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项羽的传奇一生,有勇但无谋,哪些过错导致最终一败涂地

项羽是一个性情率真、随性而为、不拘泥于世故、不隐忍好张扬的人。因为年轻所以热血,因为他率真所以无畏,因为随性所以嗜杀,因为张扬所以孤立。项羽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但是他不喜欢学习诗书,只喜欢练习剑术,却也不能坚持。

项羽的传奇一生,有勇但无谋,哪些过错导致最终一败涂地

他勇武过人却短于智谋,项羽的勇武我们不用多说,他天生的神力使“吴中子弟皆惮之”,即使在垓下之战战败以后,面对追击的数十倍的敌人仍然能数次的杀出重围,足见他的勇武。

但是智谋方面却是项羽的短处,在楚汉争霸的那几年间,项羽在大多数的时间内都是占据着绝对的优势的,可正是由于智谋方面的不足,最终一步步地丧失了优势,使得局势一步步地对自己不利,最终落得个满盘皆输,在乌江自杀的下场。

项羽的传奇一生,有勇但无谋,哪些过错导致最终一败涂地

他精于战阵却缺乏战略的眼光,项羽的战争能力不用怀疑是极强的,更是多次创下了以少胜多的奇迹。巨鹿之战以六万的楚军对二十万的秦军,以破釜沉舟之志而大获全胜;彭城之战以三万的骑兵对五十六万的汉军,一路将刘邦杀得丢盔弃甲等等。

然而就在把控战略全局的方面,项羽显然是处在了下风。他过于计较战场上的胜负和得失,却很少从战略全局上来考虑事情。最终导致天下的诸侯全都归汉反楚,其实就算是拿西楚最后的境地说它是“四面楚歌”已经不为过了。

项羽的传奇一生,有勇但无谋,哪些过错导致最终一败涂地

相比于刘邦来说,项羽显然是个性格极为直率的人,可正是由于他的这种性格,使得他很难笼络住人才。纵观楚汉争霸时期,刘邦和项羽手下的人才来对比,在这一点上项羽毫无疑问是全败。

有将帅之才却无帝王之能,这点最突出的体现在善纳谏言这一点上。要成为帝王,不仅要求自身的能力过硬,更重要的是如何的使用人才,而这也是刘邦能够笼络住人才的关键。试想一下,作为一个人才,如果你提的意见总是被当作耳旁风,还怎么实现自己的价值,还怎么为其效力呢。

项羽的传奇一生,有勇但无谋,哪些过错导致最终一败涂地

项羽有七宗罪过:第一是暴戾不仁,滥杀无辜。最有名的就是坑秦降卒20万,放火烧了阿旁宫。其实他在起兵之初就亲手杀了本来要与他合作反抗秦暴政的会稽太守。

第二是背信弃义,不守承诺。本来与刘邦等诸侯共尊楚怀王为义帝,谁先入关中谁为王。但是他仗着自己的军事力量的强大,杀死义帝,排挤先入关中灭秦的刘邦,自称为西楚霸王。第三是胸怀狭小,吝啬寡恩。舍不得激励自己的部属,给跟他出生入死的兄弟封个官就像要他命一样,把封赏的大印在手里磨得棱角都没了都还舍不得给出去。

项羽的传奇一生,有勇但无谋,哪些过错导致最终一败涂地

第四是优柔寡断,妇人之仁。第五是刚愎自用,不能纳谏。项羽是典型的自以为是之辈,别人的意见统统都听不进去,错过了无数的好机会,最终走向了失败,演出了霸王别姬的悲情戏了。第六是推卸责任,死不悔改。即便是自杀在乌江之前,他也没有悔悟,反省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反而怨天恨地,连乌骓马都要替他的失败负责任!

第七就是不会用人,众叛亲离。项羽的狭隘自负,使得跟着他的人感觉都没有用武之地,于是像陈平和韩信这样的牛人们纷纷都弃暗投明,到了对手刘邦的这边。只剩下一个谋臣范增,但是项羽根本就不听他的良言,反而因为范增老是反对他的幼稚做法,导致他将这个忠心耿耿的老臣而置于死地。

项羽的传奇一生,有勇但无谋,哪些过错导致最终一败涂地

总之项羽可以说是一个缺点和优点同样都突出的人,他勇武过人却短于智谋,他精于战阵却缺乏战略的眼光,他的性格直率却难以容人,他有将帅之才却无帝王之能。纵观项羽这一生,他是因战成名也是因战身死,他分封天下走上了人生的巅峰,也因诸侯的反叛而满盘皆输。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