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美國文壇,有一位作家的地位及影響力是巨大的,他不僅是20世紀美國文壇最重要的作家之一,還曾先後榮獲普利策獎和諾貝爾文學獎,他便是約翰·斯坦貝克。他的作品富有強烈的抒情性,并滲透出一絲絲的傷感色彩。他又是一位不斷求新的作家,是以其作品中流露出不同的寫作技巧和風格。總之,約翰·斯坦貝克的地位和影響力是不可磨滅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他筆下十句格言,體會文字背後的深刻意義和思想内涵。

縱觀約翰·斯坦貝克的一生,發現他做過各種各樣的工種,這些工作為了謀生,最終還要回歸到文學創作上。據記載,約翰·斯坦貝克出生在一個家境不錯的家庭,父親經營面粉廠,還做政府會計,母親則是學校教師,為此小時候的約翰·斯坦貝克讀過很多的書籍,他逐漸培養其文學素養。在斯坦福大學期間,他一邊工作一邊上學,經常耽誤其學業,最後他沒有拿到學位。不過在其思想下,立志一定要成為一名作家。在後來,他來到大都市紐約,邁向作家之夢的道路。
約翰·斯坦貝克的創作生涯并非一帆風順,早期的幾部作品并沒有受到社會和讀者的關注,但他不氣餒,努力尋找屬于自己的文學天地,慢慢的他的作品走入美國群眾的視野。小說《憤怒的葡萄》是約翰·斯坦貝克創作生涯中一部重要的作品,這部小說公布之後引起很大的轟動,小說内容飽含美國農民的血淚、憤慨、和鬥争。憑借這部小說,約翰·斯坦貝克榮獲1940年的普利策獎。中篇小說《人鼠之間》更是成為經典之作,作品以悲劇為内涵,同時具備哲學意蘊,憑借這部作品,約翰·斯坦貝克榮獲1962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在約翰·斯坦貝克的小說世界,以奇特著稱,他筆下的人物都是讀者不熟知的普通百姓,在作品中流露出對金錢社會的厭惡,對普通貧苦百姓的同情,這兩條主線是約翰·斯坦貝克作品的主旋律,他用憂傷的抒情和幽默的文筆,讓其小說綻放出令人着迷的特色。值得一提的是,傷感與抒情是約翰·斯坦貝克作品最令人着迷的,他筆下的事物具有詩化的特色,一人一物,一言一行,具備靈性,藝術感染力超強,又暗含着人的命運。
雖然約翰·斯坦貝克的小說具有傷感的特色,但是他用幽默的表達方式,讓作品具備可讀性。他不用絢爛的辭藻,不雕琢,用口語化的表達方式,讓文字凸顯真誠的特質,又讓人物更加性格化。另外,約翰·斯坦貝克描寫動物更是将幽默效果最大化的展現,他筆下的動物具備人格化特質,同時暗喻人類目前的處境,讓人類抽象的現狀更加生動的展現在讀者面前,這也是約翰·斯坦貝克的作品一大魅力。
總體來看,約翰·斯坦貝克的作品基本上采取“底層叙事”的方式,反映底層百姓生活真實的一面。主題方面,有田園牧歌式的生态維護,有對在生活中苦苦掙紮的人們的描述,也有擺脫貧困疾苦的願望。在寫作過程中,有傷感特色,也有幽默诙諧的技巧,讓其作品在20世紀的美國文壇綻放出不朽的光輝。
1968年12月20日,約翰·斯坦貝克走完一生,終年66歲,今天是他53周年忌辰,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他筆下十句格言,體會文字背後的深刻内涵與時代下的現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