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為您推薦的是申蘇來老師的作品《草堂蘭文選》。

《草堂蘭文選》所選的文章跨越2015~2021年,是作者今年第三本電子版圖書。
第一本《一個公式,兩個世界》(博士論文);第二本《創新之路1~3》(大理科)。
如果說,第三本是基礎,在山腳;那麼,第二本就是提高,在山腰;第一本就是“結果”,在山頂。它們共同組成了新時代的創新“三步曲”。而哲學是一根紅線,自始至終貫穿于這個《三步曲》。馬克思主義哲學這個指路明燈,尤其反映在76篇《草堂蘭文選》的哲理之中。
作者申蘇來(筆名:草堂蘭),2015年入駐微信公衆号,創辦自媒體“草堂論壇”,擔任管理者、主筆;2016年申辦認證微信小程式“我的五彩夢”;“海蘭咨詢”法人,網校校長。
2018年親赴北京,參加第24屆世界哲學大會自然哲學分會。2020年推出三組“三劍客”、兩個“量子态”公式和《十大公式》重磅文章。2021年推出博士論文《一個公式,兩個世界》精簡本和縮寫本。
内容節選
錦裡與馳名中外的武侯祠、南郊公園僅一牆之隔。
每逢節假日或周末,我和家人都愛去錦裡玩,趕早去湊熱鬧。
錦裡名小吃一條街,現在的名氣更大了,一區、二區、三區,轉過去轉過來,店面太多,小橋流水,曲徑通幽,作為老成都的我都找不着北了。
成都的傳統名小吃源自民間,曆史悠久,獨具特色,充滿了濃郁的四川風味。從走街串巷提籃叫賣,到逐漸登上大雅之堂,流傳至今,深受廣大市民的喜愛。
成都的傳統名小吃做工精巧,品種繁多,蒸、煮、煎、炸、煨,各具特色;香、酥、脆、軟、硬,風味各異。總之,比較物美價廉,更在食用友善。
我們每次品嘗小吃幾乎都不變,童年的味道、媽媽的味道、外婆的味道。
在北方長大,筆者特别喜歡北方的名小食。當然,成都是第二故鄉,我也喜歡南方的名小食。
我們要了兩份煮(熱)涼粉,解了嘴饞;要了兩份油茶,品了鄉愁;要了兩份黃醪糟,暖了鄉情;要了兩份蔥油大餅填飽了肚子;我更喜歡老北京的韭菜盒子和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不過常常沒有。
到處都是食客,男女老少。還好,每次都不怎麼擁擠,偶爾人山人海,水洩不通。每到下午兩點鐘以後,我們便決定回家。偶有夜逛錦裡之行,自然别有一番情趣。耍也耍了,看也看了,走也走了,吃也吃了,不再好奇什麼了。
就這樣,我們趁着微醉、眯着雙眼、晃着腦袋,披着晴間多雲的一絲陽光,穿過體育學院的銀杏大路,踏着散落在地上的樹葉,回家去了。
《草堂蘭文選》收錄了作者數十篇文章,包含了有關于日常生活、關于養生、關于實體等多方面内容。其中有不少實體學與養生内容令讀者學到了很多知識,描寫所遇所感的文章更為這作品增添了一抹生動的色彩。
申蘇來老師用其獨到的視角與觀點為讀者闡釋了實體學中的知識,用精簡系統的方式為讀者講述了養生的方法,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為讀者描繪了生活中的風景。讓讀者在一部作品中,既能學到知識又能品味生活,反複品讀,受益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