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此地首例!國産人工心髒植入手術順利完成

12月19日,國産人工心髒植入手術在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市南院區心血管外科完成,帶頭完成此次手術的正是青大附院心外科主任楊蘇民教授團隊。

據悉,這是山東首例國産人工心髒植入手術,開啟了山東省終末期心衰患者治療的新時代。

患者患終末期心衰

上午8點40分,随着心外科主任楊蘇民等專家進入心外科手術室内,患者人工心髒置換術正式開始。

據楊蘇民介紹,患者黃先生為59歲男性,體重79公斤。在手術之前被診斷為擴張性心肌病,心功能達到四級,也就是終末期心力衰竭。

在患病期間,黃先生住過非常多次醫院,每次住院期間,經過治療狀況稍好後,後期又出現一系列狀況。

“患者心髒擴張為正常人兩倍多,心功能卻不到正常人的1/2,正常治療無法取得好的效果,日常活動嚴重受限,且有很高的猝死風險。”經過醫院綜合評判,黃先生的病情符合心髒移植手術指征,但一直沒有找到合适的供體。

“臨床上的心髒供體一直十分緊俏,加上患者病情相對特殊,綜合具體情況之後,我們決定為他采用另外一種治療方式。”這種治療方式就是為患者植入左心室輔助系統,也就是俗稱的“人工心髒”。

此地首例!國産人工心髒植入手術順利完成

手術團隊在進行手術

據了解,所謂的“人工心髒”不是完全替代人體自己的心髒。而是輔助人體自身心髒,搭建起患者心髒血液的輔助流道。血液從左心室經入血管流入到血液泵内,通過血液泵内葉輪轉動産生的離心力,将血液推出并經出血管流入到升主動脈,進而部分或完全替代左心室功能,輔助患者血液循環。

黃先生使用的植入式磁液懸浮心室輔助裝置是首個國産人工心髒—重慶永仁心。

永仁心人工心髒采用第三代離心泵技術,并首創性采用磁力系統驅動和純水懸浮雙系統,具有高穩定性和耐久性, 血栓形成和溶血的風險非常低。

在臨床試驗中,患者的一年生存率達到100%,并且沒有出現過裝置相關的重大并發症,臨床資料優于很多國外人工心髒産品。是中國首家獲批上市,且唯一一款獲批可用于長期輔助的人工心髒,全球最長輔助時間已達11年,中國最長輔助時間也達到4.5年。

患者心髒“換電池”工作

在手術過程中,楊蘇民團隊打開患者的胸腔和心包,發現患者的心髒大小已經超出常人,患者的整個心髒的左心室、左心房幾乎是不動的。

“這樣的病人情況非常嚴重,由于頑固性心衰,病人的心肌和主動脈是非常水腫。植入的人工心髒的入血口是植入左心室的心尖部位,一個出血口是位于升入動脈的側壁,人工心髒的啟動大約是當天11點半,已經完全過渡到人工心髒代替自己心髒的狀态,病人情況也良好。”手術經過4個小時,最終成功完成。

楊蘇民介紹,更換人工心髒和普通的換心手術有很大的不同:換心手術需要将受體心髒切除,再将供體進行植入。

人工心髒并不需要切除患者原來的心髒,而是在患者心髒上鑽兩個孔,插入兩根導管(人工血管)接到人工心髒上。

在手術成功後,患者原來的心髒和人工心髒是共同為人體提供服務,就像一台電腦有兩個主機來提供服務。血液會從患者的心室通過導管流進人工心髒的血液泵,推動血液泵内的葉輪轉動,産生離心力,再将血液泵出,經過出血管流入主動脈。

一般在用于患者在等待供體的“過渡期”,這個“心髒泵”,可以讓患者有更多的時間來等待活體心髒,人工心髒是個裝置系統,需要換電池工作。

人工心髒并不像活體心髒一樣具有射血的功能,人工心髒開始工作後血液通過人工心髒來維持全身的循環,是以會出現脈搏弱或者沒有脈搏的情況。

因為要維持人工心髒的運轉,和及時觀察裝置的運轉情況,在患者的體外須要連接配接一個大約3公斤重的小盒子。這個是人工心髒的控制器,為人工心髒提供動力和轉速控制。

在手術後,一般來說頭三個月不會有并發症,但是人工心髒畢竟也是植入人體的異體,患者要一直服用抗凝和抗栓的藥物來接續治療。

據了解,該手術的順利完成标志着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對終末期心衰的治療提升了一個新的高度。該院心血管外科具有國家心髒移植資質,目前已經成功完成27例心髒移植,心髒移植治療終末期心衰療效确切,但目前國内心髒供體極度缺乏,大多數終末期心衰無法獲得心髒移植的機會,往往在等待移植的過程中不幸去世。

且有部分患者不适合心髒移植,人工心髒是一個非常有前景的替代選擇:部分患者在心髒輔助系統的幫助下可以恢複功能,進而撤除該裝置,部分患者可以作為心髒移植的橋接過渡,另外一部分患者可以長久攜帶,作為最終治療方法,目前國際上已經有患者利用該裝置存活11年之久。山東首例國産人工心髒植入對廣大心衰患者帶來新的重生希望。

來源:半島全媒體記者 齊娟 毛梓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