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項羽的傳奇一生,有勇但無謀,哪些過錯導緻最終一敗塗地

項羽是一個性情率真、随性而為、不拘泥于世故、不隐忍好張揚的人。因為年輕是以熱血,因為他率真是以無畏,因為随性是以嗜殺,因為張揚是以孤立。項羽就是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但是他不喜歡學習詩書,隻喜歡練習劍術,卻也不能堅持。

項羽的傳奇一生,有勇但無謀,哪些過錯導緻最終一敗塗地

他勇武過人卻短于智謀,項羽的勇武我們不用多說,他天生的神力使“吳中子弟皆憚之”,即使在垓下之戰戰敗以後,面對追擊的數十倍的敵人仍然能數次的殺出重圍,足見他的勇武。

但是智謀方面卻是項羽的短處,在楚漢争霸的那幾年間,項羽在大多數的時間内都是占據着絕對的優勢的,可正是由于智謀方面的不足,最終一步步地喪失了優勢,使得局勢一步步地對自己不利,最終落得個滿盤皆輸,在烏江自殺的下場。

項羽的傳奇一生,有勇但無謀,哪些過錯導緻最終一敗塗地

他精于戰陣卻缺乏戰略的眼光,項羽的戰争能力不用懷疑是極強的,更是多次創下了以少勝多的奇迹。巨鹿之戰以六萬的楚軍對二十萬的秦軍,以破釜沉舟之志而大獲全勝;彭城之戰以三萬的騎兵對五十六萬的漢軍,一路将劉邦殺得丢盔棄甲等等。

然而就在把控戰略全局的方面,項羽顯然是處在了下風。他過于計較戰場上的勝負和得失,卻很少從戰略全局上來考慮事情。最終導緻天下的諸侯全都歸漢反楚,其實就算是拿西楚最後的境地說它是“四面楚歌”已經不為過了。

項羽的傳奇一生,有勇但無謀,哪些過錯導緻最終一敗塗地

相比于劉邦來說,項羽顯然是個性格極為直率的人,可正是由于他的這種性格,使得他很難籠絡住人才。縱觀楚漢争霸時期,劉邦和項羽手下的人才來對比,在這一點上項羽毫無疑問是全敗。

有将帥之才卻無帝王之能,這點最突出的展現在善納谏言這一點上。要成為帝王,不僅要求自身的能力過硬,更重要的是如何的使用人才,而這也是劉邦能夠籠絡住人才的關鍵。試想一下,作為一個人才,如果你提的意見總是被當作耳旁風,還怎麼實作自己的價值,還怎麼為其效力呢。

項羽的傳奇一生,有勇但無謀,哪些過錯導緻最終一敗塗地

項羽有七宗罪過:第一是暴戾不仁,濫殺無辜。最有名的就是坑秦降卒20萬,放火燒了阿旁宮。其實他在起兵之初就親手殺了本來要與他合作反抗秦暴政的會稽太守。

第二是背信棄義,不守承諾。本來與劉邦等諸侯共尊楚懷王為義帝,誰先入關中誰為王。但是他仗着自己的軍事力量的強大,殺死義帝,排擠先入關中滅秦的劉邦,自稱為西楚霸王。第三是胸懷狹小,吝啬寡恩。舍不得激勵自己的部屬,給跟他出生入死的兄弟封個官就像要他命一樣,把封賞的大印在手裡磨得棱角都沒了都還舍不得給出去。

項羽的傳奇一生,有勇但無謀,哪些過錯導緻最終一敗塗地

第四是優柔寡斷,婦人之仁。第五是剛愎自用,不能納谏。項羽是典型的自以為是之輩,别人的意見統統都聽不進去,錯過了無數的好機會,最終走向了失敗,演出了霸王别姬的悲情戲了。第六是推卸責任,死不悔改。即便是自殺在烏江之前,他也沒有悔悟,檢討自己的問題和不足,反而怨天恨地,連烏骓馬都要替他的失敗負責任!

第七就是不會用人,衆叛親離。項羽的狹隘自負,使得跟着他的人感覺都沒有用武之地,于是像陳平和韓信這樣的牛人們紛紛都棄暗投明,到了對手劉邦的這邊。隻剩下一個謀臣範增,但是項羽根本就不聽他的良言,反而因為範增老是反對他的幼稚做法,導緻他将這個忠心耿耿的老臣而置于死地。

項羽的傳奇一生,有勇但無謀,哪些過錯導緻最終一敗塗地

總之項羽可以說是一個缺點和優點同樣都突出的人,他勇武過人卻短于智謀,他精于戰陣卻缺乏戰略的眼光,他的性格直率卻難以容人,他有将帥之才卻無帝王之能。縱觀項羽這一生,他是因戰成名也是因戰身死,他分封天下走上了人生的巅峰,也因諸侯的反叛而滿盤皆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