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興安嶺首次發現具有王權性質的大薩滿和薩滿鼓岩畫

近日,大興安嶺岩畫研究人員通過數字技術對大興安嶺一處岩畫遺址進行了還原處理,首次發現了具有王權性質的大薩滿和薩滿鼓岩畫。

該岩畫遺址位于河邊的二級階地的陡峭石壁上,距離地面高約60——200厘米,面積約30餘平方米,肉眼可識别岩畫僅50餘單幅,通過還原後個體數量超過了1000餘單幅,為大興安嶺目前發現單幅數量最多的一處岩畫遺址。

大興安嶺首次發現具有王權性質的大薩滿和薩滿鼓岩畫

岩畫主體是一個頭部戴有兩個粗角的帽飾(或羽毛飾物)的大薩滿,身材健碩魁梧,差別于其他數百個類人岩畫,手臂平行微下垂,雙腿自然分開,腿部中間有一碩大的生殖器(或是尾飾,大興安嶺岩畫一般了解為男性生殖器,差別于女性);大薩滿的右側是與其身體大小一緻的圓形薩滿鼓,鼓的上方是一直立的動物,有趣的是動物高舉着一個頂部橢圓中間帶杈的鼓槌;薩滿鼓的下面是呈斑駁裝的四方形祭台;大薩滿左側是一個抽象的且殘缺不全的呈手舞足蹈癫狂狀的人物。該岩畫位于整體岩畫的最上方,下面排列着5組1000餘單幅表現漁獵、交媾、戰争、舞蹈等社會形态的岩畫,寓意大薩滿在這個部族至高無上,大薩滿已經具備部落首領或是“王”的特權,顯現出當時的社會已經具備了王權統治。

大興安嶺岩畫與宗教早期形态的起源是緊密相連的,岩畫形象的創造與功能被包含在史前人類群體的宗教(儀式)活動中。薩滿教屬于原生宗教,是黑龍江流域氏族部落的精神文化代表,而大森林裡的民族所信奉的薩滿教,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沒有組織、沒有教義,沒有固定的廟堂,沒有專門的神職人員,崇拜萬物有靈,它保持了宗教的莊嚴性與人類童年時代文化的質樸性。有關薩滿的傳說,薩滿的歌詞,薩滿的舞蹈,薩滿的服飾、神鼓、法具等等,在大興安嶺曆史文化中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