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高大挺拔的山峰,沒有波濤洶湧的江河,隻有靜谧幽深的山林。看着畫中的景色,讓人聯想到天大地大,俯仰天地,騁懷遊目的暢快感受。一幅山水畫為何能夠帶來酣暢的感覺,當然是畫家技法高超。這幅畫名為《溪山清遠》,是清代畫家王鑒的作品。他模仿元代畫家倪瓒的風格,描繪了空靈毓秀的清淨山林。
王鑒想要表現出隐居于此,可以無拘無束,快樂平安。他通過筆法上的疏密變化,外加墨色上的濃淡轉換,賦予畫面節奏感與韻律感,讓人們感受到溪山無盡的文化内涵。

王鑒 溪山清遠
王鑒在構圖上采用平遠法和深遠法,從緩坡處起筆,從近處遙望遠山。平遠法具有俯視角度,可以表現出平淡沖和的美感。平淡和沖和的意思相近,都有平和的意思。沖和在此基礎之上,還有天地間貫穿真氣的意思。
文人畫家在創作中受文人士大夫思想影響,把古代先賢的思想理念融合到繪畫手法之中。孟子說,“浩然之氣。”文天祥說,“天地有正氣。”氣,可以通過筆墨呈現在畫中。《溪山清遠》中萬物生長,山高水長,就是古代先賢所說的“氣”。畫中呈現的超脫意境,讓人記住了王鑒藝術素養。
王鑒 溪山清遠 局部
優雅的墨色,挺拔有力的線條,皴擦山石的時候,顯露出筆鋒。這些細節都為了表現空間層次。高遠法結合平遠法的構圖,畫出氣脈通連、空靈疏秀的山水,讓人融入畫中,樂而忘憂。王鑒用筆穩準狠,絲毫沒有拖泥帶水的感覺,卻能呈現出超越蒼潤的視覺效果。總之,《溪山清遠》中處處都有驚喜。
王鑒學習倪瓒畫風,畫出了自己的個性。《溪山清遠》帶有一種犀利清潤的美感,淡墨與濃墨之間有對比,也有滲透。王鑒領悟摹古出新的創作理念,讓他在繼承的同時,有了屬于自己的風格。與其說他在模仿倪瓒,不如說他在表達自己對于幽深空間的了解。他用清潤之美取代蒼潤之美,毫不影響空間變化。
同時代畫家評價王鑒,“畫出宋元,士氣作家俱備,一時鮮有敵手”。這個評價相當公允。從《溪山清遠》中看可以看到,他對南宋畫家夏圭的技法也十分了解。畫中的部分細節,比如山峰、坡石的畫法,都是向他緻敬。
學習就怕全盤接受,不懂得變化的奧妙。看了《溪山清遠》就會了解王鑒為何能夠鮮有敵手,他有自己的風格特征,他對前人作品有獨特的了解,他的學養、他的創造力,讓他成為畫壇大師。
王鑒中年以後,獨善其身隐居家鄉,寄情書畫。雖然日子清貧,但他感受到了自然的真谛。他在畫中表現出來的意境,讓人們看到了複古未必就是偷懶,複古也可以畫出新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