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戰期間,日軍共授予了六位元帥(榮譽軍銜),其中陸軍元帥有畑俊六、寺内壽一、杉山元,海軍元帥有古賀峰一、永野修身、山本五十六。
按理說,能在一衆将官裡面脫穎而出獲封元帥,沒兩把刷子肯定是不行的。然而在這六人裡面,卻有一個“笨蛋元帥”,甚至還有個非常難聽的綽号,叫“便所扉”,意思是“廁所的門”。
這個人,就是杉山元。

杉山元之是以能獲封元帥,憑借的并不是多麼出色的戰績,而是他的老資曆。毫不誇張地說,自日俄戰争以來所有的對外侵略戰争,都能找到他的身影。
1904年的日俄戰争是杉山元的“戰場首秀”,結果剛剛登場沒多久就挂了彩,右臉被彈片削掉了一塊肉,這也是他後來臉部肌肉一直下垂的原因。反正不是靠臉吃飯,這樣一來反而激起了杉山元投身戰場的決心。
一戰期間,杉山元孤身前往印度,擔任日本駐印度武官,又隻身遊曆歐洲考察,成為日本最早提出建立陸軍航空兵的人;九一八事變之際,杉山元時任關東軍陸軍次官,積極策劃了這次軍事行動;1937年升任陸軍大臣不久,就一手挑起華北事端,并導緻了盧溝橋事變的爆發;在這之後,杉山元又以陸軍大将的身份先後在中國戰場、太平洋戰場以及日本本土防禦戰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正是憑借這些資曆,杉山元于1943年被晉升為陸軍元帥,成為二戰時期日本陸軍僅有的三大元帥之一。
然而,地位高了能力卻跟不上,肯定是要鬧出笑話的。下面,咱就來看看杉山元為什麼會被稱作“笨蛋元帥”。
首先,是在日軍侵華之初,杉山元無視老前輩石原莞爾提出的“不擴大事端”的政策,提出了狂妄的“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口号(這裡要說明一下,日本人當時所說的“滅亡中國”,指的是迫使中國向日本求和),結果呢,慘遭打臉,光是一個淞滬會戰就足足打了三個月。
此後,杉山元雖然因為作戰不力被摘了烏紗帽,但沒多久他就勾搭上了東條英機,這兩個狂熱分子一拍即合,向中國戰場投入了大量兵力,結果導緻日本在二戰後期深陷中國戰場的泥潭。這一點,杉山元可以說是“功不可沒”。
再者,就是在發動太平洋戰争的問題上,實際上日本當局在南下太平洋挑戰美軍和北上夾擊蘇聯的選擇中一直舉棋不定,而作為裕仁天皇的親信,杉山元的意見自然被問及。
結果不知道是諾門罕一戰徹底被俄國人打怕了,還是杉山元腦子抽了風,竟然大言不慚地聲稱:“一個月内可以解決太平洋戰事!”好家夥,這是完全沒有吸取在中國失敗的教訓啊!
搞笑的是,裕仁天皇竟然還信了他的話!再加上永野修身、山本五十六等海軍大将的添油加醋,裕仁最終下令與美軍開戰,結果被美軍打得萬劫不複。
很多人在談及這段曆史的時候都表示難以了解,如果當時的日本沒有選擇與美國人為敵,而是北上夾擊蘇聯,那莫斯科可能就真的守不住了,二戰的局勢可能也會是以改寫。幸運的是,多虧了杉山元這位“笨蛋元帥”,幫日本人選擇了一條最難的路。
最後,再來說說他的綽号“便所扉”,什麼意思呢?就是“廁所的門”,形容一個人見識短、見風倒。據說,這是因為日本的廁所一般既可以往裡推,也可以往外拉,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這樣的俗語。
看起來,“便所扉”這個綽号還是蠻适合杉山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