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越地|蔡元培與蔣夢麟(下)

越地|蔡元培與蔣夢麟(下)

△ 蔣夢麟

蔡元培與蔣夢麟(下)

越地|蔡元培與蔣夢麟(下)

△ 杜威夫婦與學生參觀申報館合影留念。

前排左起:史量才、杜威夫人、杜威;

後排左起:胡适、蔣夢麟、陶行知、張作平。

1919年5月22日,蔣夢麟自上海複胡适函,雲:“來信已交孑公閱。孑公現已離滬返鄉,回校任職事,孑公已允。此事若不另生枝節,大學可望回複原狀。”7月14日,心情開朗的蔡元培由蔣夢麟陪同在杭遊玩花塢并作七絕六首,同日,蔡元培與蔣夢麟、湯爾和共進晚餐,決請夢麟代表至校辦事(《蔡元培日記》)。7月16日,蔣夢麟離杭經上海赴北大代辦校務。7月21日,蔣夢麟從北京寫信向恩師彙報,表示此番去北大一是以教授資格,二是以蔡公私人代表的身份,處事當持之以靜,處之以公,斷之以明,言之以和。則不緻有意外事發生也。蔡元培接信後馬上釋出《緻北大教職員啟事》宣布校長一職暫由蔣夢麟代理,請各位教員予以支援。蔣夢麟沒有辜負蔡先生的期望,處處忠實地執行了蔡的治校方針,受到北大師生的歡迎和擁護。

越地|蔡元培與蔣夢麟(下)

△ 中年蔣夢麟

26日,湯爾和寫信報告蔡元培:“(蔣夢麟)學問手腕足以服人,學生心安,其餘可迎刃而解。”北大評議會也緻電蔡元培,對蔣的所作所為表示滿意。蔡元培聞訊後心中甚快,作《登高》一詩,以抒快意。詩曰:“越山隔岸望中收,一曲之江似細流,更攬全湖作靈沼,慢騰騰地幾扁舟。”

9月12日午夜,蔡元培傳回北京,蔣夢麟出任總務長,主持日常事務工作。次年4月12日,蔣夢麟受蔡元培委托,專程赴杭處理浙江一師風潮,同年5月,蔣夢麟與黃任之、沈信卿被上海大資本家穆藕初指定為“穆氏獎學金貯金”管理人,由蔡與胡适、陶孟和、蔣夢麟三教授考核留學生人選。首批留美學生5人,即羅家倫、段錫朋、康白情、周炳琳、汪敬熙。均為五四運動中的骨幹分子。9月11日,蔡、蔣一起出席北大開學典禮,并發表演說。9月16日,蔡、蔣與顧孟餘(系教務長,同為紹籍人士)、馬叙倫、李大钊、胡适等人聯合發起成立北大赈災會。10月16日,刊登啟事“元培出京在即,謹于十八日,以校長職務交與代理校長蔣夢麟教授。”在蔡元培幾次出國考察期間,蔣夢麟照樣以校長的全薪彙寄,以備蔡之用。

越地|蔡元培與蔣夢麟(下)

△ 蔣夢麟信劄

1921年1月2日,蔡夫人黃仲玉在北京病逝,蔣夢麟即電告在瑞士的蔡元培,并代蔡安排黃的後事。蔡元培于9月中旬回到北大複職後,支援北大成立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并訓示蔣夢麟為研究會安排辦公用房,蔣立即照辦,撥出兩間裝置齊全十分寬大的房子,并派出工友值勤。1922年9月29日,蔡元培領銜與李大钊、胡适、蔣夢麟、蔡和森等在北京晨報刊登《為陳獨秀君募集訟費啟事》,同年10月19日,蔡元培因北大少數學生反對征收講義費肆意喧鬧,與校方發生沖突,憤而辭職,蔣夢麟立即随同辭職。

僅從以上記錄可看出北大時期的蔡、蔣之間,完全是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關系。

●第三個時期:在蔡元培離開北大以後

越地|蔡元培與蔣夢麟(下)

△ 1920年10月授予杜威及芮恩施名譽博士學位典禮後紀念攝影。

前排左起:蔣夢麟、杜威、蔡元培

(圖源:北大檔案館)

蔣夢麟繼續執行沒有蔡元培的蔡元培主義,直到他自己也離開北大。蔣、蔡之間繼續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時有快信往來,在試行大學區制、成立大學院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上,兩人觀點一緻。在出任教育總長的兩年中,蔣夢麟所推行的教育改革制度也基本上符合蔡元培的思想。

1930年12月4日以後蔣夢麟執掌北大期間,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頂住了漢奸與特務的幹擾,立志對北大校務進行多方改革,赢得了北大6年的安定和中興,功不可沒。但在事關國家和民族利益的某些問題上與蔡先生意見相左,師生之間開始産生隔閡。盡管如此,蔣夢麟對蔡元培早年對他的器重和培養,仍然心懷感激。1936年1月11日(蔡先生生日)這一天,他和胡适、羅家倫等聯名緻信蔡先生,倡議集資建造房屋作為七秩壽辰的賀禮。信中充分表達了對這位“終身盡忠于國家和文化而不及其私的公民”的崇高敬意。

越地|蔡元培與蔣夢麟(下)

△ 蔣夢麟故居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病逝,蔣夢麟送的一幅挽聯是“大德垂後世,中國一完人”。3月24日,他又在重慶《掃蕩報》上發表了題為《蔡先生不朽》的悼文,把蔡先生一生的品德歸納為四大精神,即學術自由之精神,寬宏大度之精神,安貧樂道之精神,科學求實之精神,對蔡先生的一生作了高度評價。

本文内容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留言聯系。

越地|蔡元培與蔣夢麟(下)

-The end-

撰 文 | 盧 鵬

編 輯 | 漢 華、晴 一

相關閱讀

越地|蔡元培與蔣夢麟(上)

大家|想起路遙

經典|遊吟的詩人:荷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