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民国时期的俗称“黄鱼”的金条值多少钱?

如果你经常看一些近代民国题材的剧或者文学作品,想必对“大黄鱼”这个词儿应该不会感觉到陌生,这是当时对于大块金条的一种称呼。

在1946年的时候,当时国内发行了一种被称作是“黄鱼”的金条,因为其外形非常精美闪亮,分成五钱到十两不等的成色重量,最大的十两重的金条,也就被称作是大黄鱼。

民国时期的俗称“黄鱼”的金条值多少钱?

抗战结束之后,国内因为长期的战乱遭受到的巨大破坏尚未平息,新的战争又出现了苗头,而那时候的当局陷入了很深的经济困难,国内的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物价也惊人飞涨。

掌握经济的宋子文,为了平抑物价,开始动用非常手段,那就是黄金。

那时候虽然国内百姓很穷,但当局却有很多的黄金,大概在八百万两以上,按照宋子文等人的想法,将其抛售回笼法币,保管能够将物价给压下去,完美处理经济问题。

民国时期的俗称“黄鱼”的金条值多少钱?

反正就是想一出是一出,这个想法很快就得到了支持,在1946年的时候,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也成立了,而金条的铸造发行工作也加速进行。

终于就在这一年的年底,1946年12月23日的时候,被称作“黄鱼”的金条正式出现。

当时每条“大黄鱼”重量在十两,一条的价格达到400万法币,整个上海的黄金交易市场被大量的“黄鱼”弄得沸腾不止,金价就在一天之内,断崖式跌掉了一成半。

民国时期的俗称“黄鱼”的金条值多少钱?

可就在宋子文等人打着如意算盘的时候,意外的事情发生了,黄金暴跌的第二天,价格急速飙升,人们为了争抢黄金买红了眼,被抛出去的黄金,被瞬间一抢而空。

短短两个月,大黄鱼的价格从400万法币每条,飙升到960万法币。

当初用抛售黄金的办法回收法币的计划,不但成为梦幻泡影,更可怕的是,物价不仅没有能被压下来,原本就不值钱的法币,价值更加狂跌,经济问题已经无法收拾。

民国时期的俗称“黄鱼”的金条值多少钱?

那时候,十两的金条被称作是大黄鱼,而一两一条的被称作是小黄鱼,但要搞清楚,当时的一斤还是十六两,换言之,现在一两是50克,而那时候一两则是31克。

这么折算的话,大黄鱼是312克的金条,而小黄鱼是31克的金条。

民国大多数时候,一两皇家大概能兑换三十块的银元,黄金是非常值钱的,如果家里有十条大黄鱼的话,用现在的话来说妥妥的千万富豪。

民国时期的俗称“黄鱼”的金条值多少钱?

那时候,市面上流通的大黄鱼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几乎都是小黄鱼与其他成色的,而在1949年的时候,三根小黄鱼,就足够在北平买一处小点的四合院。

如果用现在的黄金价格折算,一条大黄鱼大概价值十万以上。

虽然纸币后来成为了主流,但是在战争等特殊时期,纸币随时可能变成废纸,那些珠宝字画古玩什么的,也全都没有真金白银来的靠谱,因此大黄鱼其实更加值钱。

民国时期的俗称“黄鱼”的金条值多少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