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邦寵愛戚夫人,為什麼不給她安排好後路呢?

戚夫人被呂後整幾乎是必然的,因為劉邦晚年的後宮格局基本就四點:劉邦寵幸戚夫人、劉邦寵愛劉如意、劉邦對劉盈不感冒、呂後善妒。

劉邦寵愛戚夫人,為什麼不給她安排好後路呢?

戚夫人受寵長達十年,不僅在于她的年輕貌美,還在于她能歌善舞,撫慰了劉邦晚年的心靈,劉邦廢立太子的企圖失敗後,還跟戚夫人唱和一首。愛屋及烏,聰明伶俐的劉如意也得到了劉邦的寵愛,與此同時,太子劉盈卻越發不受劉邦待見,呂後更是早就沒了寵愛。

戚夫人受寵跟呂後善妒注定了劉盈繼位後,戚夫人就要挨整,隻不過不會整死那麼嚴重罷了。這一點戚夫人也是心知肚明,但她顯然不可能靜坐等着挨整。有了劉如意得寵跟劉盈失寵兩個條件,很難不讓戚夫人對儲君之位生出觊觎之心,一旦奪嫡成功,哪裡還需要怕呂後啊。

問題在于,這場奪嫡之争的天平是完全傾斜的。劉盈一方,有嫡長子的禮法優勢,有強悍母後的籌劃,有外戚的幫助,有朝臣的支援;劉如意一方呢?除了劉邦的許諾就沒了,而劉邦的信用值長期欠費,不踐行的諾言多了去了,一看廢太子太難,他就放棄了,導緻劉如意在奪嫡之争當中慘敗。

劉邦寵愛戚夫人,為什麼不給她安排好後路呢?

戚夫人可能不怎麼讀史書,未必知道奪嫡失敗的嚴重後果,尤其她的對手是呂後,連韓信都能搞死的狠角色,更别提她這種文藝工作者了。

其實就連劉邦也不清楚戚夫人将面臨着什麼,他猜到劉如意可能被視為劉盈的威脅而被呂後除掉,也猜到呂後會整整戚夫人,但他沒料到呂後會下這麼狠的手,是以他臨終前的安排,主要都是保護劉如意的。

《全漢文·卷一·手敕太子》:“吾得疾遂困,以如意母子相累,其馀諸兒皆自足立,哀此兒猶小也。”

除了交代劉盈要關照劉如意,劉邦還把劉如意封到趙國,遠離長安,又派忠直的大臣周昌為趙相,保護劉如意。但這些并不代表劉邦不關心戚夫人的死活,為了戚夫人母子他可是連心腹都想殺的。

劉邦寵愛戚夫人,為什麼不給她安排好後路呢?

《史記·樊郦滕灌列傳》:“是時高帝病甚,人有惡哙黨於呂氏,即上一日宮車晏駕,則哙欲以兵盡誅滅戚氏、趙王如意之屬。高帝聞之大怒,乃使陳平載绛侯代将,而即軍中斬哙。”

當時樊哙正率大軍在外平叛,劉邦一聽這貨揚言要殺掉戚夫人母子,立刻派陳平陣前斬殺,這事是有很大風險的,要是操作不好,大軍說不定就反了。當然陳平這個人精知道殺樊哙得罪呂後,不殺得罪劉邦,是以他用囚車載着樊哙慢慢往長安走,耗到劉邦駕崩就立刻跑去向呂後表忠心。

從這點看,劉邦是很在意戚夫人的,但是奪嫡的失敗和呂後的鐵腕,注定戚夫人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劉邦死後,劉盈繼位,呂後成為太後,後宮中但凡有點寵愛的妃子都受到了她的關照。《史記·外戚世家》載:“及高祖崩,呂後夷戚氏,誅趙王,而高祖後宮唯獨無寵疏遠者得無恙······高祖崩,諸禦幸姬戚夫人之屬,呂太後怒,皆幽之,不得出宮。而薄姬以希見故,得出,從子之代,為代王太後。”

劉邦寵愛戚夫人,為什麼不給她安排好後路呢?

是以寵妃都被幽禁,隻有不受寵的薄姬才安然無恙,跟兒子去了代國,當了代王太後,足可見呂後的報複是全方位的,戚夫人就算不奪嫡,也過不上好日子。

戚夫人被囚禁時還唱歌:“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裡,當誰使告汝。”

很多人以此認為戚夫人胸大無腦,把兒子給害了,可呂後宰了劉邦三個兒子,吓死一個,劉如意既不是呂後生的(劉盈),也不是呂後養的(劉長),母子又不低調(劉恒),有沒有戚夫人這首歌他都難逃一死,戚夫人這麼一唱,多少還留下一首作品呢。

總的來說,奪嫡之争是帝制時代最殘酷的鬥争,失敗者除了死很少有其他結局,反過來想一下,如果是戚夫人母子奪嫡成功,呂後母子又能落得什麼好下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