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戴着耳機聽歌睡覺,你的耳朵還好嗎?

12月20日,話題#戴耳機聽歌睡覺緻耳聾#以3.2億閱讀沖上熱搜!如今不少年輕人可謂“耳機一族”,通勤、運動、入眠……很多人已然習慣長時間與耳機作伴。戴耳機聽歌睡覺為何導緻如此悲劇,引發了不少年輕人的擔心和疑惑,怎麼樣才是合理使用耳機,保護耳朵同時也能享受音樂?記者請教了泰康仙林鼓樓醫院耳鼻咽喉科主治醫師張海慶。

圖源 視覺中國

據報道,武漢市民樊女士由于存在神經衰弱的毛病睡眠一直不太好,便養成了戴耳機聽歌睡覺的習慣。最近半個多月,樊女士發現自己的耳朵總是有“嗡嗡嗡”的鳴音,聽力也變差,就醫後診斷為突發性耳聾。

記者了解到,突發性耳聾屬于感音神經性聾。泰康仙林鼓樓醫院耳鼻咽喉科主治醫師張海慶告訴記者,在日常接診中經常能碰到此類患者,“這其中既包括年輕人也有老年人,有些患者還需要住院綜合治療,每年住院治療突發性耳聾的患者大約在100例左右。”

為何耳機竟成“肇事兇手”?張海慶解釋,這是因為長時間聽音樂相當于持續給雙耳噪音性刺激。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本人往往感覺聲音不大,但是這種持續性刺激可能導緻聽力暫時或者永久性損傷,特别是入耳式耳機損傷更大。“此外,除了長時間戴耳機之外,精神緊張、壓力大、情緒波動、疲勞勞累、睡眠障礙等等,都有可能誘發耳聾的可能”,張海慶提醒道。

世人熟知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可實際上日常生活中耳朵也幫助我們聽到這個世界悠揚的聲音,是以呵護耳朵一樣不容忽視。張海慶直言,愛護耳朵在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要保持健康的生活,規律作息,不飲酒或少飲酒,适度運動。”

記者了解到,實際上世界衛生組織對佩戴耳機有“60-60-60原則”,即耳機音量分貝須少于60分貝,耳機音量須少于最大音量的60%,連續使用耳機時間須少于60分鐘。張海慶提醒,佩戴耳機時最好是半小時左右取下耳機,休息10-20分鐘。

同時,在張海慶看來,耳朵可不需要經常挖,“正常耳朵有自我清理的功能,本身就會将一些髒東西排出來。”如今很多人将挖耳朵、采耳不僅當做一項自我衛生管理,更有甚者當做是一種享受。然而張海慶強調,采耳需謹慎,未經消毒的采耳工具可能會造成交叉感染。“此外,洗澡時也要注意耳道勿灌水,灌水可能導緻外耳道炎、中耳炎等等,不小心灌水了,需及時到醫院清理消毒。”

通訊員 唐曉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見習記者 呂彥霖

校對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