻能靠對敵繳獲來補給自己,連子彈都供應不上,這種情況你說誰更難?

道理講完了,接着我們列資料。

敵後戰場是抗日大後方?說這種話的人,真是一點都不了解抗戰!

1941年,國民黨軍陣亡145788人、負傷138322人;1942年國民黨軍陣亡88435人、負傷114464人;1943年國民黨軍陣亡43537人、負傷82337人;1944年國民黨軍陣亡103385人、負傷103929人;1945年國民黨軍陣亡57762人、負傷85658人。

合計傷亡為963617人,其中有10餘萬人損失于滇緬戰場。

1941年,國民黨軍總兵力約500萬人,傷亡率為5.68%;1942年國民黨軍總兵力約510萬人,傷亡率為3.98%;1943年國民黨軍總兵力達到曆史最高點的650萬人,傷亡率1.93%;1944年國民黨軍總兵力600萬人,傷亡率3.45%;1945年國民黨軍總兵力570萬人,傷亡率2.51%。

敵後戰場是抗日大後方?說這種話的人,真是一點都不了解抗戰!

相較于全面抗戰前三年半,國軍在主戰場戰損了高達200餘萬人的部隊,就知道抗戰中後期正面戰場的強度和烈度是全面降低了的。

那麼在一些人嘴中,“遊而不擊”的八路軍在同期損失了多少人呢?

1941年,八路軍陣亡約22316人、負傷約39775人;1942年,八路軍陣亡約16235人、負傷約27568人;1943年,八路軍陣亡約11119人、負傷約18031人;1944年八路軍陣亡約10416人、負傷約22992人;1945年,八路軍陣亡約12298人、負傷約23592人。

敵後戰場是抗日大後方?說這種話的人,真是一點都不了解抗戰!

獨臂将軍左齊和戰友們在繳獲的重機槍前

以上總計傷亡204342人,這個數字為國軍同期戰損數的五分之一略多些,但是我們要知道八路軍的兵力基數長期隻有國民黨軍的十五分之一。以傷亡率而論,是遠高于後者的。

1941年,八路軍總兵力305000人,傷亡率20.3%;1942年,八路軍總兵力340000人,傷亡率12.83%;1943年八路軍總兵力339000人,傷亡率8.59%;1944年八路軍總兵力500000人,傷亡率6.68%;1945年八路軍總兵力90萬人,傷亡率3.99%。

與上文中國民黨軍同期傷亡率相對比,1941年八路軍傷亡率是國民黨軍的4倍、1942年八路軍傷亡率是國民黨軍的3倍、1943年八路軍傷亡率是國民黨軍4.4倍、1944年八路軍傷亡率是國民黨軍的2倍、1945年八路軍傷亡率是國民黨軍的1.6倍。

敵後戰場是抗日大後方?說這種話的人,真是一點都不了解抗戰!

傷亡率都是不是相當,而是成倍數了,你能說敵後戰場更輕松嗎?

實際上日軍在正面戰場停止了大規模進攻後,主要部隊就轉為維持占領區并消化資源,以支援其太平洋戰場方向了。

在八路軍、新四軍活動區域的日軍占侵華日軍的總兵力數依次為1941年75%,1942年63%,1943年58%,1944年64%,1945年69%。

敵後戰場是抗日大後方?說這種話的人,真是一點都不了解抗戰!

是以八路軍傷亡比例遠高于同期國民黨軍就很好了解了,以上我們僅統計了八路軍正規軍損失,而難以統計的遊擊隊、民兵的犧牲同樣巨大。

當然了,在戰争中隻講傷亡與犧牲,卻不談戰績那就是耍流氓。否則在土木堡輸光了五十萬大軍的王振就是大英雄,而上司北京軍民打赢了保衛戰的于謙就是“遊而不擊”了。

抗戰相持階段到抗戰勝利,日軍的屢次圍攻使得八路軍損失很大,其在根據地推行所謂的三光政策更是造成了屍山血海。八路軍人數從高峰期的40萬人一度下降到了30萬人,根據地人口也大量下降。

敵後戰場是抗日大後方?說這種話的人,真是一點都不了解抗戰!

搗毀日軍碉堡

但是日軍的目的是消滅八路軍,他們沒達到。到了1944年,敵後戰場已經開始局部反攻;到1945年8月15日前,敵後戰場的大反攻中收複的有名有姓的縣城就有58座。而正是因為大反攻中收複了大片國土,八路軍兵力才在這一年度得到翻倍增長。

敵未消滅我而我大量殲敵,并收複大片國土,這叫不叫勝利?

而正面戰場在1941年到1945年的表現如何呢?

敵後戰場是抗日大後方?說這種話的人,真是一點都不了解抗戰!

隻要日軍不進攻,那國民黨軍也不進攻。尤其到1943年,整個正面戰場上幾乎沒有什麼大戰。很多國軍是坐等美軍打敗日軍迎接勝利,而不是靠着自己的浴血奮戰奪得勝利。

因為缺乏對日軍大舉進攻的必要準備,國軍在1944年豫湘桂戰役中遭到日軍猛攻後手足無措,而招緻戰略性失敗,在短短幾個月時間中就丢掉了4座省會、146座城市、20多萬平方公裡土地,使得6000萬國民淪于敵手。

盡管1944年為了争取打通美援通道,滇緬反攻獲得了勝利。但是在美國人心中,依靠國民黨軍消滅在華日軍的可能已經不複存在。于是才有了之後的蘇聯出兵中國東北及美軍在華直接登陸的作戰計劃。

敵後戰場是抗日大後方?說這種話的人,真是一點都不了解抗戰!

同時,因對國民黨軍的失望,實際上來華的物資也遠少于預期,隻占到了二戰期間美國對外援助的1.8%。

到1945年,正面戰場的反攻姗姗來遲,到了日軍投降前夕才在桂柳戰場發起反攻,還打成了夾生飯。而在日本投降前一個月,正面戰場丢掉了18座縣城。

我們這樣對比不是說國民黨軍不抗日,但毫無疑問的是,在1941年到抗戰勝利期間,正面戰場的殘酷度是不如敵後戰場的;而且國軍抗戰的成績也确實難以令人恭維。

敵後戰場是抗日大後方?說這種話的人,真是一點都不了解抗戰!

哪有到1944年同盟國軍隊還出現戰略性失敗的?哪有同盟國戰場在勝利前一個月還在丢失國土的?

希望以本文能讓大家了解下抗戰的真實情況,隻有銘記真正的曆史,才是對那場戰争最好的尊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