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爾于1891年出生在德國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19歲遵從父親意願參軍入伍,并進入軍校學習。在一戰期間,隆美爾展現出了非凡的指揮才能,曾率領3名士兵擊敗20名法軍,俘虜5000餘人。戰争結束後任軍校教員、教官,在職期間著有《步兵攻擊》一書,正是這本書隆美爾才進入希特勒的注意範圍之内。

1940年隆美爾成為裝甲師長,1941年被任命為“德國非洲軍”軍長,正是他出色的指揮才能,北非戰局才被其扭轉乾坤。1944年10月14日,隆美爾在希特勒的逼迫下服毒自殺。很多德國指揮官不管是生是死,在戰後都遭到了清算,但隆美爾卻是個例外,甚至盟軍都對隆美爾贊賞不已,這是為何?
首先,隆美爾堅守一條底線,那就是不屠殺無辜。二戰時期的德軍其實有兩種編制,一種是隸屬于國防部由正統軍官組成的國防軍,從法律層面看,這支軍隊隻忠誠于國家而非元首。另一種軍隊就是我們熟知的黨衛軍,這支部隊是由希特勒曾經的沖鋒隊演變而來,他們隻忠于元首,二戰時期德軍大部分戰争罪都是黨衛軍所犯。隆美爾就是國防軍軍官,他曾多次公然拒絕執行希特勒的屠殺指令,還給希特勒寫信,為猶太人說話,他認為戰争就是戰争,不能把戰争以外的東西牽扯進來。
其次,隆美爾擁有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隆美爾是世界上為數不多在一戰和二戰都表現卓越的指揮官,從一戰到二戰,隆美爾所有的功勳都是靠自己一槍一炮打出來的。1940年隆美爾成為第七裝甲師師長,在閃擊西歐的過程中,隆美爾始終沖在最前面,這支部隊被法國人稱為“魔鬼之師”。
最後,隆美爾擁有獨特的個人魅力。隆美爾是一個很純粹的軍人,他尊重對手善待俘虜。1941年英國派59人刺殺隆美爾,行動代号“腳蹼”。但此次行動缺以失敗告終,最後僅有兩人逃出。隆美爾知道後,對英國突擊隊的勇氣非常尊敬,并為刺殺小隊隊長凱斯中校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同時将葬禮和墓地的照片郵寄給了凱斯的家人。
在諾曼底登陸戰前夕,盟軍一位名叫伍爾德裡奇的士兵剛剛結婚就被德軍俘虜,抱着必死之心的他完全沒想到自己竟在戰俘營中被好吃好好的招待着,事後他才知道原來俘虜他的軍隊指揮者是隆美爾,雖然希特勒多次要求隆美爾殺掉這名俘虜,但隆美爾還是頂着重重壓力将之釋放,戰後伍爾德裡奇親自找到了隆美爾的兒子登門細訴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