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占據半壁江山,天下群雄響應,吳三桂為什麼沒能“反清複明”?

占據半壁江山,天下群雄響應,吳三桂為什麼沒能“反清複明”?

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十一月,在“矢忠新朝”三十年後,吳三桂舉起了“反清複明”的旗号,誅殺太子太保、雲南巡撫朱國治,下令“蓄發、易衣冠”,并指責清朝“竊我先朝神器,變我中國冠裳”,開始了如火如荼的反清戰争,并得到了江南大部地區的相應。在當時“反清複明”一片大好的形勢下,吳三桂為什麼最終失敗了呢?

形勢大好

占據半壁江山,天下群雄響應,吳三桂為什麼沒能“反清複明”?

康熙十二年十一月起兵後,吳三桂的征途異常順利,到康熙十五年四月的時候,吳三桂已經從雲貴地區打到了湖南長沙,而此時的清軍在武昌一代雲集,卻不敢渡江。當時是,廣西孫延齡、福建耿精忠、廣東尚之信、四川羅森、甯羌王輔臣等都宣布起兵抗清,而台灣的鄭經也早已渡過海峽進軍漳泉。緻命錯誤

一、遷延不進

占據半壁江山,天下群雄響應,吳三桂為什麼沒能“反清複明”?

雖然吳三桂帶了幾十年的兵,可是在戰略上卻犯了一個非常緻命的錯誤。首先,他沒有“疾行渡江,全師北向”,要知道當時的康熙王朝已經是四面楚歌,面對全國範圍内的大起義,清兵一方面早已亂了陣腳,忙于東征西讨,另一方面也的确人心不定,畢竟清朝當時才立國三十年。而此時的吳三桂并沒有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全力北上,而是在坐擁半壁江山的情況下遷延不進。

其次,如果說吳三桂的志向就是割據一方,與清朝分庭抗禮,那麼他就應該西出巴蜀以及關中地區,占據崤山以及函谷關,加上長江天險的保護,完全就是吳蜀聯合抵抗曹魏的局勢,可惜,他也沒有這麼做。

二、反清複明?

占據半壁江山,天下群雄響應,吳三桂為什麼沒能“反清複明”?

吳三桂真的是在“反清複明”嗎?答案是否定的,即便是他下令蓄發易服并且聲稱“共舉大明之文物,悉還中夏之乾坤”,但是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十一月,在僅僅起兵一年之後,吳三桂便登基稱帝。

這樣一來,吳三桂就真的成了一個出師無名的“叛賊”了。要知道,當時北方有多少移民在等待着“王師北定中原”,可是大明的“王師”怎麼就突然間變成了“大周”?吳三桂分明是将自己置于爐火上!曹操當年不稱帝的道理,難道他不懂嗎?

占據半壁江山,天下群雄響應,吳三桂為什麼沒能“反清複明”?

盡管曾經占據半壁江山,天下群雄響應,吳三桂就這樣與成功擦肩而過了,當年如火如荼的反清浪潮,二十多歲的康熙僅僅用了八年就平定了。

【轉載僅供思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問題,請背景留言,立即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