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初日本并非無條件投降,提出了三個無恥要求,美國全部都答應

引言

我們常用老奸巨猾這一詞形容世故深,極其奸詐且做事狡猾。老奸巨猾一詞出自《宋史·食貨志上》:“老奸巨猾;匿身州縣;舞法擾民;蓋甚至前日。”當我們站在現在的節點回顧曆史,也曾有這樣一群人在事件背後作為推手而攫取了許多利益。二戰中日本投降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01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以納粹德國、日本、意大利三國為代表的法西斯國家所掀起的一場席卷全球的戰争,影響了近20億人。軸心三國之一的日本,在1931年便開始入侵中國領土。随後二戰進入白熱化階段,日本為了盡可能多地掠奪物質資源支援他們在中國戰場上的部隊,同時阻止英美對中國戰場的軍事支援,瘋狂擴大戰争規模,入侵了東南亞地區,發動了“太平洋戰争”。

當初日本并非無條件投降,提出了三個無恥要求,美國全部都答應

▲侵華日軍

1941年12月7日,美國因日本偷襲珍珠港正式宣布參戰,戰争形勢在此之後開始扭轉。美國參戰之後,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屢戰屢敗,在中國戰場上也無力回天,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最終,在日本的數次挑釁下,美國忍無可忍地決定向日本廣島、長崎兩地投下了代号為“小男孩”和“胖子”的兩顆原子彈,兩地遭到重創。這種行為逼迫了日本,使其不得不放棄策劃已久的“一億玉碎”計劃。1945年8月15日正午時分,日本天皇裕仁廣播通告全世界,日本方面無條件投降,并接受《波茨坦公告》。

當初日本并非無條件投降,提出了三個無恥要求,美國全部都答應

▲日本偷襲珍珠港

9月2日,對于中國乃至全世界人民,都是意義非凡的一天。這一天,日本作為戰敗國,在投降書上簽字。至此,中國人民的抗日戰争取得了偉大勝利。國人對于這一段曆史耳熟能詳,但是日本真是無條件投降的嗎?

02

實際上,日本并不是無條件投降,而是與其盟軍協商了半個月的時間,提出了三個條件。第一條,日本戰後依然保留天皇制度。日本人一直認為,天皇是現世的神,也是天照大神的後裔,不僅象征着日本的君主,更是代表日本群眾的精神寄托和庇護者。天皇的存在,在北宋歐陽修《新唐書》、《宋史》中均有記載。在這樣一個軍國主義盛行的國家,對于狂熱的神道教信徒和心狠手辣的右翼勢力而言,日本必須有天皇,也必須存在天皇制度。而美國也正是因為看到了日本天皇對于統治日本發揮了極大的作用,最終決定放棄追究日本天皇的戰争罪責,反倒還極力幫其開脫和規避責任。因為有了美國的幫助,天皇制得到保留。

當初日本并非無條件投降,提出了三個無恥要求,美國全部都答應

▲日本天皇參加活動

03

第二,要求自行處置本國戰犯。日本方面要求,如果盟軍想要處置二戰中的日本戰犯,那必須在日本本國的國土上進行審判。是以,二戰結束之後,戰勝國将軍事法庭建立在東京,審判日本了的戰争罪犯,這就是臭名昭著的“東京審判”。不過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東京審判直到1946年3月20日才開庭宣布審理。在開庭之前,日本方面甚至犧牲了一部分人,捏造了許多僞劣證據,幫助戰犯洗脫和減輕罪責,進而保全了很多戰犯。

當初日本并非無條件投降,提出了三個無恥要求,美國全部都答應

▲東京審判現場

日本提出的上述兩個條件,使得許多罪行累累的戰犯都避免接受應有的懲罰,許多人在審判完後繼續擔任重要職位。日本天皇作為日本的象征甚至直接免去罪責,根本沒有出席法庭接受審判。

04

最後一個條件就是不允許其他國家在日本國内駐軍。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條件徹底暴露出日本人的狡詐和陰險。因為隻要其他國家沒有士兵駐紮日本,他們就能依舊保留領土完整和領土主權。其中原因,可能是盟友德國的遭遇給了日本沉重的打擊——自從德國戰敗之後,四個國家分别占領了德國的領土。

當初日本并非無條件投降,提出了三個無恥要求,美國全部都答應

▲美軍基地

和德國的環境相比,日本是一個彈丸島國,國土狹小、四面環海且資源匮乏,一旦被國際上其他國家壓榨,根本就無法承受這一代價。如果重蹈德國覆轍,日本将迎來毀滅性的打擊。最終,在美國的幹預下,其餘盟國同意不向日本派駐士兵,但美國自己反而在日本駐軍。或許是忌憚于美國的強悍,又或許是為了對美國為其斡旋而做出補償,日本方面最後預設了美國的态度并且默許了美國的駐軍行為,還時常為駐日美軍提供優良服務。

結語

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站在今日的節點回望,我們始終相信,正義不會缺席。正如《獄中題壁》所雲: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無論過去的日子多麼困難,中國人民都用堅韌的意志和頑強的抵抗識破了日本的不軌圖謀,粉碎了日軍占領中國的計劃。不正義的一方,必然遭到譴責和唾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