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東風裕隆、東風雷諾後,東風集團再失去一合資品牌——東風悅達起亞,成功實作3年3次“分手”。
12月18日,上海聯合産權交易所官網顯示,東風悅達起亞25%股權轉讓項目完成摘牌,轉讓價格為2.97億元。随着交易完成,東風悅達起亞将由三方合資變為悅達、南韓起亞雙方持股。
據了解,東風公司退出後,公司持股比例仍在與悅達協商中,最終結果預計将在明年4月公布。
資料顯示,東風悅達起亞由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東風集團)、江蘇悅達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南韓起亞自動車株式會社三方于1992年共同組建,持股比例分别為25%、25%和50%,合資營業期限由1992年09月12日至2022年09月11日。從合資營業期限來看,目前距離三方合資到期已不足1年。
東風悅達起亞也曾有過“輝煌期”。
2014年至2016年這三年,東風悅達起亞的年銷量均突破了60萬輛,其中2016年更是超過65萬輛,這也是東風悅達起亞的巅峰時刻。
2017年以來,東風悅達起亞開始走上“下坡路”,銷量也年年“腰斬”。2017年,東風悅達起亞銷量大跌至35.9萬輛,2018年小幅回升至37萬輛,2019年再次下滑至28.98萬輛,2020年銷量僅有24.9萬輛,今年前11個月銷量隻有13.79萬輛再創新低。據統計,近五年,東風悅達起亞虧損金額超過90億元。
受銷量低迷影響,2019年東風悅達起亞還将産能閑置的第一工廠出租給華人運通(高合汽車),以節約成本。
為了重回昔日賽道,2019年末,成立17年曆經9任韓方總經理的東風悅達起亞,迎來首任中國籍總經理——李峰。這位剛上位就提出“至少需要3年提出技術等調整”要求的行業老将,還是沒能實作自己3年戰略調整的諾言。今年3月,李峰主動離職,韓方繼續接管一把手位置。
知情人士曾透露,李峰在東風悅達起亞話語權較小,改革路上困難重重,采購權等重要職能部門一直被韓方掌握。
值得一提的是,早前東風公司上司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表示,東風集團并未實質性參與東風悅達起亞日常營運,更多是為其提供造車資質。
這一系列操作,也為兩方日後的“分手”埋下“隐患”。
近幾年來,受自主品牌開始上攻、國内政策大力支援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等影響,東風公司旗下多個合資品牌開始經營不善,從此前的東風裕隆、到東風雷諾,再到如今的東風悅達起亞,東風公司與另一方股東最後都達成“分手”意願。業内多方分析人士曾指出,上述幾個品牌最大的缺點是在中國“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