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多爾衮死後,順治處死編寫皇太極史稿的漢臣剛林,為何洪承疇沒死

多爾衮死後,順治處死編寫皇太極史稿的漢臣剛林,為何洪承疇沒死

順治五年十月(公元1648年),洪承疇在南京幹了五年江南總督之後回到北京,開始在清政府中樞工作。第二年,多爾衮打算編寫皇太極史稿,也就是說,他準備給清朝已故皇帝皇太極著書立傳。此時的清政府已經入關六年時間,基本蕩平了中國大部分地區的反清勢力,隻剩下南明的永曆小朝廷在雲南那個小地方苟延殘喘,不足為患。現在可以組織人力,給先皇寫個人傳記了,這也是教化萬民、垂範春秋的一件大事。

皇太極是多爾衮的哥哥,也是順治皇帝的父親。作為順治皇帝的親叔叔,以皇父攝政王身份監國的多爾衮,意識到這件事情不能再拖下去。皇帝已經長大,即将親政。随着年齡的增長,他已經有了自己獨立執政能力,有了自己的思想,在很多事情上也有了自己的政見,顯得越來越難以駕馭,搞的叔侄兩人的關系開始慢慢有點緊張。編修皇太極史稿,既可以對先皇一生的豐功偉業有個交代,同時也可以緩和自己和皇帝侄兒之間的緊張關系,委實是一件一舉兩得的事情。

編寫皇太極史稿,需要有一批德高望重的大臣擔當此項工作,具體人選已經初步确定,他們就是範文程、剛林、祁充格、馮铨、甯完我、宋權以及從江南回來不久的洪承疇。這七個人雖說都是來自明朝的降臣,但他們自身具備修撰史稿的能力,不僅學識淵博、博古通今,而且都身兼翰林大學士頭銜,且為官清正廉潔,對大清忠心耿耿,是難得的治國能手。更重要的一點是,他們都是皇太極在世時,千方百計争取回來的大明重臣,在皇太極東征西讨的年代,這些人都伴随在太宗皇帝的身邊,親眼目睹過他治國理政的風采,讓他們編撰皇太極史稿,是最合适的人選。

順治皇帝對此事高度重視,為編寫《太宗文皇帝史稿》一事特别寫了一道敕書,這樣寫道:“茲者恭修太宗文皇帝實錄,擇于順治六年正月初八日開館。朕為帝王撫宇膺圖,綏猷建極,凡一代之興,必垂一代之史,以觐揚于後世,誠要務也。我太宗文皇帝應天順人,安内攘外,在位十有七年。惟文德之昭,武功之盛,以及号令賞罰,典谟訓诰,皆國家之大經大法。爾等稽核記注,編纂修輯,尚其夙夜勤恪,去據精詳,毋浮誇以失實,毋偏執以廢公,毋疏忽以緻阙遺,毋怠玩以淹歲月。敬成一代之令典,永作萬年之成憲,各殚乃心,以副朕義。欽此。”

多爾衮死後,順治處死編寫皇太極史稿的漢臣剛林,為何洪承疇沒死

順治皇帝的這篇敕書,可以說是一篇簡明扼要,又非常有力度的雄文,既有重點,又劃出了高度,“凡一代之興,必垂一代之史,以觐揚于後世,誠要務也。”也就是說,别看這是個寫字的活,但它事關我們大清後世的國運,是要務之中的要務,是國家振興的大法。同時,順治皇帝還給參與編撰工作的上司小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你們每個人要“毋浮誇以失實,毋偏執以廢公,毋疏忽以緻阙遺,毋怠玩以淹歲月。”認真編撰,讓它成為一部護佑大清萬世基業的柱石,千萬不要辜負了我的一片苦心。可見,順治帝對這件事多麼上心。

編撰工作剛一開始,多爾衮就在百忙之中多次召見這些參與編撰工作的漢臣,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求參與編撰的大臣們都要按照他自己的要求去做。這時的多爾衮是皇父攝政王,總攬滿清朝政,整個大清政府裡,他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很多時候,他的權力甚至都要超過順治皇帝,雖無皇帝之名,但卻有皇帝之權,生殺掠奪,基本上是他一個人說了算,是一個位高權重的權臣。絕大多數時候,在順治尚未親政之時,這些大臣都以多爾衮馬首是瞻,對他的話不敢有些許忤逆。好在多爾衮雄才大略、卓越超凡,一心一意為大清江山社稷廢寝忘食的工作。在他的堅持下,大清不但入關占領中原,而且逐漸開創出一個氣象萬千的新局面,顯示了多爾衮作為一個能臣的光輝一面。是以,大家相處起來也頗為得心應手,非常愉快。

但是,多爾衮在修撰《太宗文皇帝史稿》一事上還是有私心的,為什麼有私心呢?他肯定不願意把自己那些不上台面的事情記述在這部史稿裡,讓後人指着脊背罵他。另外,還有一件不能不提的往事。多爾衮的母親叫阿巴亥,是烏喇貝勒慢泰的女兒,于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十一月剛滿十二歲時嫁給了努爾哈赤,是努爾哈赤的側福晉。後來因為老大富察氏和代善之間的暧昧關系曝光,努爾哈赤一怒之下便将這個給他帶綠帽子的富察氏給休了。這樣一來,多爾衮的母親阿巴亥就成了名副其實的大夫人。而且因為努爾哈赤要比阿巴亥大整整三十一歲,屬于典型的老夫少妻。加之努爾哈赤常年征戰四方,兩個人聚少離多,這就為後來的事情埋下伏筆。

多爾衮死後,順治處死編寫皇太極史稿的漢臣剛林,為何洪承疇沒死

公元1626年正月,68歲的努爾哈赤親率大軍攻打明朝,不成想遇到他一生中的克星袁崇煥,被袁崇煥打得渾身是傷,不得不撤兵回師。沒有幾天,就因為身上毒瘡發作,到馬克思那裡報到去了。此時年僅35歲的皇太極抓住時機,帶領幾個年齡稍大的貝勒闖入阿巴亥的後宮,向多爾衮的母親阿巴亥傳達“帝遺言”,強迫阿巴亥遵從努爾哈赤的遺命殉葬。此時的阿巴亥隻有36歲,正是風華絕倫的年齡,多爾衮也隻有14歲。她知道皇太極所傳達的“遺命”是假的,而且出對自己的不公處理以及多三個孩子的牽挂,她百般推诿,希望事情能有轉機,但皇太極出于政治目的,最終逼迫阿巴亥自盡。皇太極上台之後,認為阿巴亥不願遵從父皇“遺名”,不願意殉葬,是一種不守祖制和婦道的表現,是以多有指責。

這件往事,對于此時身兼大清國攝政王的多爾衮來說,他是不願意讓自己的母親在史書上落下诟病,讓後人責難。如果他不是攝政王,可能就無權幹涉此事。但現在他有這個權利,就不能眼睜睜看着自己的母親被人在史書裡寫上污點,做兒子的怎麼能對母親這麼不盡孝道呢!于是,他把編撰《太宗文皇帝史稿》的總編輯剛林、範文程、祁充格這三個叫到自己辦公室,如此這番的交代了一通,中心意思就是讓這三個人把自己母親阿巴亥不願殉葬這各事從太宗史稿這本書裡删掉,另外,還要把一些不利于自己的事情重新修訂撰寫。

範文程、剛林和祁充格都是很早就進入大清陣營的漢族人,可以說他們在幫助滿清攻打自己的母國明朝這件事情上,是不遺餘力的激進。皇太極時期,他們就是滿清政府倚重的漢臣,到了多爾衮時期,他們更是多爾衮政策的堅定支援者。從某種程度來說,他們已經同多爾衮建立起深厚的革命友誼,同時也相信大清朝在多爾衮的上司下,會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這些人的政治嗅覺要比狗鼻子還靈。當時的多爾衮才才37歲,年富力強,正是人生最有激情的年級。如果按照努爾哈赤的臨終時的68歲算,多爾衮還可以繼續執政31年,即使今後福福臨親政,多爾衮也是滿清至高無上的權臣。

是以,即使是瞎子,也能看到多爾衮的政治生命力有多強盛。是以,對于多爾衮關于皇太極史稿的編著所提出來的幾點意見,範文程、剛林和祁充格是不遺餘力的增删。什麼叫增删呢?就是把多爾衮點名提出要删除的内容,要盡快從這本太宗實錄裡删除掉,把多爾衮要求增加的内容,盡快完好無缺地添加到這本實錄裡。為了讓多爾衮滿意,他們還對滿清入關前在盛京時期所錄的一些皇太極起居史冊内容進行增删,對多爾衮做的一些影響不好的事情不是不寫,就是黑白颠倒,把壞事寫成好事,把小事寫成大事,在太宗實錄裡寫了不少對多爾衮歌功頌德的事情。這種做法完全把順治皇帝當初劃給他們的編撰原則給徹底颠覆了,不但讓太宗實錄多了一些面目全非的感覺,而且也放棄了編撰者以公謀私的原則。這幾個人之是以這樣做,主要還是迫于多爾衮的壓力,也就是說,有了多爾衮的支援,他們這樣做了,也沒有人敢說他們什麼。但事情往往會事與願違,出來混總是要付出代價的。

多爾衮死後,順治處死編寫皇太極史稿的漢臣剛林,為何洪承疇沒死

公元1650年12月31日,注定多爾衮把生命留了在舊曆,這一天,他死在了行獵途中,終年三十九歲。俗話說,人走茶涼,一朝身死名将枯。随着多爾衮的死去,一場滿清貴族之間的政治較量也重新燃起火焰,由于多爾衮已死,所有追随多爾衮的大臣都被多爾衮的政敵濟爾哈朗列在清除打擊之列。《太宗文皇帝史稿》的編撰工作也随之停止,參與編撰的七個漢族大臣革職的革職,下獄的下獄。他們的罪名就是删改太宗實錄,增減太宗史冊。被多爾衮認定為心腹大臣的領銜文大臣之首剛林被處死,生前他因受多爾衮的信任而榮寵天下。剛林廉潔自律、才能卓著,但就是因為被多爾衮信任而被反對派處死。他們要徹底消除多爾衮的流毒。

另外一個被處死的是祁充格,另外還有馮铨、甯完我、宋權等人也因為受到多爾衮的寵信而被清除出政府。範文程因為多爾衮曾經有一段時間對他疏遠并充滿敵意,而被反對派保留下來。在《太宗文皇帝史稿》一案中最大的熱門人物就是洪承疇了,他在這次清剿多爾衮流毒的政治運動中不但毫發未損,而且獲益多多,成功地将自己置身事外而坐收漁利。

多爾衮死後,順治處死編寫皇太極史稿的漢臣剛林,為何洪承疇沒死

為什麼洪承疇能獨善其身呢?首先,得益于洪承疇自己的為官之道。作為經曆過大明時期官場激烈鬥争的洪承疇,早就練就自己一套官場生存哲學,就是千萬不能把自己攪進黨争的漩渦中去。洪承疇雖然受到多爾衮的器重,主要是工作上的關系,私下裡兩人并無太多的交集,是以就談不上有什麼個人感情在裡面,更談不上有結黨的事情了。在這方面,洪承疇一直小心翼翼,有自己的底線和防火牆。

其次,大清進入關内,在北京定都之後,洪承疇就被外放為江南總督,他整整五年的時間都在南京上司對江南反清勢力的剿滅,工作上和多爾衮并不太多交集。而且他在南京期間,工作能力很強,工作業績也很突出,深受上級部門及周圍同志的贊許。可以說,為大清平定江南地區,他付出了很大心血和努力。這一點,多爾衮的政敵濟爾哈朗也心裡明白,順治皇帝更是心知肚明。

此外,洪承疇剛回到北京工作不久,就被朝廷下令進入《太宗文皇帝史稿》的編撰小組,他的工作時間短,而且在工作的兩年時間裡,也是獨來獨往,沒有攀附任何勢力,政治上還是很清明的,這樣的人怎麼能殺掉或者廢棄呢!不但不能殺,而且還要繼續用。是以順治皇帝還是比較信任洪承疇。

多爾衮死後,順治處死編寫皇太極史稿的漢臣剛林,為何洪承疇沒死

那麼,《太宗文皇帝史稿》這件事情最後要不要繼續編寫下去呢?當然需要,畢竟順治皇帝把它看的是大清朝繼往開來、春秋萬代的大事。順治九年正月,《太宗文皇帝史稿》的編撰工作重新啟動,順治皇帝又指令洪承疇、希福等人為編撰總裁,組織了一個26人的寫作班子,而且又親筆寫了一篇洋洋灑灑的雄文,讓這些文人們好好編撰這部承前啟後的大經大法,敕書内容和第一次寫的意思八九不離十,也非常有高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