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最長壽老人去世,人類理論上能活多久?

▎藥明康德内容團隊編輯

據新華社報道,就在上周,中國最長壽老人在新疆喀什去世。長壽,是人類自古以來的目标。伴随着醫療和生活水準的提升,人類平均壽命已經從上世紀50年代的不到50歲,提升至目前的72.6歲。但是,人們對于壽命極限的追求始終未曾止步:人類理論上的最高壽命有多少?現代科學能夠讓我們更接近這個極限嗎?

中國最長壽老人去世,人類理論上能活多久?

圖檔來源:123RF

關于人類的壽命極限,5年前曾有一場影響廣泛的學術争論。

2016年,《自然》雜志刊登了一篇标題為Evidence for a limit to human lifespan的論文。來自美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的科學家分析了過去約半個世紀間,法國、日本、美國和英國的長壽人群的死亡年齡變化情況後發現,這一數字在上世紀末趨于穩定,這說明人類正在迫近這個壽命上限。

由此,論文作者結合統計分析提出了一個頗具争議的觀點:人類的平均最長壽命為115歲,而人類壽命上限是125歲。

中國最長壽老人去世,人類理論上能活多久?

▲這項研究通過統計分析提出,人類壽命極限是125歲(圖檔來源:參考資料[1])

這篇論文發表後,立即受到了衆多關注、讨論以及質疑。論文發表8個月後,《自然》雜志同時刊發了5篇短評文章,多位研究衰老的科學家從資料選取、統計方法和推論等角度,對這項研究提出了質疑,原始論文的作者則是作出了相應的回應。對于如此激烈的學術辯論,《自然》雜志沒有理由選擇撤稿,但遭遇如此大規模的反對意見,對于《自然》論文來說實屬罕見。

相比于這項研究的悲觀結論,今年一項新研究提出的壽命上限要樂觀得多。新加坡生物科技公司Gero的科學家從血液中的生物标記物中,建立了一個表示個體複原能力的指數。

這個指數顯示,年齡越大,個體的複原能力越弱。而當年齡在120~150歲之間時,會出現一個臨界點——一旦越過這個年齡,人體就完全失去複原能力,死亡也近在眼前。根據這項發表于《自然-通訊》的研究,人類理論上可以達到的最長壽命有150歲,這意味着我們遠遠沒有接近極限。

中國最長壽老人去世,人類理論上能活多久?

▲人類衰老軌迹示意圖(圖檔來源:參考資料[2])

人類的理論最長壽命究竟有多少?可以看到,迄今為止的研究遠未達成一緻,也沒有形成得到廣泛認可的研究手段。但無論125歲還是150歲,人類都沒有觸達這個上限。那麼,科學家是否已經找到能延緩衰老、接近壽命極限的手段?

可以說,在實驗室中的各種模式動物體内,我們已經發現了無數的長壽線索。例如僅僅在小鼠實驗中,各國研究者就已經用很多不同的思路實作了逆轉衰老:

将年輕小鼠的血液輸給老年小鼠,年輕小鼠血漿中的細胞外囊泡能逆轉老年小鼠的衰老過程;

用不同的藥物和植物提取物清除老年小鼠體内的衰老細胞,同樣起到了延長壽命的效果;

而使用藥物修複血腦屏障“滲漏”所導緻的發炎等問題後,老年小鼠的大腦也變得更加年輕……

另一方面,一些異常長壽的動物也為我們提供了延緩衰老的切入口。就在不久前,一項《科學》研究還從太平洋中能活200歲的岩魚體内,找到了多個與長壽相關的基因。而作為動物界的“長壽明星”,裸鼹鼠體内含有異常高的玻尿酸,可能是它們不得癌症的原因;它們可能至死也不會衰老的機制,也等待着我們去發掘。

至于這些來自動物實驗的豐碩成果,最終能否轉化為用于人類的療法,仍然有待時間驗證。不過對于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我們來說,壽命極限似乎過于遙遠。畢竟多數人在“自然衰老”過程決定我們的壽命之前,就已經死于其他原因。是以,相比于期待“長壽藥”的問世,更有意義的答案或許是更簡單的:從日常習慣入手,降低基礎疾病的風險,同時讓大腦更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