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國時期,白帝城托孤的真相,其實我們都誤會劉備了

三國時期,劉備讨伐孫權失敗,在彌留之際把自己的兒子劉禅,托付給諸葛亮,這就是著名的永安托孤(白帝城托孤不準确)。後人常把這看作劉備的忠厚,和對諸葛亮的信任,可是也有人認為這是劉備的狡詐,害怕諸葛亮的專權,而給諸葛亮套上了一幅精神枷鎖。到底劉備的托孤是展現自己的狡詐呢?還是展現自己的仁義呢?我們本篇根據正史來讨論一下。

三國時期,白帝城托孤的真相,其實我們都誤會劉備了

劉備失敗之後,退到了永安,至此一病不起,在生命即将終結時刻,召成都的諸葛亮來永安,安排後世,這一段記載在《三國志.先主傳》,原文記載“先主病笃,托孤于丞相亮,尚書令李嚴為副”,也就是說,劉備托孤是兩個人,諸葛亮為正,李嚴為副。

但是劉備說的話記載在《三國志.諸葛亮傳》,原文“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定國,終成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這就不用翻譯了。

就是這句話讓後世産生很大的疑問,劉備是什麼意思?是想讓諸葛亮取而代之,還是故意試探諸葛亮?是不是顯示了劉備的狡詐?

其實不然!

三國時期,白帝城托孤的真相,其實我們都誤會劉備了

劉備說的話,主要的歧義在“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很多人以為是劉備試探諸葛亮,如果劉禅不中用,讓諸葛亮自己代理皇帝。

但是後來的曆史學家,普遍認為不是這種意思。因為古代時期,從來沒有把自己的基業主動讓給别人的,況且劉備自己後繼有人。

其實劉備說的話,也非常好了解,意思是如果劉禅沒有當皇帝的才能,諸葛亮可以在剩餘的兒子中,自行選取一個,并加以輔佐。

現在人對曆史的評價越來越客觀,對劉備的評價有時也矯枉過正了些,劉備其實也是比較忠厚的,前期匡扶漢室的理想,一直伴随自己一生,以至于讓後來的諸葛亮,帶上沉重的政治枷鎖。劉備永安托孤,也足以顯示自己的仁義。(小小的曆史意見分享給各位)

對于永安托孤,各位是怎麼看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讨論。

三國時期,白帝城托孤的真相,其實我們都誤會劉備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及裴松之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