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任用管仲和鮑叔牙,實作稱霸的齊桓公,最後的結局你可知有多慘?

齊桓公

在普及版的曆史書中,

是春秋時期齊國一位著名的“賢能君主”。

他在青壯年時代,因為不計前嫌,

重用管仲等賢臣,最後“九合諸侯”、“尊王攘夷”,

南伐楚國、北擊山戎,

使齊國成為第一個稱雄中原的霸主。

根據正史的相關記載:齊桓公在政治、經濟與軍事建設方面,都有比較突出的貢獻。然而,

《呂氏春秋》中記載:他在晚年的時候,卻因為任用奸臣,被活活餓死。

當中的過程,和反映出來的曆史真相,令人不勝唏噓。

揭開曆史的面紗,當我們重新審視這位春秋“明主”時,不得不說,他若不是老年癡呆症,便是一位靠管仲“扶起來的阿鬥”。

是以他的慘死,後來被曆代帝王當成“愚蠢的反面教材”,牢牢銘記于胸。

讀懂齊桓公的一生,才能正确地認識人性的陰暗面。才能發現齊桓公的悲劇,從他決定“放管仲一馬”時起,就注定了。

機緣巧合之下,他因為無條件地信任忠臣鮑叔牙,為自己赢得了一位千古良相。但是管仲一死,他無條件地信任三個奸臣,就送掉了性命。

一、管仲射了公子小白一箭,卻當上了宰相

小時候看《上下五千年》,裡面說:齊桓公還沒當上國君之前,手下有一個謀臣叫鮑叔牙。鮑叔牙有一個生死之交叫做管仲,管仲是一個有大智慧的奇才,但他是齊桓公的敵人。

任用管仲和鮑叔牙,實作稱霸的齊桓公,最後的結局你可知有多慘?

有一次,管仲為了幫助自己的主公,一箭射到齊桓公袍帶的帶鈎上,齊桓公靠裝死逃走。後來齊桓公得勢,本來要殺掉管仲,但是鮑叔牙對他說:管仲是一個人才,他到哪國,哪國就強盛,應該留為己用。

于是,齊桓公很爽快地聽從了鮑叔牙的意見,留下了管仲。後來,管仲當了齊桓公的宰相,把國家治理得非常好,他又拜了管仲當“仲父”。

然後,

普及本史書會告訴我們,齊國之是以能夠稱雄,全靠齊桓公能任用管仲、鮑叔牙這樣的賢臣。是以,他是一位明君。

從來沒有人懷疑:齊桓公隻是因為“耳根子軟”,聽信了鮑叔牙的話,

才留下了管仲。

隻不過,當時他的耳根子“軟”得恰到好處,留下的并不是奸臣,而是能臣管仲。

管仲是中國五千年曆史長河中,位列第一的賢相

。他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和經濟學家,同時也是諸葛亮的偶像。

任用管仲和鮑叔牙,實作稱霸的齊桓公,最後的結局你可知有多慘?

《管子》中紀錄了一些管仲對周圍國家發動貿易戰的事例,其中動用的手段,美國人至今仍然變着花樣兒地采用。

是以,在

管仲活着的那些歲月裡,齊桓公對于國家大事,基本不用自己操心。

他需要做的就是吃喝玩樂,偶爾在諸侯的盟會上出出風頭就好了。

然而,管仲并不能為齊桓公提供“從搖籃到墳墓”的一條龍服務。

公元前645年,管仲去世了。

臨走之前,管仲特别交代齊桓公,一定要遠離豎貂、易牙、開方這三個奸臣。齊桓公一開始聽了他的話,把三人趕走,沒過多久,卻又把他們三人召回來。最後,被這三個人活活整死。

二、齊桓公這個人,好壞不分

當一個人做出違背常理的事,隻為表現出“對你好”的假象時,你就應當警惕。先想一想,他有什麼目的。

任用管仲和鮑叔牙,實作稱霸的齊桓公,最後的結局你可知有多慘?

管仲臨死之前讓齊桓公趕走易牙,

齊桓公說:易牙對我很好,他知道我沒有嘗過嬰兒的美味,于是蒸了自己的兒子給我食用,

這難道不能代表他對我的忠心嗎?

管仲說:虎毒尚且不食子,一個正常人對自己的兒子隻會加倍呵護。他連親兒子都能下毒手,何況是對你呢?

管仲讓齊桓公趕走開方,齊桓公又說:

這個人跟了我十五年,他親生父親去世的時候,他為了服侍我不去奔喪,

我怎麼忍心趕走他?

管仲冷笑道:一個對父不孝的人,你不能指望他對你盡忠。

最後,管仲建議齊桓公趕走豎貂,齊桓公說:

他對我非常忠心,為了我才自閹來當了宦官啊。

管仲說:一個人為了升官發财,狠到斷子絕孫,你難道不覺得他可怕嗎?

任用管仲和鮑叔牙,實作稱霸的齊桓公,最後的結局你可知有多慘?

後來管仲去世了,齊桓公一開始聽了他的話,把豎貂、易牙和開方都趕走。但是,沒過多久又把三人召回來,因為他始終沒有了解管仲臨終前講的話。

一個人假如冷酷到可以殺死自己的兒子,去讨好别人;狠到不惜“斷子絕孫”也要升官發财;狠到親生父親死了,都不回家奔喪,也要讨好君主;那他就是自私自利到了極點了。

這樣自私的人,又怎麼可能對别人忠心呢?

普通人聽到這樣的事,都會覺得可怕。但是,齊桓公偏偏覺得這三個人對他很忠心。

其實,

齊桓公并不是因為老年才變得昏庸。事實上他從青年時代開始,就很喜歡“偏聽偏信”。隻不過青年時代的他,恰好信對了人。

齊桓公缺乏洞見人心的能力,再加上後期稱霸之後,繁重的國務全都由管仲去處理,而他自己卻隻顧享樂,他生了很多兒子。

在管仲死後,他自己又病入膏肓。于是,這一大堆兒子就開始争權,沒有一個人把他這位國君放在眼底。

在《呂氏春秋》的故事後面,他被易牙等三人堵住宮門,活活餓死。

任用管仲和鮑叔牙,實作稱霸的齊桓公,最後的結局你可知有多慘?

不知道是否因為這樣的結局與開篇反差太大,太史公并沒有在《史記》中采納。隻是記錄下他五子争位的亂局,最後說

他的屍體在床上躺了六十七天,都沒有人去收斂,直到他的“屍蟲”從窗戶爬到了宮外。

結語

假如《呂氏春秋》的記載是屬實的話,那麼齊桓公堪稱春秋時期的阿鬥。隻不過管仲畢竟是古今第一賢相,在他活着的時候,還能幫齊桓公攢得一個“賢明”的名聲。而諸葛亮輔助真正的阿鬥,運氣卻不太好。

另外,

齊桓公幹的這些蠢事,倒是讓後代讀過《呂氏春秋》和《史記》的帝王們,全都學乖了。他們對易牙、開方、豎貂這樣的人都充滿了警惕。

明英宗的時期,一個叫馬良的人,妻子去世了。明英宗本來很寵信他,想前去探望一下。結果聽說他馬上娶了新的妻子,明英宗馬上意識到:這個人薄情寡義,看來也不會對我忠心。于是打了他一百仗,從此不再重用了。

由此也可以看出,管仲的才能并非後世吹噓出來的,他确實是一位經世濟國的大才,而《管子》一書就在記載了管仲的一言一行。同時,

《管子》包含了法家、儒家、道家、陰陽家、名家、兵家和農家等諸多學派的觀點,是中國先秦時期政治家治國、平天下的大經大法。

曆代以來,各界對《管子》一書的評價都非常高,甚至有“半部《管子》治天下”之說。

為了友善大家賞析這部著作,特将購買連結放在下面。原價59元的圖書,現價僅賣45元,可謂是非常劃算了。因為隻要能從中學到管仲這位先賢大哲的一點智慧,那就值了!

); }

【灼見】正版 管子精解 中國古代哲學獨成一家之言的雜家著作書

¥45

購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