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上映的《希特勒的男孩》,是由丹尼斯·甘塞爾執導,馬克思·雷邁特、湯姆·希林等主演的戰争類劇情片,講述的是二戰時期一個德國男孩夢想破滅的故事。

出生在勞工家庭的17歲少年弗萊德裡希,在納粹德國開辦的精英學校裡接受“優勝劣汰”和“排猶”等軍國主義思想的灌輸。
但他的同窗好友阿爾伯特非常厭惡戰争,最後選擇用自殺的方式來反抗這種體制。阿爾伯特的死,讓弗萊德裡希徹底醒悟。
無論是那個時代,也無論是那個國家,成為一名軍人是大多數男孩的夢想。軍人,铮铮鐵骨、威風凜凜、英勇無畏、甯折不屈。軍人的使命是保家衛國,但如果被用去濫殺無辜,這樣的“英勇無畏”就失去了意義。
電影通過一名軍事學校男生的視角,展現了二戰期間青少年被納入納粹體制後的覺醒。
個人意志無條件地服從所謂的集體意志,沒有了自我,沒有了内心的自由,這樣的“铮铮鐵骨”其實隻是一架機器而已。
截止1945年,納粹德國境内有40多所納粹教育機構,培養了1.5萬多名學生。當戰争已經注定失敗,他們仍然被送上戰場試圖做最後一搏。每一秒鐘都有人陣亡......
值得慶幸的是,弗萊德最後沒有被當作機器送上戰場。雖然,他被迫脫去了身上的制服,包括最裡邊的内褲,但他卻獲得了真正的自由。寒風呼嘯下大雪紛飛,弗萊德終于走出了魔窟,走向了一個聖潔的世界。
《希特勒的男孩》與1981年的《從海底出擊》和2004年的《帝國的毀滅》,被影迷贊譽為德國三大戰争片。在我心目中,《希特勒的男孩》算是最好看的。它在對戰争進行反思的同時,還展現了一群特殊時期青少年的别樣青春。【大象有戲】看經典,聊人生,一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