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12月25日,廣西桂林名流謝順茲家又添一子,起名謝和赓。
謝順茲是晚期秀才,尤工書法繪畫,與著名畫家徐悲鴻并稱南北二絕,有這樣深厚的家學淵源,謝和赓自幼出口成章,下筆成篇,是遠近聞名的神童。
但此時的謝順茲肯定想不到,自己的這個兒子日後的人生,會比自己更加傳奇百倍!

謝和赓長大後,遠赴北平求學,卻恰逢日寇入侵,偌大的華北已經無法擺下一張書桌,滿腔熱血的謝和赓,就積極參加愛國運動,經常上街遊行。因為他的演講非常富有感染力,常使圍觀的群衆熱血沸騰,涕淚交加。
一群西北軍的愛國官兵聽過謝和赓的演講後,對他非常敬佩,就以“西北軍抗日軍人”的名義給他寫了一封信,邀請他到察哈爾抗日前線,報效國家。
謝和赓正為報國無門而苦惱,接到這封信後,立即放棄學業,一路輾轉來到當時的抗日最前線,投身于愛國将領馮玉祥、吉鴻昌、傅作義等人組織的抗日同盟軍。
在這裡,謝和赓認識了我黨地下工作者宣俠父,在宣俠父的引薦下,謝和赓光榮地加入了共産黨。
此時的謝和赓,還隻是抗日同盟軍的一個小兵,在宣俠父的推薦下,見到了馮玉祥,一番交談之後,馮玉祥大呼大材小用,立即給吉鴻昌寫信推薦謝和赓。
吉鴻昌接見他後,也發現他确實是個奇才,就任命他做自己的機要秘書。
就這樣,謝和赓從一個新兵,一天之内連升八級,成為上尉軍官!
但是,蔣介石還在與日本苟且,無心抗戰,抗日同盟軍孤軍奮戰,最終失敗,吉鴻昌将軍也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殺害,謝和赓與宣俠父被迫轉移。
當時,紅軍正在進行第五次反“圍剿”,但我黨已經看到,中國曆史已經到達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國内的階級沖突必将被空前的民族沖突所取代,是以開始着手抗日統一戰線的建構,第一個目标就是廣西的桂系。
因為謝和赓是廣西人,中央就決定派他和宣俠父去廣西,打入桂系軍閥内部開展工作。周恩來、葉劍英對此也非常重視,決定謝和赓與宣俠父二人直接歸自己上司,周恩來還親自給謝和赓起了一個意味深長的代号——“八一”。
為了順利打入桂系,最好的方式是采用國民黨内部通行的慣例——高官引薦,于是,謝和赓與宣俠父來到泰山,找到馮玉祥将軍,請他給李宗仁、白崇禧寫封推薦信。
馮玉祥欣然答應,而且,為了增加分量,馮玉祥還給粵系大佬李濟深寫了封信,請他也給二人寫推薦信。
馮玉祥與李濟深兩位大佬親自寫推薦信,這面子可是夠大了,李宗仁、白崇禧立即接見謝和赓。在交談中,白崇禧得知謝和赓的父親是謝順茲,和自己的嶽父是舊交,更是感覺親切,于是就把謝和赓留在自己身邊。
不過,謝和赓此時還隻是一個普通職員,離接近李宗仁、白崇禧還有不短的距離,于是謝和赓就積極創造條件,讓二人高看自己一眼。
謝和赓很快就寫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國經濟概觀》一書,并以跟同學馬仲孚(白崇禧的妻弟)合著的名義出版,還請白崇禧的高參劉斐作序。可想而知,此書一出,立即就引起了白崇禧的注意。
更讓白崇禧稱奇的是,謝和赓還寫了一本對建設廣西具有深遠影響的《自治自衛自給計劃》,極具指導意義,李宗仁、白崇禧認定謝和赓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決定予以重任,特地發給他一個“特别出入證”,可以不經報告,直接進入二人的辦公機關。
不僅如此,白崇禧還把妻子的妹妹介紹給了謝和赓,這樣一來,謝和赓與白崇禧成了連襟,比心腹更親近一步。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爆發,中國進入了全面抗戰時期,不過,此時的桂系軍閥還在觀望,蔣介石電請李白二人去南京召開軍事會議時,二人還擔心被蔣介石扣押,不敢去。
這時,謝和赓給白崇禧做了細緻的說服工作,指出
目前是中華民族共同抗戰的新時期,一切都以服從這個大局為重,就連共産黨都派人去南京開會,桂系怎能不去?蔣介石就算再陰險,也絕不敢在這樣的時刻冒天下之大不韪,做出什麼不軌的行為,而桂系如果能積極參與到抗戰大業中,也必然會讓全國群眾重新認識桂系,桂系自然可借機在全國“布局”……
謝和赓分析得頭頭是道,白崇禧這才恍然大悟,決定參加會議,并由謝和赓陪同,擔任白崇禧的貼身機要秘書。
到達南京後,蔣介石對謝和赓的才華也大為贊賞,為了拉攏桂系,竟任命謝和赓擔任此次國防會議的唯一秘書,經手的全是一等絕密檔案!
在随後的抗戰中,謝和赓多次為白崇禧起草非常重要的講話稿,這些稿子謝和赓寫完後,都會第一時間發給周恩來,經過周恩來批閱修改後,才交到白崇禧的手裡。
這個秘密,據說白崇禧到死都不知道。
桂系在抗戰中第一個重大的貢獻,就是著名的台兒莊大捷,而台兒莊戰役的作戰計劃方案,就是謝和赓制定出來的。謝和赓在制定方案時,為了保密,還給蔣介石、汪精衛、共産黨,分别起了“趙小姐、李娘、錢先生”三個通訊代碼,讓桂系軍人都覺得朗朗上口,從此一直叫蔣介石為“趙小姐”。
太平洋戰争爆發後,遠見卓識的共産黨又把統戰的目光投向了大洋彼岸,于是,在周恩來的安排下,謝和赓以國民黨海外部觀察員的身份,和當時中國的著名影星王瑩,還有一批年輕留學生,遠赴美國,謝和赓擔任《紐約新報》主編,撰寫介紹中國抗戰的文章,讓美國群眾尤其是華僑了解中國的抗戰,王瑩則以藝術的方式鼓勵美國華僑支援祖國的抗戰,為我黨赢得了大量的資金和物資。
在美國期間,謝和赓與王瑩還産生了一段愛情,結為了革命夫妻。
等到新中國成立後,美國卻籠罩在“麥卡錫主義”的陰雲中,謝和赓與王瑩夫婦也被美國定為間諜,被投入監獄。
周總理一直牽挂着他們,經過各方面不懈的努力,終于在1955年,中美通過談判,決定以新中國逮捕和俘虜的美軍間諜和戰俘,換取被美國扣押的我黨人員和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等人。
謝和赓夫婦回國後,受到了周總理的親自接見,周總理緊緊地握住二人的手,說:
“你們夫婦倆光榮地完成了黨交給你們的使命,對革命事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後來,謝和赓擔任過《世界知識》進階編輯兼歐美組組長,還被調到了外交部,在周總理的上司下工作。
2006年,謝和赓去世,享年94歲,結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值得懷念的人物#
(參考資料:《謝和赓傳》《炎黃春秋》《名人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