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1中國基層醫生洞察報告》:超八成遭遇過非理性就醫行為

為還原基層醫生的真實生存狀态,12月20日,丁香園 丁香醫生資料研究院與健康報移動健康研究院聯合釋出了《2021中國基層醫生洞察報告》(以下簡稱為報告)。該報告曆時數月調研了1000餘名四線及以下城市醫院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基層醫生,力求揭示出基層醫生群體最真實的一面。

報告指出,雖然接受調研的基層醫生目前普遍感到工作時間長、工作壓力較大,且相較于醫生整體更迫切渴望提高薪酬待遇,但他們同時保持着學習進步的心态,積極通過網際網路線上管道展開專業技能學習,對工作的整體滿意度并不低,熱情不減。

《2021中國基層醫生洞察報告》:超八成遭遇過非理性就醫行為

工作日平均工作時間超9小時

基層衛生服務體量巨大。國家衛生健康委釋出的《2020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資料顯示,在2020年疫情影響下,基層醫療機構的診療人次高達44.4億,入院人數超1億人,基層醫生也在經曆着繁忙的生活。

《2021中國基層醫生洞察報告》:超八成遭遇過非理性就醫行為

報告顯示,基層醫生的生活可支配時間較少,每周約七成的時間都用于工作,并且職稱級别越低工作時間越長。他們在工作日的平均工作時間超過9小時。即使是在休息日,基層醫生也要平均花費近 5 個小時投入工作。

在較高強度的工作下,基層醫生對學習的熱情卻很高,學習時間占生活時間的比重達到近10%。他們會在工作日抽出近1.6小時用于學習,休息日的學習時間更是達到了2.2個小時。

《2021中國基層醫生洞察報告》:超八成遭遇過非理性就醫行為

在社交方面,微信是基層醫生最常使用的社交平台,抖音則位居第二。在接受調研的基層醫生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都在使用抖音。有趣的是,高職稱級别的基層醫生更依賴以通信功能為主的社交平台,而低職稱級别的基層醫生會更多地使用短視訊、社群等類型的社交平台。

《2021中國基層醫生洞察報告》:超八成遭遇過非理性就醫行為

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10000月薪差距

面對繁忙的工作,基層醫生仍積極投身于職業發展。報告指出,基層醫師的職業發展動力主要以增加收入、降低醫療風險為代表的基本需求,以及增長知識為代表的進階需求為主,對高層需求的追求度低于醫師整體。

接受調研的基層醫生表示,他們的工作困擾主要展現在工作量大、要求高、收入水準較低等問題上。約超過60%的醫生表示目前工作壓力大或非常大。同時今年以來,超八成的基層醫生遇到過非理性就醫行為。其中最常遇到的是患者不合理指定開藥、對治療要求期望高、強行要求檢查和要求住院。另一方面,患者插隊、要求開具證明等不合理的要求。這些非理性就醫行為也額外地增加了醫生的工作負擔。

在工作收入方面,基層醫生高收入占比更低,超過八成的基層醫生希望月收入超過10000元,然而僅有18%的醫生達到這一水準。調研資料顯示,79%的基層醫生都希望能夠增加收入,相比醫生人群整體高出31個百分點,可見基層醫生對于提高工作收入的需求更加迫切。

值得一提的是,在接受調研的基層醫生中,超過七成都對目前的工作感到滿意。由此看出,雖然基層醫生普遍壓力較大、客觀物質條件不足,但他們對工作的整體滿意度并不低,保有較高的熱情。

98%基層醫生曾通過線上學習

學習,是基層醫生在工作生活之外的另一個重要主旋律。近九成的基層醫生将增長知識列為目前職業發展的驅動因素之一,其中近三成的基層醫生将其視作最重要的需求。

同時,幾乎所有的基層醫師在日常學習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困擾,超過一半的基層醫師都面臨着教育訓練、學習機會少和時間不充裕的困擾。此外,也有超過三成的基層醫師表示目前有學習效益低、經濟負擔大的困擾。

而在專業學習的内容方面,臨床技能和考證教育訓練是基層醫師最主要的日常學習内容,超八成的基層醫生會日常開展專科的臨床專業技能學習,超三成的基層醫生會學習針對急救和全科的臨床專業技能。此外,近半數的基層醫生需要準備考證教育訓練。而開展非臨床相關的學習的基層醫生比例就比較有限。

過去,基層醫生大多隻能通過傳統的線下管道獲得專業教育訓練學習,現如今,線上管道在基層醫生群體中已達到很高的滲透率。98%接受調研的基層醫生都表示曾線上上管道上進行醫學知識學習,丁香園、醫脈通等醫學專業網站及APP和醫考教育訓練類平台是他們最常使用的平台。另外,更有超一半的基層醫生經常使用用藥助手、藥典等輔助診療工具,對線上學習工具表達出較強的需求。

【記者】嚴慧芳

【作者】 嚴慧芳

健康生活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