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民國時期的俗稱“黃魚”的金條值多少錢?

如果你經常看一些近代民國題材的劇或者文學作品,想必對“大黃魚”這個詞兒應該不會感覺到陌生,這是當時對于大塊金條的一種稱呼。

在1946年的時候,當時國内發行了一種被稱作是“黃魚”的金條,因為其外形非常精美閃亮,分成五錢到十兩不等的成色重量,最大的十兩重的金條,也就被稱作是大黃魚。

民國時期的俗稱“黃魚”的金條值多少錢?

抗戰結束之後,國内因為長期的戰亂遭受到的巨大破壞尚未平息,新的戰争又出現了苗頭,而那時候的當局陷入了很深的經濟困難,國内的經濟處于崩潰的邊緣,物價也驚人飛漲。

掌握經濟的宋子文,為了平抑物價,開始動用非常手段,那就是黃金。

那時候雖然國内百姓很窮,但當局卻有很多的黃金,大概在八百萬兩以上,按照宋子文等人的想法,将其抛售回籠法币,保管能夠将物價給壓下去,完美處理經濟問題。

民國時期的俗稱“黃魚”的金條值多少錢?

反正就是想一出是一出,這個想法很快就得到了支援,在1946年的時候,上海的證券交易所也成立了,而金條的鑄造發行工作也加速進行。

終于就在這一年的年底,1946年12月23日的時候,被稱作“黃魚”的金條正式出現。

當時每條“大黃魚”重量在十兩,一條的價格達到400萬法币,整個上海的黃金交易市場被大量的“黃魚”弄得沸騰不止,金價就在一天之内,斷崖式跌掉了一成半。

民國時期的俗稱“黃魚”的金條值多少錢?

可就在宋子文等人打着如意算盤的時候,意外的事情發生了,黃金暴跌的第二天,價格急速飙升,人們為了争搶黃金買紅了眼,被抛出去的黃金,被瞬間一搶而空。

短短兩個月,大黃魚的價格從400萬法币每條,飙升到960萬法币。

當初用抛售黃金的辦法回收法币的計劃,不但成為夢幻泡影,更可怕的是,物價不僅沒有能被壓下來,原本就不值錢的法币,價值更加狂跌,經濟問題已經無法收拾。

民國時期的俗稱“黃魚”的金條值多少錢?

那時候,十兩的金條被稱作是大黃魚,而一兩一條的被稱作是小黃魚,但要搞清楚,當時的一斤還是十六兩,換言之,現在一兩是50克,而那時候一兩則是31克。

這麼折算的話,大黃魚是312克的金條,而小黃魚是31克的金條。

民國大多數時候,一兩皇家大概能兌換三十塊的銀元,黃金是非常值錢的,如果家裡有十條大黃魚的話,用現在的話來說妥妥的千萬富豪。

民國時期的俗稱“黃魚”的金條值多少錢?

那時候,市面上流通的大黃魚其實并沒有那麼多,幾乎都是小黃魚與其他成色的,而在1949年的時候,三根小黃魚,就足夠在北平買一處小點的四合院。

如果用現在的黃金價格折算,一條大黃魚大概價值十萬以上。

雖然紙币後來成為了主流,但是在戰争等特殊時期,紙币随時可能變成廢紙,那些珠寶字畫古玩什麼的,也全都沒有真金白銀來的靠譜,是以大黃魚其實更加值錢。

民國時期的俗稱“黃魚”的金條值多少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