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胤禵手握十幾萬大軍,卻隻能乖乖聽雍正指令,實屬無奈

老十四胤禵是雍正的親生兄弟,可是兩人之間的關系卻很一般,以至于在九子奪嫡時,胤禵不僅沒有支援雍正,還跑到雍正的對立面老八那裡去了,此舉讓雍正很是憤怒,在雍正登基之後,便對老十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雍正登基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以回家給康熙奔喪的名義将胤禵從西北地區弄回來,胤禵才到北京,就被雍正奪走兵權,後來更是罰他去給康熙守陵去了,很多人就比較好奇,當時胤禵手握十幾萬大軍,為何不造反推翻雍正,反而乖乖束手就擒呢?

胤禵手握十幾萬大軍,卻隻能乖乖聽雍正指令,實屬無奈

胤禵完全來不及反應

胤禵和雍正都是烏雅氏所生,不過兩人年齡相差十幾歲,在雍正出生的時候,烏雅氏因為身份低微,是以按照清朝祖制來看不能撫養雍正,是以雍正就被送去給佟佳氏撫養了,在佟佳氏這裡,雍正又和後來的胤祥共同成長,兩人情同手足。

等到胤禵出生的時候,烏雅氏的地位已經升高,可以親自撫養胤禵了,是以胤禵從小就是在烏雅氏身邊長大的,得益于母親的溺愛,胤禵和雍正的性格是完全不同的,雍正心思缜密,胤禵卻比較随性,這種性格對兩人後來的道路起到決定性作用。

由于胤禵沒有和雍正一起成長,兩人性格差異還比較大,是以兩人之間的關系并不好,胤禵與老八之間的關系反而要好一些,這就是後來他傾向于八爺黨的本質原因,也就是從胤禵站隊的那一刻開始,兄弟兩人注定将會反目成仇,隻是時間問題而已。

随着九子奪嫡接近尾聲之後,八爺黨當中已經隻有胤禵稍微有些奪嫡的希望了,其餘的人都被康熙徹底抛棄,就算繼續掙紮也是無用功。康熙去世的時候,胤禵正在西北地區,手上擁有十幾萬大軍,要是想要謀反推翻雍正,這個時間點是最佳的,為何胤禵沒有抓住機會呢?

胤禵手握十幾萬大軍,卻隻能乖乖聽雍正指令,實屬無奈

正所謂渾水摸魚,在康熙去世的時候,就算已經确定傳位給雍正,隻要雍正還沒有登基,對于胤禵而言,就都還有機會推翻雍正,前提是他需要知道康熙去世這件事情,隻有知道這個消息,胤禵才會有時間準備造反。

無奈的是,從當時的曆史發展來看,胤禵并不知道康熙去世的消息,當時他遠在千裡之外的西北地區,手上雖然擁有十幾萬大軍,可是他對北京發生的事情一無所知,在當時那種曆史背景下,想要傳遞消息隻能靠人去傳,從北京到西北,就算馬不停蹄也要十天左右,這還是一切正常的情況下。

可惜當時京城中的老八等人已經完全被雍正控制住了,雍正安排九門提督隆科多将皇宮死死封鎖,不允許任何人進出,老八等人完全沒有機會傳遞消息給西北的胤禵,不僅如此,在京城之外的豐台大營,也被雍正的好兄弟胤祥死死壓制,根本不會給八爺黨任何機會。

京城的消息傳不出去,外邊的消息也進不來,胤禵在西北地區完全就是處于一臉懵的狀态,沒有得到什麼确切的消息,胤禵當然不敢輕舉妄動,畢竟康熙對自己這群野心勃勃的兒子,還是拿捏得很死的,不會讓任何人造次。

胤禵手握十幾萬大軍,卻隻能乖乖聽雍正指令,實屬無奈

等到胤禵知道康熙去世的消息之際,雍正已經順利登基成為皇帝了,這個時候胤禵想要造反,明顯就是找死,雍正不會給他任何機會的。想必雍正也知道胤禵的野心,是以在登基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胤禵叫回來奔喪,并且趁機奪走他的兵權,讓其成為一個光杆司令。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胤禵已經沒有任何機會了,雍正終于解除了危險,順利坐穩皇位,後來對八爺黨進行殘忍鏟除,隻有胤禵因為有母親烏雅氏的庇護,得以幸存下來,也算是因禍得福了。

胤禵手上的十幾萬大軍并非他自己可以控制的

當然了,也許看到這裡,很多人還會比較疑惑,就算是胤禵在康熙去世後的那段最佳時間段裡沒有把握住機會造反,那麼隻要他手上還有兵權,雍正又敢拿他怎樣呢?事實上這個問題的答案很殘酷,不信我繼續分析。

清朝時期的兵權,一般都不會全部交給大将軍,而是由皇帝和大将軍共同掌控的,想要調兵遣将,必須有皇帝的谕旨方可,要不然就算大将軍去了也無濟于事,那些士兵根本就不會聽從将軍的指令。

胤禵手握十幾萬大軍,卻隻能乖乖聽雍正指令,實屬無奈

不僅如此,清朝時期的士兵和将軍,平時不打仗的時候,基本上都不會在一起,隻有作戰的時候,皇帝才會任命一個将軍去統領一群士兵,這些士兵很可能之前都沒有見過這個将軍,在作戰的時候才是第一次見,處于這樣的曆史背景下,想要讓一群士兵完全聽從将軍指令,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單純從士兵與将領之間的私人感情而言,因為相處時間不多,是以士兵不願意為将軍賣命,這是人之常情,其次再從現實情況來看,士兵們也不敢為将軍賣命,因為他們的家人還在朝廷的監視之中呢。

但凡這些士兵不考慮現實情況,盲目跟随将軍去賣命的話,将會直接導緻一家人乃至九族陷入危險之中,在這種是非利弊面前,換成任何一個人都會做出理智的決定,不可能随意賣命的。

胤禵手握十幾萬大軍,卻隻能乖乖聽雍正指令,實屬無奈

結合這些現實情況來看,雖然在康熙去世的時候,胤禵手上确實有十幾萬大軍,可是這些士兵根本就不會聽從胤禵的安排,也不願意為他賣命,胤禵完全像是一個光杆司令,掀不起什麼大風大浪。

說到這裡,我們已經大概可以明白胤禵當時的無奈了,然而這一切還遠遠不夠,因為當時胤禵還面對着一個更加尴尬而無奈的問題,那就是自己手上沒有糧食,所謂“兵馬未動而糧草先行”,胤禵手上沒有糧食,怎麼行動呢?

當時西北地區的糧食,主要由陝甘地區控制,而雍正的大舅哥年羹堯就是陝甘總督,年羹堯當時是全力支援雍正的,胤禵的糧草必然被年羹堯死死控制,這樣一來,一場戰争還沒有開始,就因為缺糧而結束了,胤禵不是愚昧之人,自然明白這些利害關系。

胤禵手握十幾萬大軍,卻隻能乖乖聽雍正指令,實屬無奈

結語

胤禵手握十幾萬大軍,說實話他對皇位肯定是有野心的,可是現實狠狠地給了他幾巴掌,讓他認清了自己,最終雍正下令叫他回去的時候,想必他已經知道自己結局了,可是他除了聽命之外還能怎樣呢?

備注:圖檔來源于網絡,侵權必删,歡迎評論留下有趣的思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