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沉雄古逸,山清水秀,王鑒繪《煙浮遠岫》

王鑒是清初著名畫家,後人用四個字形容他的風格,沉雄古逸。有人也許會說,小編又在胡說八道了。這四個字是明明是誇贊王時敏的畫風,沉毅雄健、古樸飄逸。事實上沒有錯,王鑒和王時敏是同一時期的畫家,他們都是明末董其昌的弟子。他們二人的審美情趣近似,畫風一緻。王鑒中年辭官之後,隐居家鄉,筆墨功夫比王時敏更精深。

這幅《煙浮遠岫》是王鑒中後期作品,用筆工整,描繪了江南一帶的初春景色。畫中浮雲彌散,山色潤澤清秀。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可以給畫家帶來創作靈感。王鑒有感于眼前美景,充滿無盡詩意,就動筆畫了這幅《煙浮遠岫》。

沉雄古逸,山清水秀,王鑒繪《煙浮遠岫》

王鑒 煙浮遠岫

畫中有一種自然的動态美感,這一點顯得相當别緻。無論是山中煙岚還是瀑布溪水,一點也不刻意。沒有堆砌感,對于正統派畫家來講太重要了。在清初畫壇,王鑒的地位很高,他的畫風對其他畫家有示範性。他在堅守傳統的同時,能夠深入觀察,這一點很了不起。

王鑒從中年開始仿五代巨然的畫風進行創作,晚年轉而臨摹倪瓒、王蒙等元代畫家。《煙浮遠岫》中有“仿巨然”字樣,事實上和五代巨然的畫風沒有太大關系。他主要學習巨然畫中的野逸清靜之氣,以此補足畫中的古逸氣息。

沉雄古逸,山清水秀,王鑒繪《煙浮遠岫》

王鑒 煙浮遠岫 局部

山中屋舍錯落,還有一位隐士執杖遊玩。輕松悠閑的情調讓人聯想到田園之樂。王鑒自己就是個隐士,他美化自己的生活,旨在強調内心的平靜。根據史書記載,王鑒隐居的生活十分貧苦,不會出現畫中描繪的這種快樂。他需要找到信仰,促使自己面對現實的支撐點,最終他在筆墨中找到了樂趣。

擺脫現實的苦惱,追求精神的享受,一下子提升了作品的意境。《煙浮遠岫》就像是王鑒的宣言,樂山樂水,在野逸山林中展現名士風采。

沉雄古逸,山清水秀,王鑒繪《煙浮遠岫》

遠處高山脈絡分明,采用壘石成山的方法。山石結構處布滿苔點,在變化中帶有一絲靈動。喜歡清代繪畫的朋友肯定已經看出,王原祁的标志性風格從這而來。畫家之間互相借鑒,由此完成了藝術創作的傳承發展。

王鑒用淡墨渲染山頭,表現出薄霧籠罩的感覺。在他的筆下,墨色仿佛充滿了明亮的光彩,所謂“山光”應該就是這個意思。

沉雄古逸,山清水秀,王鑒繪《煙浮遠岫》

《煙浮遠岫》中可以看到文學思想對王鑒的影響,畫中處處流露詩意情懷。畫到最後,比拼的是文化修養,從王鑒的作品中可以看到這一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