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張自忠将軍麾下悍将。他叫李九思,是河南鄧縣人。
說到李九思和張自忠将軍的淵源可算是深厚。

李九思20歲那年加入馮玉祥的西北軍,就在第16混成旅補充團第一營第四連當兵,連長就是張自忠。張自忠後來一路升職,他也就一直在張自忠麾下,先後擔任第1師第2旅手槍隊隊長兼5團2營營附、18旅副旅長、特務團團長等職。
1931年西北軍歸編為國民革命軍序列,張自忠将軍任第29軍38師師長,李九思任38師226團第1營營長。正是十幾年以來,李九思一直追随張自忠出生入死,張将軍便推薦他參加陸軍大學的考試。
抗戰時期,李九思在張自忠将軍的率領下參加了臨沂會戰,與日軍闆垣師團作戰;後又參加了武漢會戰和随棗會戰及棗宜會戰,期間李九思多次率部與日軍展開白刃戰,戰鬥場景尤為悲壯激烈。
1940年5月16日,李九思的老長官第33集團軍司令張自忠将軍以身殉國,李九思擔任了張将軍的起家師第38師師長。
自此之後,李九思率部先後參加了豫南會戰;後又轉戰湖北,參加了策應第二次、第三次長沙會戰的作戰;鄂西會戰和常德會戰,給日軍以沉重打擊。
抗戰勝利後,李九思所部33集團軍奉命改編為第3綏靖區,李九思仍任59軍38師師長,後來升任第59軍中将副軍長。在國軍序列中的副職其實就是個虛職,沒有具體分管的工作,實際上是被奪去兵權。
到了1948年我軍發起淮海戰役時, 李九思所在的第59軍發生了一起大事:第3綏婧區副司令張克俠和何基沣,于1948年11月8日在賈汪、台兒莊防地率領三個半師、23000餘名官兵起義。
而這個李九思,對這一起義事件在事前竟然毫無覺察,直到事情發生後,才知道發生了這麼大的事。結果,手下沒兵的李九思隻能調任13兵團繼續做一個中将副司令,後來索性在南京閑居。
南京解放後,李九思也不考慮投誠,而是準備逃到上海,結果他隻跑到蘇州就被我軍逮住,送進了蘇州軍管會教導團學習,後來轉到北京撫順等地接受學習改造,直到1975年最後一批戰犯特赦才獲釋。
因張克俠與李九思是好朋友,李九思獲釋回京後,張克俠也常常會去看望他。李九思呆望着昔日的同僚好友,想到自己失去自由長達26年的艱難歲月,不禁埋怨起來,你們當時起義,為什麼不告訴我一聲呢,不然我也會參加的。
張克俠無奈地說,起義又不能大張旗鼓的。當時也曾多次傍敲側擊地暗示過你,你就是未能領會。起事前一刻沒告訴你,是因為時間太緊,再晚十分鐘就會出問題了。
後來,李九思被安排在南京定居,任江蘇省政協秘書處專員,民革南京市委委員,江蘇省政協委員,晚年寫寫戰争回憶錄,留下了不少珍貴的史料。總之,他還是得了善終。
更多精彩文章:
他是國軍炮兵中将指揮官,48年見大勢已去便辭職經商,結果呢?
他是粵軍将領,曾把關乎紅軍命運的絕密計劃送給了蘇區,後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