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嶽飛寫信招降的女盜魁一丈青,不是扈成之妹,而是魯智深之妻?

很多人都會産生這樣的聯想:如果宋江不那麼快接受招安,會不會等到嶽飛和韓世忠前來征剿?

這種想法還真不是一點根據都沒有:韓世忠生于公元1090年,嶽飛生于公元1103年,宋江起事是在宣和元年,也就是公元1119年,那一年韓世忠二十九歲,嶽飛十六歲。在古代,十五歲就可以參軍了,韓世忠早在崇甯四年(1105年)就已入伍,嶽飛稍晚一些,他于宣和四年(1122年)當上了宋軍特種部隊的排長(敢戰士分隊長)。

韓世忠參加了征方臘之戰,嶽飛入伍較晚,隻能打一打招安後又重新反叛的宋江餘部,于是史料中就留下了這樣的記載——宋軍統治官嶽飛給改嫁的女将一丈青寫信:“咱們是同鄉,你投降吧!”

一丈青投降名将嶽飛很正常,搞笑的是相關史料還讓人産生了這樣的懷疑:一丈青不是扈成的妹妹,反倒是花和尚魯智深的夫人?

被嶽飛寫信招降的女盜魁一丈青,不是扈成之妹,而是魯智深之妻?

熟悉宋朝史料中的讀者諸君都知道,宋江麾下隻有三十六個比較有名的頭領,魯智深、武松都在其中,南宋人龔開寫《宋江三十六人贊》的時候,這樣評價浪子燕青:“平康巷陌,豈知汝名?太行春色,有一丈青。”

“平康巷陌”典出唐代,長安城的平康裡(街坊名,也叫平康坊)是當時有技術的女士聚居的地方,後來就用這四個字表示燕青那類人常去的地方了。如果現在誰敢對有文化又有技術的美女說她在平康巷、平康裡生活或工作,那是要惹出一點麻煩的。

燕青常去平康巷,看來這件事還真不是施耐庵先生杜撰,而說“太行春色”中有一個叫“一丈青”的,指的肯定不是浪子燕青,而應該是一位從事特殊行業的美女。咱們今天要說的這位一丈青,有沒有跟浪子燕青有過交集,筆者沒找到相關史料,但女俠或女盜魁一丈青,卻是真實存在的,她在招安後反叛,最後被嶽飛收服了。

被嶽飛寫信招降的女盜魁一丈青,不是扈成之妹,而是魯智深之妻?

有看過《大宋宣和遺事》的讀者這時候可能要提出質疑了:一丈青不是張橫的綽号嗎?他怎麼變成女的了?

這時候我們就有必要解釋一下了:《大宋宣和遺事》并不算史料,它隻是“講史話本”,跟《三國演義》差不多,經過藝人口口相傳并不斷增删,咱們看的時候,早已跟宋本有了巨大差别。

要想詳細了解嶽飛和宋江乃至宋江同道中人的事迹,除了《宋史》,我們還可以看看《三朝北盟會編》《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和嶽珂寫的《金佗粹編》。

在這三本史料中,不但有女将一丈青,而且還有嶽飛的戰友,全家被殺的扈成:“初,杜充之衆既潰,其統治官嶽飛、劉經自芳山引衆至廣德軍,後軍扈成駐于金壇縣,為戚方所殺。(《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十》)”

被嶽飛寫信招降的女盜魁一丈青,不是扈成之妹,而是魯智深之妻?

《三朝北盟會編》中記載的扈成被殺經過更詳細,不過其中将“芳山”寫作“茅山”,筆者前幾天曾經寫過扈成,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著名文獻學家餘嘉錫(1884-1955)先生所著《宋江三十六人考實》對扈成和一丈青的關系進行了一番考據:“扈妻卞氏色美,戚以為妻,然非水浒之所謂一丈青也;扈成固确有其人,全家老小為人所殺,亦确有其事,但實死于戚方之手,于宋江等無與焉。作水浒傳者,習聞南北宋間有武将扈成者,全家為人所殺,又知其時有一女将名一丈青,因進而附會牽合,以為梁山之事。”

一丈青不是扈成的妻子,當然也不是扈成的妹妹,她們兩口子都是嶽飛很近的同鄉,一丈青的第二任丈夫,跟嶽飛更是一起應征入伍的戰友,而且兵種都差不多:“張用者,湯陰縣弓手,聚衆數十萬,受東京留守宗澤降。”

被嶽飛寫信招降的女盜魁一丈青,不是扈成之妹,而是魯智深之妻?

一丈青的第一任丈夫馬臯,跟嶽飛也是戰友,他們還曾聯手打過張用,結果把張用打得降而複叛:“杜充慮張用軍盛難制,使嶽飛、馬臯等攻之,為所敗,遂起義。”

馬臯和與嶽飛一起打張用的時候,他的夫人也一起去了,而他的妻子,就是咱們今天說的一丈青(李日華《六研齋二筆·卷二》記載:“一丈青,群盜馬臯之妻”)。這位女将的做派,跟梁山好漢中的一撞直董平有幾分神似:“有二認旗在馬前,曰‘關西貞烈女,護國馬夫人’。”

馬臯跟嶽飛一起打嶽飛的湯陰老鄉張用,然後不知為什麼被被殿前副都指揮、兩浙宣撫副使郭仲荀殺掉了,馬夫人就被“淮南等處招撫使”闾勍收留并認為義女。

被嶽飛寫信招降的女盜魁一丈青,不是扈成之妹,而是魯智深之妻?

張用降而複叛,叛而複降,而他第二次投降,估計是跟矮腳虎王英一樣,看上了長得比較漂亮的女将一丈青:“勍迎奉禦起離西京也,循蔡河而下,至濠州,遇張用,勍說用歸朝廷,以馬臯之妻一丈青嫁張用為妻。初,臯為郭仲荀所誅,勍周恤之以為義女,既嫁用,遂為中軍統領。《三朝北盟會編·卷一百三十八》”

從前的敵人變成了夫妻,一丈青對張用也很忠誠,他們的夫妻感情,很快就迎來了嚴峻考驗:榮州團練使、知郢州曹成(也是個受招安當官的,招安後引衆數萬自鄂、嶽掠湖南,為嶽飛擊敗于賀、連等州,遂走邵州,受韓世忠招安)不知哪根筋搭錯了,居然在建炎四年(1130年)想起來要為馬臯報仇,帶人沖進張用軍營亂捕亂殺。

張用當時不在軍中,曹成大開殺戒,這才激怒了改嫁張用的一丈青:“用之妻一丈青,奮身出,招中軍人隸麾下,中軍人皆歸之,有衆二萬人。一丈青乃率衆趨鄂州,避馬友(為啥要躲着亡夫的朋友?),不由漢陽,取間道自下流渡江,複與用合。(《三朝北盟會編·卷一百四十一》)”

被嶽飛寫信招降的女盜魁一丈青,不是扈成之妹,而是魯智深之妻?

一丈青與張用會合後,實力暴增,朝廷實在拿他們沒辦法,就搬出了殺手锏嶽飛,嶽珂在《金佗粹編·卷五·鄂王行實編年》中詳細記錄了一丈青和張用夫妻是怎麼被嶽飛一封信招降的:“紹興元年(1131年),相州人張用,勇力絕群,号張莽蕩。其妻勇在張右(比張用還勇猛,古人以右為上),帶甲上馬敵千人,自号一丈青,以兵五千寇江西。俊(張俊,中興四将之一)招先臣(嶽珂對祖父嶽飛的敬稱)語曰:‘非公無可遣者。’”

張俊要給嶽飛增兵,嶽飛表現得很“謙虛”:“以飛自行,此賊可徒手擒!”

張俊堅持給嶽飛增派了三千步兵,嶽飛帶着本部人馬和三千援軍來到金牛駐紮下來,派了一個小兵給張用夫妻送去了一封信,從這封信中,我們知道了嶽飛底氣的由來:“吾與汝同裡人(先是拉老鄉關系),忠以告汝(說掏心窩子話):南薰門、鐵路步之戰,汝皆所悉也(你知道我有多厲害,武力恫吓)。今吾自将在此,汝欲戰則出戰,不欲戰則降。降則為國家錄用,備受寵榮;不降則身隕鋒镝,或系累歸朝廷,雖悔不可及矣!(陳述利害)”

被嶽飛寫信招降的女盜魁一丈青,不是扈成之妹,而是魯智深之妻?

張用和一丈青收到嶽飛的招安信,表現跟我們想象的一樣:“果吾父也,敢不降?”

一丈青投降了嶽飛,當然就成了嶽家軍的一員,為什麼還有人說他是花和尚魯智深的夫人呢?這還真不是一點史料依據都沒有——史料中并沒有說馬臯是一丈青的原配丈夫,也沒說張用是一丈青最後一任丈夫,卻講了一丈青與“三十六盜”中那位僧人之間的關系。

一丈青與花和尚之間的關系見于褚人獲所著的曆代筆記、曆代典制,風俗民情、名人事迹、曆史掌故內建《堅瓠集》:“宋江軍中有一丈青、花和尚,而茅山中亦有一婦一僧,豈真合天罡之數耶?”

于是有人猜測:一丈青扈三娘和花和尚魯智深原本都是另一個盜夥中的夫妻搭檔,也許是一丈青離開魯智深嫁給了馬臯,也可能是一丈青在張用也死掉之後,又嫁給了花和尚。

被嶽飛寫信招降的女盜魁一丈青,不是扈成之妹,而是魯智深之妻?

按照水浒傳的描述,一丈青扈三娘原本應該屬于豹子頭林沖,但是宋江懷揣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将這位高富美許配給了三分不像人七分倒像鬼的矮腳虎王英。

我們細看梁山一百單八将,就會發現有正常男人願望的,也就是武松、魯智深等少數幾人而已,林沖難中休妻,盧俊義、楊雄、宋江都不能令“妻子”滿意,隻有魯智深武松曾經表示出對女士的正義感和溫情,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武松血濺鴛鴦樓之前、鬥殺飛天蜈蚣王道人之後的表現中看得出來,魯智深仗義援助金翠蓮,桃花村裡說姻緣,說明這二位都是很真實、很正常的男子漢。

花和尚魯智深身高八尺腰大十圍,一丈青扈三娘身材高挑武功高強,如果魯智深留起頭發,他們倒也是天作地和的一對妙人兒——這當然是一個比較美好的願望,讀者諸君可以試想一下:扈三娘嫁給魯智深,總比嫁給矮腳虎王英強得多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