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被遗忘的牛人,《宋词三百首》入选数量第一,现在却鲜为人知

作者:饭团说事

吴文英可能你第一反应是:“这名字怎么这么眼熟,但又想不起来!”没错,他就是宋代那位在《宋词三百首》中词作数量夺魁的词人,竟有25首佳作被选入!比起苏东坡、辛弃疾这样的名家,吴文英的词作数量还要多。但为何这位词坛高手,如今却鲜为人知,甚至有人读到他的词作时只想快速翻过页面?

被遗忘的牛人,《宋词三百首》入选数量第一,现在却鲜为人知

吴文英,一个在南宋时期以其才华横溢的词作闻名的词人,却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被人淡忘。他的号“梦窗”,也许正预示着他那种如梦似幻的生活和词风。他的词,如同梦中的幻想,绚烂而又复杂,让人在赞叹其美丽的也不禁感受到一种难以捉摸的遥远和深邃。

被遗忘的牛人,《宋词三百首》入选数量第一,现在却鲜为人知

吴文英的生平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原姓翁,后因家庭变故被过继给了宁波的吴家,从此改姓吴。他的一生并未追求功名利禄,而是选择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游历于江南的水乡,以词会友,以词抒情。他的足迹遍及苏州、杭州等地,以其独特的生活态度和卓越的词才,成为了文人墨客中的一个佳话。

吴文英的词作在当时并不是完全被接受的。他的词风华丽、意象复杂,常常带有一种超脱现实的幻想色彩,这在当时的文坛上是极具争议的。他的词被一些人认为是“形式大于内容”,像是“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美则美矣,却不耐细品。这种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吴文英词的传播和接受。

被遗忘的牛人,《宋词三百首》入选数量第一,现在却鲜为人知

不过,无论是赞誉还是批评,都无法掩盖吴文英在词坛上的独到成就。他的词多用于表达个人的情感,特别是表现离愁别绪和孤寂感,如《唐多令·惜别》中写到:“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这样的词句,直截了当地表达了离别时的深切哀伤,简洁而又深情,让读者能够迅速感受到词中人的情感状态。

吴文英的词也常常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留恋,他的《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便是一例。词中写道:“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展现了一种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这种情感的复杂性和深度,使得吴文英的词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他个人情感世界的真实写照。

被遗忘的牛人,《宋词三百首》入选数量第一,现在却鲜为人知

吴文英的词风太过新颖,他在词坛上的地位并非一帆风顺。晚清时,词学大师朱祖谋极为推崇吴文英,他甚至被誉为“词中李商隐”,这一评价足以见其词作之深邃和艺术价值。朱祖谋在编纂《宋词三百首》时,厚爱有加,将多达25首的吴文英的词选入,数量之多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可见,朱祖谋对吴文英的词艺是极为推重和尊崇的。

词如其人,吴文英的词集中表现的那种超脱和孤独,也正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他生于大户,却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意追逐功名利禄,更喜欢在江湖之间,以词会友,以词自娱。这种态度在他的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正是这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思考角度,让他的词作在当时并不为大众所接受。在现代看来,这种独树一帜的艺术追求,反倒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被遗忘的牛人,《宋词三百首》入选数量第一,现在却鲜为人知

不过,让人遗憾的是,吴文英的词在后世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尽管有“词中李商隐”的美誉,但普通读者往往因其词作的艰涩和晦暗而却步。这种情况在今天依然存在,许多人在读到吴文英的词时,感觉难以理解和接受,宁愿选择跳过。这也许是因为他的词作需要更多的情感共鸣和文化积淀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欣赏。

尽管如此,吴文英的词作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词风格独特,情感丰富,对后世的词坛影响深远。例如,南宋末年的词人张炎,虽然在其著作《词源》中对吴文英的词持否定态度,认为其“碎拆下来,不成片段”,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吴文英的词在形式上的创新和尝试。他的词,如同他的生活,充满了不同寻常的色彩和味道,是那个时代独特的文化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