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20個藩屬國結局如何?10個已經消亡,1個堅持朝貢到1935年

在中國古代史中,強大的王朝除了不斷地開疆擴土之外,還會四處征服他國,使其成為自己的藩屬國。

這些國家往往處在偏遠的位置,每年卻還要千裡迢迢地前往皇宮向當朝皇帝進貢,曆史上這有的藩屬國為數衆多,而它們進貢的目的也多為維護和平,尋求庇護以及維持貿易往來。

清朝在強盛時期曾經也擁有過20個藩屬國,但在其沒落時,這些國家的命運也因清朝而受到影響,這其中有10個小國走向衰敗,而在這其中還有一個小國堅持朝貢,直到1935年被他國吞并,才與清政府斷絕來往。

清朝20個藩屬國結局如何?10個已經消亡,1個堅持朝貢到1935年

忠實的追随者

二戰将無數的國家卷入戰火,清朝的土地被列強無情侵占,而清政府的沒落也使得它曾經的藩屬國失掉了庇護。曾經的藩屬國要麼深陷戰争的困境,要麼被他國吞并,隻有一個國家還在忠心耿耿的每年朝貢,這個國家便是坎巨提土邦。

坎巨提地區主要居住着勃律人與瓦罕人,早在唐朝時期,這裡就成為大唐與吐蕃所争搶的地盤。

在乾隆皇帝平定了大小和卓之亂後,克什米爾地區的一系列小國開始與清政府建立聯系,這個地區也正式開始和清政府有了交集。

清朝20個藩屬國結局如何?10個已經消亡,1個堅持朝貢到1935年

1761年,坎巨提酋長看到清政府的強大,于是讓自己的兒子到新疆莎車一帶入貢,坎巨提土邦正式成為清政府的藩屬國。

清政府與坎巨提土邦約定,坎巨提土邦需要每三年向清政府進貢一次,進貢的物品為分裝為十五袋的沙金一兩五錢,每次進貢都由酋長的兒子送到喀什噶爾地區。

當然,坎巨提土邦也并非平白無故就向清政府進貢,每次進貢之後,駐紮在喀什格爾的清朝官員會按照約定賞賜給坎巨提土邦一定的緞子與糧食。

後來,克什米爾土邦被英國控制,而坎巨提土邦作為清政府的擁護者自然與之針鋒相對,在多次交戰過後,克什米爾敗下陣來,向坎巨提土邦稱臣進貢。

清朝20個藩屬國結局如何?10個已經消亡,1個堅持朝貢到1935年

清朝末年,随着清政府實力不斷衰落,曾經依附于清朝的坎巨提土邦也成為了列強眼中的一塊肥肉,而坎巨提土邦也開始在多個國家之間搖擺不定。

1888年到1889年,俄國使者與英屬的印度使者就先後來到坎巨提地區拜訪,而清政府此時已經無暇再顧及這些。

英國雖然實力強勁,但在摸清清政府态度之前,英國行事也保持着小心謹慎的态度。

1891年,英軍發動棍雜—讷格爾戰争,将坎巨提及其周圍的部落占為己有,坎巨提的酋長逃往中國,被清政府安排轉移至烏魯木齊。

清朝20個藩屬國結局如何?10個已經消亡,1個堅持朝貢到1935年

自己所庇護的藩屬國遭人入侵,清政府自然不能再坐視不管,清政府派出薛福成前去與英國交涉,英國方面表示英國并沒有要坎巨提滅國之意,隻是因為這個國家曾經對英國官員無禮,是以才想要依次懲戒。

1892年,中英兩國達成一緻,清政府承認坎巨提不再隻是清政府的附屬,而讓它成為中英兩國的附屬國,英國将坎巨提視為自己所管轄的一個土邦,而清政府依然可以收取坎巨提的納貢。

在此之後,英國為了徹底占有這塊土地多次與中國提出交涉,勸說清政府放棄主權,而坎巨提土邦直到國民政府成立之後才停止了向清政府進貢的行為。

清朝20個藩屬國結局如何?10個已經消亡,1個堅持朝貢到1935年

消亡與被吞并的小國

除去坎巨提土邦,其他還有9個小的藩屬國沒能撐過二戰迎來獨立,而還有4個國家被其他國家吞并,成為了曆史的泡沫。

琉球國曾經也是清政府分附屬國之一,這個國家雖然不大,但是地理位置極為特殊,曆史上它位于我國台灣省與日本九州之間,是東北亞與東南亞貿易的重要中轉站,由于往來船隻衆多,自然自身貿易也較為發達,曾被譽為“萬國津梁”。

1654年,琉球王決定投奔清政府,便派遣使臣到清朝請求冊封,但後來,随着清政府的衰弱,琉球也落入了日本侵略者的手中。

清朝20個藩屬國結局如何?10個已經消亡,1個堅持朝貢到1935年

1871年,日本實施廢藩置縣,琉球就此從曆史上消失,成為了沖繩與鹿兒島的一部分。

蘇祿王國自古以來就與中國有着密切的聯系,在明清時期,蘇祿國與中國的關系不斷密切,到了1713年,在東王後裔的請求下,以溫、安兩姓入籍中國。

1851年,蘇祿國被西班牙搶占管轄,随後沒能再次争取獨立,最後被菲律賓吞并。

浩罕汗國其實就是如今的烏茲别克,與其他的國家不同,這個國家在曆史上實力強勁,是中亞唯一一個入侵了清朝的國家。

清朝20個藩屬國結局如何?10個已經消亡,1個堅持朝貢到1935年

1760年,浩罕汗國向清政府稱臣,不過這個國家并沒有忠心于清政府,也沒有安心做一個附屬國,在新疆動亂時,浩罕汗國曾經出兵試圖瓜分我國新疆領土,最終被左宗棠帶領的部隊擊潰。

在清政府衰敗之後,浩罕汗國也不敵他國入侵,最終被沙俄吞并。

錫金王國也曾是清政府的附屬國之一,在1975年被印度吞并,随後對于它是否依然存在在國際上一直存在争議,直到2005年,我國放棄了對其主權國家地位的承認,世界上再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承認它為一個獨立的國家。

清朝20個藩屬國結局如何?10個已經消亡,1個堅持朝貢到1935年

除了這些被整體吞并的國家,還有一些國家在戰争中身世浮沉、山河破碎,最終被瓜分幹淨。

琅勃拉邦是一個曾經依附于清政府的小國,而它本身是從南掌王國中分裂而出的一個國家,在戰争中弱小的琅勃拉邦沒有了清政府的保護很快落入了列強之手,如今成為了越南管轄的一塊土地。

布魯特汗國是清政府在平定大小和卓之亂時征服的附屬國,在清政府衰敗後很快便在沙俄的鐵蹄下消逝了。

清朝20個藩屬國結局如何?10個已經消亡,1個堅持朝貢到1935年

除此之外,曾經同時向清政府稱臣進貢安集延、瑪爾噶朗、那木杆、塔什幹汗國四國在此之後也先後被沙俄攻破,成為了曆史的塵埃。

薩克汗國在清朝中期向清政府稱臣進貢,而後同樣在被沙俄滅國,在蘇聯解體時再度分裂出來,成為了如今的哈薩克斯坦。博羅爾國與巴達克山國在乾隆年間也先後向清政府進貢,在清政府自身難保之後,這兩個國家被阿富汗吞并控制。

獨立生存

除了這些被吞并或滅亡的國家外,還有一些國家在失去了清政府的支援下依然艱難地在戰争中支撐下來,最終走向獨立延續至今。

清朝20個藩屬國結局如何?10個已經消亡,1個堅持朝貢到1935年

北韓王朝與中國的關系深遠,整個北韓王朝都是依附在儒家思想上建立的,北韓建國後便向中國進貢稱臣,而中國曆代也會為他們的國王冊封。

到了16世紀末期,侵略者打開了北韓的大門,造成社會局勢嚴重動蕩,在甲午戰争後,北韓徹底與清政府斷絕關系,不再向其稱臣。

與中國接壤的越南曾經也是清朝的附屬國之一,1804年,清朝派遣官員到越南進行冊封儀式,受到了當地官員的熱情款待。

清朝20個藩屬國結局如何?10個已經消亡,1個堅持朝貢到1935年

在戰争爆發後,越南受到了法國的入侵,但越南依然堅持向清朝進攻,對簽訂不平等條約一事閉口不談,而清政府自然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直到1883年,法國與越南簽下《法越新訂合約》,并要求越南破壞清政府當年頒發的越南國王之印,自此,越南不再受清政府管轄。

1646年,暹羅王國與清政府建立關系,但随着清政府的不斷衰弱,暹羅國王意識到不能再一味地依靠這個國家,1855年,暹羅國王效仿西方制度進行一系列改革,并廢除了與清政府的藩屬關系。

清朝20個藩屬國結局如何?10個已經消亡,1個堅持朝貢到1935年

緬甸曾經也是清政府的附屬國之一,在1769年,緬甸在與清政府的戰争中落敗,成為附屬國,1886年又被英國控制,最終在緬甸人民的不懈努力下最終走向獨立。

1736年,不丹王國成為了清政府的藩屬國,到了19世紀被英國攻陷。廓爾喀王國1788年入侵西藏,不想卻被反擊的清兵打到了首都,最終成為了清朝的附屬國,1908年時成為了英國的附屬國。

小結:

清政府所管轄的20個附屬國有的是主動俯首稱臣,有的則是在清政府的進攻下敗下陣來,在清政府強盛時,自然會為這些國家提供保護與幫助,但在清政府自身難保時,失去了庇護的國家便成為列強瓜分的對象。

在這其中,真正能夠存活并延續至今的國家隻有六個,而剩下的國家都因為過于弱小被吞并或滅亡,這也告誡我們,依賴于強者不能真正的保護自身,想要立于不敗之地隻得通過自身不斷地努力。

真正的強大并非是擁有令對手畏懼的盟友,而是成為令對手所畏懼的對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