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太宗滅北漢後,欲一舉奪回幽雲十六州,卻因太飄導緻滿盤皆輸

公元979年,也是北宋太平興國四年的正月,東京的垂拱殿内,40歲的宋太宗趙光義看完剛呈上的折子,不禁開心道:“好,好,好啊!現在南方已基本平定,我可以好好收拾收拾北漢劉繼元這個反複無常的小人了!”

底下的大臣一聽,都知道這位太宗皇帝要準備對北漢出手了,畢竟這個劉繼元依仗着遼國多次騷擾北宋,太祖皇帝在位時便興兵讨伐,卻吃了敗仗而回,現在太宗新立,自然需要一件大功勞,來讓天下信服!于是,大臣們都安靜地等待,等待這位太宗皇帝排兵布陣。

宋太宗滅北漢後,欲一舉奪回幽雲十六州,卻因太飄導緻滿盤皆輸

皇座上的趙光義稍稍平複了一下心情,看着大臣們說:“北漢雖不能和我大宋相抗,但其背後的遼國卻不可小觑,我皇兄就是先例。是以此次我決定采取攻城阻援的政策,一舉攻下北漢!潘美,我命你為都讨制置使,率大軍全力攻太原。郭進,你帶兵在石嶺關部署,若遼國南下支援,你要阻截!”

潘美和郭進兩人行出行列,跪拜領命,随後出發進行部署,一場滅漢之戰逐漸拉開序幕!

二月十五,東京郊外,宋太宗一身戎裝,騎着高頭大馬,對着身後的十萬大軍吼道:“将士們,出發鎮州!”

宋太宗領大軍于三月抵達鎮州,安營紮寨,同時下令潘美部像太原城合攏,意圖集兵攻打太原。

四月,宋太宗集結大軍太原,并讓劉保勳部在外圍肅清北漢小股部隊同時建造器械以攻城。一切部署完畢,宋太宗下令大軍合圍太原城,并親自騎馬在城四門處巡視。

宋太宗滅北漢後,欲一舉奪回幽雲十六州,卻因太飄導緻滿盤皆輸

太原城内,北漢劉繼元見到北宋軍逐漸合圍太原城,心想:“這個趙光義這次是要來真的了……”便寫信派使者去遼國求救,遼國皇帝接到書信,和往常一樣立即派南府宰相耶律沙為都統,翼王敵烈為監軍,率兵數萬前往太原。

趙光義得知這一消息,下旨給郭進:“遼國南府宰相耶律沙率軍奔襲,你一定要截住其大軍!”郭進收到旨意,立即部署,于白鶴嶺一帶以逸待勞。

耶律沙率軍抵達白鶴嶺附近,下令駐軍觀察,而一向高傲的敵烈則認為宋人文弱,應當立馬出擊,于是帶隊渡河作戰。郭進抓住機會,趁敵烈軍到半處,以弓箭掩護拼殺,敵烈在内的五名遼将被殺,遼軍大敗!

而此時太原城内,北漢國主劉繼元心急了,遼國的援軍遲遲未到,他叫來手下,再派一人出使,卻不曾想被郭進抓住,押到趙光義處。

四月二十八日,宋太宗一人獨騎來到太原城下,對着城牆大喊:“劉繼元,你的使者已入我手,你不要再等遼軍了,盡早降了吧!”說完讓士兵拖出北漢使者斬于陣前,下令攻城。

宋太宗滅北漢後,欲一舉奪回幽雲十六州,卻因太飄導緻滿盤皆輸

到了五月初六,北漢劉繼元眼見遼國援軍不到,太原城破在即,隻得登上城樓對着底下的宋軍喊道:“我願降了!”中軍大營内的趙光義聽了親兵報上來的這一消息,嘴角上揚,心中想到:“皇兄未成之事,我終究成了!”

劉繼元投降後被封右上将軍,協同劉保勳督辦太原事宜,至此,北宋統一天下的戰争結束。

北宋攻滅北漢的戰争是北宋統一天下戰争的結束标志,随着劉繼元的投降,我國自中唐以來的藩鎮割據局面暫時告一段落,社會迎來穩定發展的時期,宋太宗的功勞不可忽視!

至于這一仗能如此順利,主要原因是北宋堅持了正确的方針“先南後北、先易後難”以及宋太宗的攻城阻援,經過一步步的實施,将北漢和其依靠遼國切割開來,此戰中,潘美和郭進貢獻巨大,不失為一代名将!

但是可惜的是,宋太宗在攻滅北漢以後,被勝利沖昏頭腦,下旨大軍出太原找遼國決戰以圖收回幽雲十六州,最後大敗,喪失了優勢,實在可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