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三國演義》中的劉備,劉備的形象是一個宅心仁厚的賢明君主,與陰險詭詐的曹孟德不同,但是魯迅卻說他太過仁慈,反而給人一種非常虛僞的感覺。

曹操卻非常欣賞劉備,認為他是英雄人物,算是一代枭雄。曹操認為劉備能和他一同存活于亂世,并且都能大有作為,算是有為之人,他雖是敵人,但也算得上是知己。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從劉備死前的遺言就可以看出來,劉玄德向東讨伐東吳未果後,就回到了白帝城,當時的他已經60多歲了,而且還得了很嚴重的病,這個病還伴有其他并發症,他感覺自己馬上要不久于人世了,是以立馬叫來了阿鬥、諸葛亮、趙雲等人來吩咐身後事。
但是阿鬥當時年紀尚小,天資愚笨,劉玄德深知阿鬥無法撐起一個國家,是以劉備囑托他多讀書,做一個道德品質高尚的人,還叫阿鬥不要向自己學習,要向諸葛孔明學習,并且把阿鬥托付給他,讓他細心照料。
但是這些遺言并不僅僅是講給兒子們聽的,而且也是說給諸葛孔明聽的,這表面上看似是請求,但本質上看來也算是一種“道德綁架”,萬一諸葛亮不願意帶着阿鬥走上人生巅峰呢?劉玄德直接告訴諸葛亮如果阿鬥無法勝任君主的職責,你就可以替我廢了他,然後取代他管理國家。從這話也可以看出阿鬥有多令他爹失望了。而他對趙雲卻并沒有拐彎抹角,而是有啥說啥,直接讓趙雲幫他把兒子管好就行了。
趙雲聽的雲裡霧裡,隻能先跪地附和。但諸葛亮心裡卻波瀾四起,劉備的話就像刀子一樣捅進了他的心窩。因為劉備雖然看似是把責任分攤給了三個人,但其實是給了諸葛亮一個人,他教育阿鬥要道德高尚,實際上是在警告諸葛孔明不要幹違法亂紀的事,把趙雲這個武将叫來實際上是以武力來威脅諸葛亮,在我死後不要動我的兒子,否則趙雲會替我殺了你。劉備的話,此時就相當于一把尚方寶劍,天下無敵了。
之是以這麼暗示諸葛孔明,主要還是因為之前他倆互生嫌隙,劉備已經不信任他了,但是諸葛孔明的能力卻讓他不得不把國家大權都移交到他手上,否則他一輩子的心血就完全就付之東流了,但是劉玄德這一招确實太絕了,逼着諸葛孔明做一個忠臣,諸葛孔明在他死後再也不能幹出什麼出格的事了,更别說會威脅到自己的兒子和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