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十四省藥品聯盟采購方案來了!采購量需高于醫院需求量的80%

集采不中選,藥企是否還有機會?河南給出了明确答複:no。

12月17日,河南牽頭的十四省藥品聯盟采購公布方案,覆寫常用“降三高”的38種藥品,其中不乏地爾硫卓、拉西地平等上億元的大品種。

這次省際集采的最大不同在于:所有品種約定采購量不低于醫院需求量的80%;如果拟中選企業隻有1家或2家,約定采購量就是醫療機構100%實際需求量。

這完全打破了企業的普遍認知:國家集采中,約定采購量一般占醫療機構需求的70%,如果隻有1家中選,采購量可能隻有需求量的50%。留有一定的空間給未中選品種。

如今,集采幾乎把醫院所有的需求都吃下來了,不中選就相當于完全失去醫院市場。

而且,14省聯盟集采還提出,未中選品種将被納入“重點監測”範圍,基本就堵死了集采外市場的任何空間。

河南組織的這次省際集采來勢洶洶,未來是否會成為國家集采的模闆,值得觀察。

采購量最大化,失标品種重點監控

江西是河南14省聯盟集采成員之一。其實在這次集采之前,江西基本就沒給未中選品種任何機會。

今年11月底,江西公布的藥品集采進度顯示,省内醫療機構采購的集采品種數量,遠高于在醫院用藥數量的70%,部分藥品的采購比例接近實際用量的94%。

武漢一家三甲醫院的院長對健識局表示:在有品質保障的前提下,用量大的品種逐漸集采化是一種必然趨勢。“藥品現在是醫院的成本端,即使醫院完成了約定采購量,也願意繼續進便宜的集采品種,集采外品種的空間自然也就小了。”

14省聯盟集采的采購量要求并不算強人所難,而是符合了醫療機構的現實需求。

健識局注意到,14省集采要求申報企業在4家以内的,拟中選企業數量最多為2家。這意味着,4個品種以下競逐的,中選企業就可以壟斷醫院全部市場。

河南集采還有更狠的一招:胡蘿蔔加大棒。

在12月初的十四省聯盟集采征求意見稿當中,列明“未中選的品種會被納入重點監測範圍”。正式檔案的要求更加嚴格,将重點監測範圍擴大到了“整組流标”的藥品,要求對定點醫療機構的藥品采購使用情況加強稽核和檢查。

十四省藥品聯盟采購方案來了!采購量需高于醫院需求量的80%

這可以說是一種警告。

2018年底,聯盟的牽頭省份河南組織了抗癌藥專項集采,在伊馬替尼這一抗白血病品種上出現“整組流标”的情況:諾華、豪森、石藥三家企業均不接受專家建議價。

河南省醫保局當時隻好作罷,于次年1月發公告稱:為保障臨床用藥,上述三家的伊馬替尼醫院均可采購。藥企“獲勝”。

這次14省聯盟集采中,河南特地強調了“集體罷賽”的後果:将被“重點監控”,向外界釋放強烈信号,不會在同一個問題上妥協兩次。

藥店納入集采報量,逃避不如面對

醫院市場沒有機會,院外市場自然成了香饽饽,一些業内教育訓練也将院外市場标榜為“未來最強增長極”,這個未來,也并非如想象的那般美好。

在這次聯盟采購之前,牽頭省份河南剛剛對零售藥店下手,将部分連鎖零售藥店納入集采試點,并計劃逐漸将轄區内所有醫保定點藥店納入集采。本次十四省聯盟集采公告也明确提出:鼓勵醫保定點社會辦醫療機構和零售藥店參加。

根據河南省醫保局官網,河南的275家零售連鎖藥店已經開始聯盟集采的報量工作。

十四省藥品聯盟采購方案來了!采購量需高于醫院需求量的80%

在2020年的第三批國家集采中,廣東省内2.8萬家藥店參與報量,占到廣東省總采購量的45.84%,幾乎與醫療機構平分秋色。

零售藥店有相當的采購能力,如果這次14省聯盟集采中,河南、廣東等省份納入藥店報量,未來藥店全面參與集采也不會太遠。

這麼做是符合國家集采導向的。今年9月,國家醫保局在一份提案答複函中再次明确:鼓勵非公立醫療機構、社會藥店等積極參與集采,建立市場主導的藥價形成機制。

另外,這次14省聯盟集采還有一個特點:要求申報藥品的産能,需要達到本次采購量的2倍以上,以保證穩定供應。

今年8月,華北制藥的斷供事件讓業内記憶猶新。低價中标後不能供貨,對市場和患者信心打擊極大。這次14省聯盟集采已經考慮到兼顧藥品的品質和産能。未來,集采藥品産能或許将成為重要的考核因素。

在集采開始之初,一位醫院負責人對健識局表示:集采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低價中标會影響藥品品質,很多救命藥更強調品質。品質一旦出現問題,受傷的最終還是患者。

按産能申報,可以保證生産企業不會斷供,而一些沒有長期生産經驗的企業,則可能被排除出集采的名單。這也是國家集采的一大趨勢,值得行業警惕。

集采之下,企業沒有選擇,必須直面。

#集采##河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