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自忠殉國後,日軍戰機三過卻未投一彈,數萬送葬軍民無一人躲避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之後。國民黨仍沒抱定與日本人作戰的決心,第29軍負責北平一帶的防守任務。

軍長宋哲元讓張自忠負責留守北平當“緩沖”,然而沒過幾天日本人就攻占了北京。

消息傳出後,各界直指張自忠是“漢奸”。

罵聲大作之際,大家開始清算他自三十年代以來各種“親日”言行。有人甚至揚言要将他送上軍事法庭,後來經宋哲元、李宗仁力保才渡過難關。

張自忠殉國後,日軍戰機三過卻未投一彈,數萬送葬軍民無一人躲避

張自忠内心倍感屈辱,一力要用自己的生命從戰場上找回尊嚴。

此後他寫血書向上級請戰回歸58軍後,給戰士講的第一句話就是:“今日回軍,就是要帶着大家去找死路,看将來為國家死在什麼地方!”

1940年8月,張自忠在棗宜會戰中陣亡,英靈準備運回重慶安葬。途經宜昌,數萬軍民送葬。日本軍機連續三天盤旋于宜昌上空,奉命停止轟炸,而送葬軍民竟無一人選擇躲避。

一、絕代上将,軍民共仰

1940年8月16日深夜,日本在漢口的電台深夜突然插播了一條消息。聲稱日軍三十九師團在湖北宜城溝沿清掃戰場時,發現了國民黨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的屍身。

日本人在廣播中盛贊張自忠将軍為“絕代上将”,稱其“臨危不驚,從容而死”,實乃“無愧于軍民共仰之大丈夫”,

并表示準備把張自忠遺體運送到漢口。

日本人說得言之鑿鑿,但是國民黨方面一度不敢相信。正當交戰之際,三十三軍與後方電台時常中斷聯絡。張自忠其實也恰恰是因為這個原因才被敵人包圍,最後壯烈犧牲 。

張自忠殉國後,日軍戰機三過卻未投一彈,數萬送葬軍民無一人躲避

國民黨方面一開始斷定:這是敵人為擾亂軍心放出來的煙幕彈。重慶方面連夜拍電報追問情況,得到的答複是張自忠從15日開始就失去了消息。直到兩天之後,才确認陣亡的情況屬實。

重慶方面負責人驚聞噩耗,悲痛之餘,急拍電報撫慰三軍,并要求務必尋回張自忠遺骸。後來才知道,張将軍遺體已經在當夜搶回。

張自忠将軍去世的時候,他的女兒張廉雲才十七歲,她已三年沒有見過自己的父親了。而此時,她的母親李敏慧身患絕症,正躺在醫院的病床上。當張自忠七弟将消息告訴張夫人李敏慧時,李敏慧精神早已恍惚。不出三個月,與世長辭。

張自忠是山東臨清人,6歲進私塾,學的是忠孝仁義,他20歲就參加了革命。1936年他擔任天津市長,本來是奉命行事,也請示過南京政府,卻被惡意攻擊當“漢奸”。

當時他向上司拍電報表明心迹說:“餘幼讀經書,略知春秋大義。怎會做對不起國家民族和列祖列宗的事呢?”可是,沒有人相信他。

張自忠殉國後,日軍戰機三過卻未投一彈,數萬送葬軍民無一人躲避

北平淪陷後,民間對他的誤會到達了頂峰。他主動請纓上前線打日本人,不顧上司和蘇聯顧問的反對,抱着必死的決心上了戰場。

二、丹心報國,大節無虧

當初張自忠将軍要親臨戰陣,李宗仁曾勸他說:集團軍總司令,就不要親自上一線了。蘇聯顧問則說:集團軍總司令親自上前線,聞所未聞,希望他考慮清楚

但是,張自忠堅持要親赴一線。這不是他急進冒失,也不是他魯莽沖動。而是因為他背負“漢奸”的不良名聲的,非以鮮血無法還自己清白。

1935年前後,張自忠曾擔任察哈爾省主席。日本人看準他的地位,有意分化他所在的29軍,給中國軍隊内部制造沖突。

日本人當初欲拉攏29軍的軍長宋哲元,沒有成功。

張自忠殉國後,日軍戰機三過卻未投一彈,數萬送葬軍民無一人躲避

于是,日本人就四處造謠說張自忠是29軍的“親日派”,企圖分化29軍。後來張自忠奉命當上了天津市的市長。民間早就懷疑他“親日”,這個時候就更覺得他就是一名“漢奸”。

普通人無從知曉國民黨當局的對日政策,因為在抗日戰争全面爆發之前,某些人一直想着穩住日本人。于是要求宋哲元,隻要不喪權辱國,想盡辦法好好和日本人周旋。

宋哲元一看上面沒有要打的意思,他也想儲存自己的實力。于是借着日本人造謠張自忠“親日”,來了一個“将計就計”,就讓“親日”的張自忠去和日本人周旋。

當時國民黨的要員們錯判了形勢,以為和日本還有得談,是以張自忠被派往天津。後來日本人要打北平,張自忠又被調到北平。

張自忠殉國後,日軍戰機三過卻未投一彈,數萬送葬軍民無一人躲避

七七事變爆發前,日本人為了迷惑南京方面,還邀請宋哲元到日本通路。宋哲元知道情況不對,不願意趟渾水,于是又安排張自忠赴日。

國内的群眾聽說消息後,各種謾罵張自忠。不但罵他是“漢奸”,還把他的畫像和一個日本女人的畫拼到一起,編造段子侮辱。

可事實上,

張自忠訪日期間,并沒有做出喪權辱國的行為。相反,張自忠1937年4月26日到達日本後,即對東京的學生表達心意。說自己愛國的感情和留學生們一樣,絕不會對不起國家民族。

後來國際博覽會開幕,因為中國的展館正對僞滿洲國的展館,張自忠當場抗議,要求對方撤走,否則立即回國,日本人才答應讓對面閉館。

張自忠殉國後,日軍戰機三過卻未投一彈,數萬送葬軍民無一人躲避

七七事變之後,與日本人“和談”,也并不是張自忠自己一個人做得了主的。是以把全部責任推到他一個人身上,讓他背負“漢奸”之名是不公平的。

可惜,最後輿論已經形成,讓他百口莫辯。不得不離開妻女,以身殉國來自證清白

結語

愛國,對于一個愛國的軍人來說,必須得拿自己鮮血甚至是生命來證明。

張自忠将軍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證明了自己的一腔愛國熱血,也證明了自己的人格。

重返戰場後,他“一戰淝水,再戰臨沂,三戰徐州,四戰随棗”終于馬革裹屍還。他用行動,讓國人看到了一位愛國将領偉大的人格。是以才會引來數萬軍民無懼戰火前來為他送行,而日本人的軍機也連續三天停止投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