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失明的“魯班”:命運給予他黑暗,他用雙手摸索光明

制作一張木凳,需要多長時間?

從選料開始,到闆材切割,到制作安裝,到打磨抛光的完成,58歲的盧祥甯花費了一個小時。

失明的“魯班”:命運給予他黑暗,他用雙手摸索光明

作為一名老木匠,這樣的速度其實并不叫快。

然而,盧祥甯是一名盲人。

失明的“魯班”:命運給予他黑暗,他用雙手摸索光明

1963年,盧祥甯出生于廣西隆安那桐鎮。

3歲的時候,盧祥甯經常因為眼睛的不适而流淚。起初家裡人并沒有太過重視,認為隻是眼睛進了異物,揉一揉就好。

時間一天天過去,可是盧祥甯的眼睛仍然疼痛難忍。意識到問題有些嚴重,他的父母這才将他帶到衛生所檢查,誰料一查出來,竟是青光眼。

由于當時的醫療條件有限,加上盧祥甯的家庭貧困無錢醫治,年幼的盧祥甯在不久之後就逐漸看不見東西,直至雙目失明。

失明的“魯班”:命運給予他黑暗,他用雙手摸索光明

尚未欣賞到這個缤紛世界的斑斓,盧祥甯的人生就已經進入了至暗時刻。

年幼失明,意味着盧祥甯不能再像其他正常人一樣讀書識字,甚至連簡單的生活自理都會成為問題。

再加上生于農村,失明也就意味着喪失了勞動能力。

會不會成為“廢人”?盧祥甯的未來,到底在哪裡?

失明的“魯班”:命運給予他黑暗,他用雙手摸索光明

命運和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但盧祥甯的家人卻從來沒有放棄他。

父母想盡方法,從簡單的衣、食、住、行開始,開始教他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知識。

或許正如“上帝關閉了一扇門的同時,也會打開一扇窗”這句話所說,盧祥甯雖然失明,但他的悟性極佳。父母所教的知識,隻要說上兩三遍,他都能很快領會到其中要領。

失明的“魯班”:命運給予他黑暗,他用雙手摸索光明

一天天地長大,盧祥甯在掌握了生活自理能力之後,也漸漸産生了不再依賴父母的念頭。盧祥甯覺得,他應該有一個屬于自己的未來,不能總是靠父母。

12歲的時候,盧祥甯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父母,他說他想學一門技術。父母雖然沒有阻攔,同時卻也犯了難,一個盲人又能學什麼技術呢?又有誰願意教他呢?

“我雖然瞎了,但是我還有雙手。”就這樣,年少的盧祥甯找到了村裡的一名篾匠,打算拜他為師,學習編織雞籠。

失明的“魯班”:命運給予他黑暗,他用雙手摸索光明

盧祥甯的多次上門懇求,讓篾匠看到了這個失明少年的誠懇與堅持,終于決定收他為徒。

一開始,由于沒有任何的技術基礎,也沒法看見竹片與藤條的大小、線路,盧祥甯學得狼狽不堪,要麼就是手指被割傷,要麼就是被不住抖動的竹片打到臉上。

但盧祥甯沒有放棄,他花了幾個月的時間不斷摸索,學會了用手掌、手指去感覺竹片、藤條的線路,記住了每一步操作的細節步驟。

在這個過程中,篾匠師傅也發現了盧祥甯的雙手極為靈活,對于手工活極具天賦,是以也更加用心指導着,使得盧祥甯進步神速。

很快,盧祥甯的編織手藝已很是精湛。雞籠、竹筐、竹籃等等,他全都學着去做,因為這些都可以拿去賣錢。

随着年月的不斷累積,他也成為當地叫得出名的一名篾匠,同時還抽空學會了給人配鑰匙。

雖然是個盲人,但盧祥甯并沒有成為家裡的負擔,年少的他已學會了分擔家裡的經濟壓力。

失明的“魯班”:命運給予他黑暗,他用雙手摸索光明

時代在發展,行業有變遷。

為了能夠挑起家中大梁,盧祥甯不得不考慮着拓寬業務線。篾匠之後,他還要學着做木匠。

與篾工不同,木工需要掌握的知識更多,所謂的“一料、二線、三打眼”,正是衡量一個木工基本功是否紮實的基礎。

可是這些對于失明的盧祥甯來說,真的是難于上青天。更何況,這一次并沒有師傅教,他隻能靠着自己琢磨。

失明的“魯班”:命運給予他黑暗,他用雙手摸索光明

“一料”,指的是選材與開料。盧祥甯看不見木頭的顔色、質地,就隻能先将各種木料收集回來,由家人告訴他這是哪種木料,然後他再以自己獨特的方法去記。

用鼻子去聞木料的味道,用手去感受木料的紋理。久而久之,盧祥甯竟練就了一手絕活,隻要摸索一番,他就能知道木料取自于哪種樹。

在接受采訪的時候,盧祥甯說:“本地常見的松樹、樟樹等,我用手觸摸紋路和感受重量,就能知道是哪種料子,别人騙不了我的。”

失明的“魯班”:命運給予他黑暗,他用雙手摸索光明

學習刨料的時候,由于不能以眼睛來觀察,他就隻能靠着雙手的不斷摸索,去檢查木料是否刨得平直。由于時時都會接觸到鋒利的工具,他的手指也是以經常受傷。

盡管要付出比常人多得多的艱辛,但盧祥甯從未後悔。

“二線”,指的是畫線。按正常來說,畫線時要将同一規格的木料擺在一起,夾緊歸方統一畫線,一般都會用到孔眼墨線。

失明的“魯班”:命運給予他黑暗,他用雙手摸索光明

盧祥甯沒法這麼做,他隻能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眼睛雖然失明,可手指卻成為他最精準的“刻度尺”,再輔以斧頭搖桿等“測量工具”,雖不能做到與正常人那樣的精準,但這已是非常了不起。

“三打眼”,指的是鑿孔。打全眼、打半眼都有講究,處理不當就會使得眼口木料開裂,要是打得不直不對稱,兩邊的木料對接不上那就前功盡棄了。

一開始,盧祥甯要麼是鑿刃跑偏,要麼是錘子打手。他的學習曆程,總是伴随着皮開肉綻與鮮血迸濺,可他一直都咬着牙堅持着,到後來更是學會了使用機器。

失明的“魯班”:命運給予他黑暗,他用雙手摸索光明

眼睛看不見,可是手能摸得到,耳朵能聽得到,一雙巧手加上一門“聽聲辨位”的功夫,盧祥甯總算是悟出來了。

錘子砸在手上,電鋸把手指割傷,盧祥甯從未退縮過,他說:“我喜歡木工活,是以一定要學,也一定要學好。”

木凳、圓桌、床、櫃子......

終于,盧祥甯掌握了越來越多的家具制作方法。

失明的“魯班”:命運給予他黑暗,他用雙手摸索光明

在之前經濟條件沒有如今這麼好的時候,農村裡的家具基本都是自己做,或者是找人訂做,而盧祥甯村裡80%以上的闆凳,都是由他制作的。

失明的“魯班”:命運給予他黑暗,他用雙手摸索光明

由于盧祥甯手藝精湛,并且為人忠厚,他并沒有因為失明而喪失愛情。

和正常人一樣,盧祥甯在男大當家的年紀也順利地娶妻生子了。

失明的“魯班”:命運給予他黑暗,他用雙手摸索光明

盧祥甯完全地挑起了家中大梁,在他的努力下,兩個兒子也跟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樣,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長大成才。

靠着一手木工活,失明的盧祥甯養活了一家四口,如今家裡也建立起了樓房。

“辦公桌、床、櫃子,他都做得出來。因為老公有手藝,家裡添置家具基本沒花錢。”在妻子周玉明眼中,自己的盲人丈夫是最為值得驕傲的。

失明的“魯班”:命運給予他黑暗,他用雙手摸索光明

“如果能夠重見光明,第一個想看的就是她。”對于自己的妻子,盧祥甯則是展現出了硬漢柔情。盧祥甯說自己最對不起的人就是妻子,為了這個家,她付出了許多。

有這麼一個了不起的近鄰,村民們也對盧祥甯極為佩服,都贊他:“不等,不靠,憑自己拼出了一片天地。”

失明的“魯班”:命運給予他黑暗,他用雙手摸索光明

魯迅先生曾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

失明,對于一個年僅3歲的孩子來說,這該是何其的不幸。自3歲的那一年開始,盧祥甯已在無盡的黑暗中生活了20000多個日夜,但他的心中始終都有一盞指路明燈。

他知道,盡管自己是一個盲人,卻不能成為别人的負擔。

面對着沉重的現實,盧祥甯選擇了由衷地熱愛。他沒有屈服,更沒有放棄,他從苦難中走了出來,點亮了一個家庭的希望。

失明的“魯班”:命運給予他黑暗,他用雙手摸索光明

命運給予他黑暗,他用雙手摸索出光明。

盧祥甯是不幸的,但他親手打造出了屬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努力生活、堅持信念的人,都值得敬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