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康熙隻是囚禁鳌拜,為何卻絞死作為愛新覺羅家族人的班布爾善?

《康熙王朝》的班布爾善,可以用“十惡不赦”來形容,貴為皇室宗親、康熙皇帝叔父的他一直包藏謀逆之心,先是臨陣倒戈出賣了蘇克薩哈,使得蘇克薩哈為鳌拜所殺,随後又一再慫恿鳌拜逼宮康熙,最後更是在康熙與鳌拜鬥的不可開交的時候,企圖來個“螳螂不善,黃雀在後”,帶兵殺進皇宮,弑君篡位。最終,陰謀破産的班布爾善也為康熙明正典刑。

在清朝相關史料中,對于班布爾善的記載并不多。

“鳌拜入見時,侍衛以撲擊之戲抓捕之。自此,設善撲營,以近臣領之。王大臣議鳌拜三十大罪,當誅族。康熙帝诏令以其屢立戰功,免死拘禁,其黨班布爾善等伏誅。''

“班布爾善,累進封輔國公。以附鰲拜,譴死”。

但是從康熙皇帝為班布爾善定下了二十一條大罪進而下令處死的情況來看,康熙對于班布爾善必然是深惡痛絕、極度的厭惡,這也最終決定了班布爾善的身死結局。

康熙隻是囚禁鳌拜,為何卻絞死作為愛新覺羅家族人的班布爾善?

康熙皇帝囚禁了專權的鳌拜,沒有将其處死,反而是處死依附于鳌拜的班布爾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還是因為鳌拜的功勞實在太大了。

鳌拜出身名門,是努爾哈赤“開國五大臣”之一的費英東的侄子,他一生侍奉皇太極、順治、康熙三位大清帝王,在攻占皮島、松錦大戰、南下追擊李自成等諸多戰役中,立下了汗馬功勞,被皇太極譽為“第一巴圖魯”。在皇太極去世後,鳌拜始終堅定的站在了皇太極的兒子豪格和順治皇帝這一面,堅決與多爾衮進行對抗,進而赢得了順治皇帝的高度認可,這才有了其輔政大臣的身份和地位。

是以,當康熙為鳌拜定下三十大罪狀準備将鳌拜處死的時候,鳌拜亮出了自己的一身的傷痕,就連康熙皇帝都為之所動,最終不予處死,将其囚禁。

康熙隻是囚禁鳌拜,為何卻絞死作為愛新覺羅家族人的班布爾善?

其次,班布爾善作為皇室貴胄,非但不站在康熙一邊,反而與鳌拜為伍,讓康熙深惡痛絕。

班布爾善是努爾哈赤的孫子,是努爾哈赤第六子塔拜的兒子,但是塔拜不管是名氣上,還是爵位、地位上,相較于代善、皇太極、莽古爾泰、多爾衮、多铎等這些兄弟,實在是有着天壤之别。盡管出身非常的不好,但是班布爾善仍然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功績,做到了領侍衛内大臣及秘書院大學士的位置。

但是作為宗室成員,又是康熙皇帝叔輩的班布爾善,面對鳌拜的專權,不但不支援、協助康熙,反而是“助纣為虐”,站在了皇帝的對立面,這讓康熙對其非常的不滿,并且更加讓人懷疑其圖謀不軌,有企圖謀朝篡位的野心。這樣的班布爾善,康熙是斷然不會讓他留下的,必然會除之而後快。

康熙隻是囚禁鳌拜,為何卻絞死作為愛新覺羅家族人的班布爾善?

再次,鳌拜沒有為康熙處死,那就必須要有人代鳌拜去死。

鳌拜專權可以說引發了朝廷上下的極大不滿,上至康熙和孝莊太後,下至沒有依附鳌拜以及被鳌拜迫害的文武百官,對于鳌拜及其同黨是深惡痛覺。

康熙念及鳌拜的功勞可以放過鳌拜,這一點可以得到百官的支援和了解,同時是推行仁政進而籠絡人心的所在,但是鳌拜一黨不進行清算和懲治,必然難以平息朝中大臣的怒火,這個時候依附于鳌拜的班布爾善就成為了必須要死的人。一方面,班布爾善是宗室成員,并且位列朝閣,有一定的地位,他的死可以産生一定的影響力,在一定程度上,平息輿論的壓力;另一方面,處死皇室成員,可以彰顯康熙打擊鳌拜一黨的決心與雷霆手段,進而樹立自己的帝王威嚴和皇權威信。

康熙隻是囚禁鳌拜,為何卻絞死作為愛新覺羅家族人的班布爾善?

最後,還是鑒于滿清政權一貫的政策,即對于功臣非常的仁慈,但是對于愛新覺羅家族的人卻是異常的決絕。

在康熙除掉鳌拜,清算鳌拜黨羽的過程中,鳌拜沒有被康熙處死,隻是被康熙囚禁了起來,而一直為鳌拜馬首是瞻的另一位輔政大臣遏必隆,也沒有為康熙所過多為難,僅僅是将其革職,一年之後又重新啟用,晚年依然得到了康熙的敬重。

而縱觀清朝初年,并沒有出現漢、明帝王那樣屠戮功臣的事件,為滿清政權奪取天下的功臣們幾乎都已善終收場,即便是犯了錯誤,也得到了較為寬和的對待。

與之相對應的是,滿清政權的統治者們對于犯了錯的愛新覺羅家族的人,确實非常的決絕,細數一下,包括舒爾哈齊、褚英、阿敏、莽古爾泰、阿濟格、碩讬、阿達禮等,這些人盡管也是立過汗馬功勞的人,但是他們依然沒有逃脫被處死的命運,更不要說是班布爾善了。

是以班布爾善的死,也就成為了必須和必然。

康熙隻是囚禁鳌拜,為何卻絞死作為愛新覺羅家族人的班布爾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