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慶齡最後日子,賣物籌款親自安排保姆葬禮,病逝前14天終入黨

宋慶齡年過80歲曾在一封私人信函之中回憶了少女時的舊事。22歲的宋慶齡不辭而别離開上海,去尋找流亡在日本的孫中山,她的父母宋嘉樹、倪桂珍看到了宋慶齡留下的信件,舍不得女兒遠走受苦,馬上乘坐這下一班輪船趕到了日本,想要勸宋慶齡離開。

宋慶齡已經和孫中山在日本友人莊吉家中舉行了婚禮,宋嘉樹那時正患肝病,千裡迢迢趕來已是十分不易,倪桂珍不停哭着請求宋慶齡回家。

宋慶齡最後日子,賣物籌款親自安排保姆葬禮,病逝前14天終入黨

圖|少女時代的宋慶齡和她的母親倪桂珍

宋慶齡曾向斯諾回憶說:“我的父親到了日本,對孫博士大罵一頓,父親想要解除婚約,理由是我未征得雙親同意,但他未能如願,于是就和孫博士絕交,并與我脫離父女關系。”

宋嘉樹來到莊吉家門前氣勢洶洶地大吼:“我要見搶走我女兒的總理!”莊吉夫婦很是擔心,想要去勸宋嘉樹。孫中山勸阻了他們,自己出去和嶽父談。豈料原本暴怒的宋嘉樹在見到孫中山之後,突然“通”得一聲給孫中山下跪:“我的不懂規矩的女兒,就托付給你了,請千萬多關照。”

宋嘉樹和夫人還是離開了。這一輩子,宋慶齡難以忘懷父母最後那失望而不舍的眼神,她始終對父母懷有依戀和愧疚之情。

活着的時候,宋慶齡追随了孫中山先生一生,百年之後,她想要回到父母身邊,彌補那些年對父母感情上的傷害。

她對秘書李雲說:“孫先生安葬在南京中山陵,他是偉大的革命家,受到人們的瞻仰,我不應該去沾他的光。”

宋慶齡地位崇高,但從未想過對自己的身後事想過什麼特殊的安排,中山陵從設計到建構,她沒有提出任何建議,不願中山會因為她有所增改,新中國成立之後,百廢待新,她更不可能以此來花費國家和人民的錢。

将青春和熱血全部奉獻給革命事業的宋慶齡,放棄了和孫中山合葬。她生病後,對守護在身邊的保姆鐘興寶交代,如果她身體出了什麼問題,就去上海。她父母的陵墓旁留有6個穴位,本來是希望兄弟姐妹們最後都在一起陪在父母的,隻不過現在隻有宋慶齡一個人可以達成這個心願了。

宋慶齡最後日子,賣物籌款親自安排保姆葬禮,病逝前14天終入黨

圖|孫中山和宋慶齡夫婦

“在那裡,朋友們會比在高聳的紫金山更容易找到。紫金山是隻為真正偉大的人物服務的。”宋慶齡在給友人的信中寫下了這句話。

相比于南京,宋慶齡對上海更有感情。上海萬國公墓的宋氏墓地是她父母的長眠之所,上海也是她出生的城市,有孫中山的故居,是她從事革命活動和居住時間最久的地方。上海是她的故土,她想落葉歸根。

宋慶齡生前多次說過這句話:去北京就是去上班,到上海是回家。

1978年12月到1979年2月,宋慶齡回到上海休養,這是宋慶齡最後一次回家。

上海市人民政府機關事務管理局局長李家熾早早開始準備宋慶齡回上海的後勤工作,12月30日,中央派專機将宋慶齡送到了虹橋機場,李家熾和上海市政府秘書長張甦平一同迎接。

元旦節下午,宋慶齡在家中舉行了一場小型的聚餐,請市委的上司們一同跨年。在座的同志們都非常高興見到宋慶齡,其中一位同志站起來舉杯敬宋慶齡:“祝夫人健康長壽。”

宋慶齡笑着搖搖頭:“我最不喜歡這樣,大家這樣邊吃邊談,交談交談多好。”

大家哈哈一笑,都輕松愉快地聊了起來,臨别時,宋慶齡還給每一位客人送了一包水果糖。

宋慶齡最後日子,賣物籌款親自安排保姆葬禮,病逝前14天終入黨

圖|1980年宋慶齡女士

1月底,宋慶齡将家中珍藏多年的法國葡萄酒拿了出來,讓李家熾轉送給幾位市委上司,也給李家熾留了一瓶。

這些葡萄酒都是多年前宋慶齡的友人贈送給她的,除了酒,宋慶齡也在整理着家中的其他舊物。

宋慶齡的卧室和書房是她的私人空間,除了偶爾來打掃衛生的保姆,宋慶齡規定任何人都不能進入。是以很多家具和物品的歸類整理,還是要她親力親為,她更不可能讓陌生人到自己家中搬弄家具。

宋慶齡一生謹慎,她一直保持着做地下工作時留下來的習慣。回到了上海,宋慶齡的屋子裡,無論白天還是夜晚,窗簾都是低垂着的,她的住所隻住了幾位單身女性,有事情大多是通過寫字條來聯系。

因為長期戰鬥生涯的磨難,晚年的宋慶齡的神經非常脆弱,她在給廖夢醒的信中說,自己已經無法忍受任何突如其來的大聲音,她會像一隻受驚吓的貓一樣跳起來,身體都會顫抖。

宋慶齡最後日子,賣物籌款親自安排保姆葬禮,病逝前14天終入黨

圖|宋慶齡上海故居客廳

宋慶齡的卧室和書房在二樓,家中除了警衛員和花匠,其他的從業人員都是獨身女性。任何男士都不能上二樓,即便是在宋慶齡身邊工作多年的警衛員和秘書。

宋慶齡非常依賴保姆李燕娥,李燕娥跟了宋慶齡五十多年,對她十分忠心,了解她的堅持,也明白她的脆弱。為了讓宋慶齡在家中得到安全感,李燕娥每天睡得最晚,每天都要檢查一遍家中所有的門窗、電燈、瓦斯和自來水開關。

每次國外寄來包裹,無論寄件人是誰,李燕娥都會先給宋慶齡過目,再拿到自己的房間陽台上去拆包裹,仔細檢查之後才會送給宋慶齡。當時總是聽說有拆包裹爆炸的新聞,李燕娥生怕宋慶齡遭遇這種危險,幾乎每個細節都會站在宋慶齡的生命安全上着想。

宋慶齡最後日子,賣物籌款親自安排保姆葬禮,病逝前14天終入黨

圖|1925年,孫中山逝世,宋慶齡站在丈夫的靈柩前

孫中山先生去世之後,宋慶齡已經适應了這種孤獨的生活,身邊有再多的人,她的心卻不是熱鬧的。

秘書張钰的卧室就在她的對面,宋慶齡找她辦事還是用英文寫紙條說明,然後插在張钰的門縫之中。張钰給宋慶齡回紙條之時,也是插在她的門縫裡面。無論宋慶齡寫了什麼,張钰都要交還給宋慶齡,宋慶齡都會親手燒毀。宋慶齡給别人的信件,經常結尾時會寫“閱後燒掉”、“扯掉”、“撕掉”等字樣。

她并不喜歡和人閑聊,即便是朝夕相處的從業人員。但她從來不是一個冷漠的人,相反,她總是關心着身邊同志們。

宋慶齡每月有579.5元的工資,考慮到宋慶齡外事活動比較多,國家每月另外還給他300元的活動費,後來宋慶齡主動将自己的活動費退還給了國家。宋慶齡的工資不低,但她每個月的開銷是很大的,有時候還會出現赤字。

宋慶齡和她的姐妹們一樣雍容優雅,注重儀表,她認為女性梳妝得體是對客人的尊重和禮貌。其實,宋慶齡是非常樸素的,她出門參加活動經常穿着保姆為她縫制的便裝和布鞋。

宋慶齡最後日子,賣物籌款親自安排保姆葬禮,病逝前14天終入黨

圖|宋慶齡晚年

三年自然災害之後,宋慶齡很少做新衣服了,體型變胖了,她也是拿以前的舊衣服和睡衣改一改,旗袍的兩邊剪開,貼上相同顔色的布條,因為縫紉精細、熨燙整齊,宋慶齡氣質卓越,很少有人注意這些衣服是修改過的。

書房的落地燈罩壞了,宋慶齡就用一個布燈罩替代,和孫中山結婚之時買的梳妝鏡,鏡面兩邊的水銀已經脫落了,隻有中間是正常的,宋慶齡還是舍不得換新的,一直用到去世。

宋慶齡在自己身上的花銷并不多,但除了日常的開銷,她還要承擔着兩個保姆的工資,曾經在宋慶齡身邊工作過的警衛員隋學芳,兩個女兒的撫養費用也是宋慶齡拿出來的。身邊的從業人員有困難,宋慶齡常常慷慨解囊。

宋慶齡的好友很多,經常性地應酬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這些她從來都是堅持自己出錢,有的時候送給外國貴賓的禮物,也是她自己掏錢買的。至于她額外的稿酬收入,絕大部分都捐給了中國婦女和兒童慈善事業。

宋慶齡并不富裕,還時常經濟拮據。

經曆了數十年戰争年代的風風雨雨,上海寓所裡的每一件物品都帶着曆史的印記,儲存不易,而宋慶齡的确需要用錢,她挑選好一部分物品準備賣掉。

宋慶齡最後日子,賣物籌款親自安排保姆葬禮,病逝前14天終入黨

圖|1917年夏,宋慶齡與家人在上海合影

1月底,宋慶齡賣出了不少用品,包括輪船模型、舊無線電、顯像管、翡翠擺件等等。宋慶齡不便出面,還是請來了李家熾代她處理。李家熾聯系好舊貨商店的人員,再将宋慶齡的物品送到自己的辦公樓一樓出售。當時舊貨商店的人并不知道這些是誰的物品,李家熾按照宋慶齡的要求也一直沒有說。

李家熾在幫助宋慶齡處理這些舊物的同時,也向市上司進行彙報,市委主要上司商讨之後做出批示,宋慶齡的物品之中可能有很重要的文物價值,希望李家熾能夠妥善處理。

後來這些物品之中的翡翠擺件由上海市政府機關事務管理局墊付買下了,放在了機關的倉庫之處。宋慶齡不知道,這些舊皮衣有的已經破損了,翡翠擺件也隻是仿制的工藝品,按照這些物品的實際價值,一共隻賣了2000多元。宋慶齡很無奈:“我以為這些東西能賣到這個價錢的10倍,沒想到就這點錢啊!”

宋慶齡的警衛秘書杜述周在得知之後立刻向國務院機關事務局反應了宋慶齡現在的經濟情況,組織很重視宋慶齡的生活,決定給宋慶齡生活補助1萬元。

1979年1月底,杜述周從北京趕往上海,組織讓他順便将1萬塊錢帶給宋慶齡。宋慶齡的确很需要這筆錢,就收下了。

除了處理這些物品,宋慶齡這次回來還要清理書本、信件、資料。

這些信件宋慶齡全部都要親自過目,進而判斷哪些是有用的,是否要留下還是處理掉。身邊的警衛員和秘書不能幫她做決定,隻能幫她搬上搬下,處理這些細碎的文字資料,宋慶齡耗費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查找時她需要到處走動,全部完成之後她的腳背都腫了,整個人腰酸背痛。

身體上的疲憊還可以克服,而這些信件的主人很多已經過世了,睹物思人,宋慶齡數次落淚,精神上也承受了相當大的壓力。

宋慶齡此次來上海,确實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她慢慢梳理着自己的一生,和過去的一切斷舍離。

宋慶齡特意找攝影師給寓所拍了照片,不僅僅是院子和房子,客廳、餐廳、書房等等每一個房間都拍了全景照。她将照片帶回了北京,想家的時候,能常常拿出來看看。

回到北京之後,宋慶齡繼續忙于各種會面和活動之中。白血病和皮膚病一直在折磨着這位年過八旬的老人家,因為荨麻疹嚴重,眼睛開始浮腫,她甚至沒有辦法陪同客人們在花園之中散步。

宋慶齡最後日子,賣物籌款親自安排保姆葬禮,病逝前14天終入黨

圖|1980年4月,宋慶齡會見來我國通路的美國報界婦女俱樂部訪華團

自己的身體情況每況愈下,宋慶齡的保姆李燕娥的病情也惡化了。李燕娥從16歲就跟在宋慶齡的身邊,比宋慶齡小20歲,陪伴着宋慶齡53年。

宋慶齡立刻派人将李燕娥接到了北京,安排住在301醫院,請協和醫院、北京醫院的專家會診。手術之後,宋慶齡又把李燕娥接到了北京的後海寓所療養,奈何李燕娥的癌症已經到了晚期,即便用了最好的藥,還是先宋慶齡一步離開了人世。

李燕娥去世之後,極度悲痛和疲憊的宋慶齡親自寫信給杜述周,明确表示要李燕娥的骨灰埋葬在宋家墓地裡,要為她立碑。

上海市有關上司将李燕娥的墓穴的安排繪制成圖樣送給宋慶齡審閱,宋慶齡表示滿意之後,李燕娥的骨灰才送到上海安葬。

在與李燕娥最後告别之時,宋慶齡俯下身子把臉貼在骨灰盒上親吻着,無比不舍。

李燕娥的葬禮完成之後,宋慶齡對自己的身後事也做出了明确的交代,她以後也葬在宋家墓地,靠近李燕娥,也陪在父母身邊。

宋慶齡最後日子,賣物籌款親自安排保姆葬禮,病逝前14天終入黨

圖|宋慶齡和李燕娥

宋慶齡自從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後期就追随着中國共産黨的步伐,為支援共産黨做了許多重要的工作,建國之後,為新中國的建設付出了心血。宋慶齡生前曾經多次申請加入共産黨,黨中央一直将她視為隊伍之中的重要一員,但考慮到她留在黨外的意義和作用更大,故而沒有正式為她辦理入黨手續。

李燕娥病逝之後,宋慶齡受到了非常大的打擊,1981年5月14日晚,宋慶齡的病情突然加重,多次出現發熱、心跳加快、呼吸困難的狀況。

中央對宋慶齡的病情非常關注,專門派了全國著名的專家組成醫療小組,希望能夠從一定程度上緩解宋慶齡的病痛,延長她的生命。但宋慶齡畢竟已經88歲了,意外随時都可能發生。

宋慶齡的意願是葬在上海,中共中央辦公廳第一副主任馮文彬找到來北京開會李家熾,希望上海方面能夠盡早做好宋慶齡後事的準備工作。宋慶齡是國家副主席,她的葬禮一定要嚴格按照國葬的規格。

王光美聽聞宋慶齡病重趕忙去醫院探望,宋慶齡時而清醒時而模糊,幾乎已經不能說話了。王光美見了心中十分難過,想要為這位可敬的大姐再做些什麼。她想起了1957年宋慶齡要求入黨的事情,立刻驅車趕到中南海見了胡耀邦同志,詢問是否可以在宋慶齡尚且有意識的時候趕緊安排她入黨。

胡耀邦點頭同意,請王光美再詢問宋慶齡的意見。

宋慶齡最後日子,賣物籌款親自安排保姆葬禮,病逝前14天終入黨

圖|1981年5月20日上午,李家熾(右一)與沈粹缜看望病危的宋慶齡

5月15日,王光美再次來到了宋慶齡的住處,此時她的體溫已經有所下降,神智也略微清醒了,她一下子認出了王光美。這是她們之間的最後一次談心,王光美詢問宋慶齡現在是否還有入黨的想法。

宋慶齡點了點頭,王光美又詢問了三次,宋慶齡明确表示了肯定。王光美在宋慶齡家中給胡耀邦打了電話,胡耀邦回答道“好,這件事你就辦到這兒,接下來的事我們來辦。”

過了一會,鄧穎超和彭真也來探望宋慶齡,他們告訴宋慶齡:“加入中國共産黨是你長期以來的宿願,黨正在考慮您的入黨請求。”宋慶齡面帶微笑,連說了兩次“好”。雖然聲音很微弱,但十厘清晰。

下午3點,鄧小平同志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緊急會議,會上一緻決定接受宋慶齡同志的入黨要求,并建議人大常委會任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

下午6點,會議剛剛結束,中央組織部部長宋任窮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廖承志驅車前往宋慶齡的寓所,将這一喜訊告訴了宋慶齡。

宋慶齡聽到消息之後,眼中含着熱淚,對同志們點了點頭。

5月16日上午,鄧小平同志代表黨中央去探望宋慶齡,祝賀她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宋慶齡眼中淚光閃爍,她已經無力用語言表達出心中的激動和欣慰。

5月29日淩晨,宋慶齡的病情開始急轉而下,搶救工作進行了20個小時,5月29日晚上8點,宋慶齡靜靜閉上了眼睛。

6月4日上午9點55分,宋慶齡的國葬在上海隆重舉行,鄧穎超、烏蘭夫、廖承志等中央上司人出席了葬禮。

宋慶齡最後日子,賣物籌款親自安排保姆葬禮,病逝前14天終入黨

圖|宋慶齡與周恩來

在長期的合作過程之中,宋慶齡和周恩來夫婦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周恩來确診癌症之後,宋慶齡一直非常關切。聽說鴿子蛋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宋慶齡把家裡鴿子下的蛋一個個積攢起來,派人給周恩來送過去。有一次從業人員在她住處附近的池塘裡打上來一條23斤半重的胖頭魚,宋慶齡馬上讓人送給病重的周恩來。

1976年1月,周恩來與世長辭,宋慶齡一個人默默流淚。

鄧穎超和宋慶齡的感情也很深厚,從1924年第一次見面,一直到1981年,兩人交往50多年,長達半個世紀。鄧穎超曾經稱頌宋慶齡是“人中之傑,女中之傑。”。今天,鄧穎超懷着悲痛而沉重的心情,來送一送這位同志、摯友。

這一天的上海驕陽似火,來參加葬禮的各界代表早早在是萬國公墓前等候着,其中有不少老人和少年兒童代表。

宋慶齡最後日子,賣物籌款親自安排保姆葬禮,病逝前14天終入黨

圖|1980年,鄧小平、鄧穎超、宋慶齡在政協舉行的元旦茶話會上

鄧穎超等中央上司人從北京乘坐專機抵達虹橋機場,再由虹橋機場來到了萬國公墓之時已經是上午9點半了。

鄧穎超見大家都在烈日下安靜地等待着,連忙對李家熾說:“現場太熱了,學生們已經等了很久了,不要等到十點鐘,立即就開始吧,早一分鐘開始也好。”

就這樣,宋慶齡的葬禮實際上比預定的時間提前了5分鐘,是以當天全國報道宋慶齡葬禮的消息都隻寫了上午舉行,并沒有寫具體時間。

宋慶齡沒有子女,治喪辦公室派了6名武警戰士,一名武警戰士手捧着宋慶齡的遺像,另一位武警戰士手捧着宋慶齡的骨灰盒,其他四名則站立在兩邊。

宋慶齡最後日子,賣物籌款親自安排保姆葬禮,病逝前14天終入黨

圖|6月3日,宋慶齡同志追悼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鄧小平緻悼詞

宋慶齡逝世之後,被上海市政府機關事務管理局收藏的那些翡翠擺件都被送到了宋慶齡故居。宋慶齡将留下的錢财都贈予給他人,總額加起來不到兩三萬塊錢,受贈者大多是宋慶齡身邊的從業人員,隻有她母親留下的黃金飾品她想保留下來作為紀念。

李家熾在北京整理宋慶齡的遺物之時,驚訝地發現此前組織補貼她的一萬元現金一分錢都沒有動過,還是留着還給了組織。

提到宋慶齡,我們腦海之中的印象都是端莊而沉穩的,她總是微笑着,從容淡定地與黨内同志和各方賓客談笑風生。而在她自己的世界裡,她不願吐露心聲,活得小心謹慎,不願打開窗戶,送走一位又一位家人和同志,在人生的最後一段歲月裡告别了生命之中陪伴自己最久的人。她是多少孩子心中的“宋媽媽”,給多少人帶來溫暖的陽光,誰又曾想到,在這背後,是一位孤獨多病、在回憶之中不斷掙紮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