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有些人如此熱愛香菜,以至于無法停止,而有些人讨厭它?專家告訴你:這真的不是挑剔的一餐

聞到香菜的味道是不舒服的,看到甜食想吃,不能吃豆類,同樣辣的程度有些人覺得太熱而無法忍受,而有些人可以接受這些與飲食有關的個體差異,可能與基因有關。

1. 聞起來像臭蟲一樣的香菜

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不喜歡香菜的人在11号染色體上有一個名為OR6A2的基因,該基因與嗅覺受體有關,嗅覺受體對醛化合物敏感,并且具有該基因或其基因未突變的人更有可能将香菜聞成臭蟲。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營養科吳岩說,如果你對香菜不過敏,可以慢慢嘗試少量嘗到香菜,慢慢地可能也會喜歡上。

畢竟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香菜在膳食纖維、胡蘿蔔素和鉀等微量元素中的含量并不低,有多種揮發油,可以刺激食欲。每天吃香菜,放在沙拉裡做點綴,煮熟的肉和湯面放幾塊香菜,反抗魚腥味,刺激食欲。

另外,不要扔掉香菜根,洗淨晾幹做酥脆的泡菜,或者培根,放一些搗碎的香菜根,調味的味道,氣味沒有那麼濃,而且會有特殊的味道。

2.當你看到糖果時,你想吃它們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對參與一項大型心髒病研究的6,500多名丹麥人進行了基因測試,發現那些具有FGF21基因特定變體(總共兩個)的人喜歡和購買糖果的可能性比普通人高出約20%。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的劉愛玲說,她看到甜食時想吃甜食,但也要盡量控制它們。糖果的制作是因為添加了大量的糖,如白砂糖、紅糖、糖粉,還有果糖漿、玉米糖漿等。

許多科學研究表明,吃太多添加糖容易蛀牙,并增加患慢性疾病的風險。是以,建議少吃添加糖,最好不要吃。每天不超過50克,最好少于25克。家用瓷勺,一湯匙是5克,一塊糖是4.5克,100克糕點的平均含糖量是20克。你參考這個量來控制總糖的攝入量。

添加糖,除了提供能量外,基本上不含其他營養素。是以,均衡飲食或食物多樣化,不含糖。在日常生活中不吃添加糖沒有問題。

如何少吃糖?普通的加工食品,包括含糖飲料、糕點、甜點,以及冰淇淋、糖果、蜂蜜、水果,都是添加糖的來源,這類東西吃得少。另外,在做飯的時候加糖,尤其是南方的一些朋友,都愛吃甜,做飯都愛加糖,比如冷菜、紅烤排骨、糖醋脊、糖醋桔、糖醋桔、糖粉銀耳湯,都加糖,建議我們平時煮少加糖。外出就餐時少吃這些菜,從這些方面控制添加糖的攝入量。

3.食物鹹,不能吃

在2016年發表在《美國循環雜志》(American Journal of Circulation)上的一份報告中,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如果實驗室小鼠錯過了一種名為Hsd11b2的基因,它們特别鹹,并且患有高血壓,這就解釋了為什麼人們如此沉重,以至于他們不能少吃鹽。

江蘇省蘇北縣人民醫院營養科提醒,吃鹽過多不利于健康,或者應該少吃,如果覺得這樣的餐食無味,可以盡量減少鹽分,不降低味覺。

通常烹饪時,可以借用蔬菜本身的更多風味,如洋蔥、蕃茄、青椒、蘑菇等食物風味,以增強菜肴的味道。這些食材具有食物的天然口感,不僅豐富了我們的蔬菜攝入量,而且豐富了食物的味道和口感。

此外,還可以充分利用其他口味,如酸味可以增加舌頭的鹹味,炒菜時加入少許酸性調味品可以使用較少的鹽,也可以感受到相同的鹹味,如檸檬汁、番茄醬、醋等。洋蔥、生姜、大蒜、五香粉可以增加菜肴的新鮮風味,進而減少菜肴對鹹味的依賴,是以建議用洋蔥姜炒大蒜鍋,在鍋前撒上1.5香粉。

每天,盡量使用低鈉鹽,并在開始鍋前放鹽,可以減少鹽的用量。

4.同樣辛辣的程度有些人覺得辣有人說不熱

現代分子生物學表明,7号染色體上TAS2R38基因上的幾個多态位點決定了個體對辛辣的反應。對辛辣食物敏感的人感覺特别熱,而喜歡辛辣食物的人不會因為吃辛辣食物而感到難以忍受的灼痛。

濟甯醫學院附屬醫院營養科繼續表示,新鮮的辣椒和辣椒可以作為蔬菜食用,幹辣椒可以用來調味。

新鮮辣椒中的維生素C含量非常豐富,而且水樣、辛辣輕、洗過的冷拌可以保留大部分營養成分,綠色、黃色、紅色,用來做冷盤很好。與彩色辣椒相比,尖銳的長辣椒更辣,做成小炸肉或炒洋芋絲,可以添加很多風味。但是,不要煮得過頭,如虎皮辣椒扔掉很多這些熱營養。

幹辣椒往往比較辣,要注意适量,否則容易"起火"。辣可以喝點牛奶試試。

5. 對"垃圾食品"的偏好

2015年,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患有FTO和DRD2的人,這兩種導緻人們渴望不健康食物的遺傳變異----更有可能變得肥胖,因為他們大腦中的多巴胺信号使他們更渴望高熱量的食物。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臨床營養科魏偉說,所謂"垃圾食品",其實就是高油高脂肪食品,隻要比對,就沒有"垃圾食品"。

比如,有時候想吃友善面,心裡知道油鹽會超标,蛋白質和微量元素會不足,那麼我煮面條的時候就隻放半袋調味料,加一個雞蛋,扔一些綠色蔬菜,飯後吃一個水果,彌補營養的損失。

比如吃炸雞,比如高熱量的食物,飯後我會增加運動量,消耗的能量多,同樣可以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況。

6.吃蠶豆後,尿液變成醬油色

皮質病是遺傳性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症,蠶豆病基因存在于每個人身上,如果G6PD基因發生突變,導緻G6PD表達降低或不表達,導緻紅細胞不能抵抗氧化損傷和損傷,引起溶血性貧血等。

華東理工大學食品藥品監管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少偉:據統計,大豆病分布廣,全球約有4億患者,我國有"南高北低"法,廣東、雲南和四川等地為高發地區。每年初夏豆子成熟時,都成了"繭病"的旺季。

繭病的發生,有的是因為食用蠶豆或豆制品,有的甚至無意中吸入路邊的蠶豆花粉。一般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發熱、貧血和醬油尿,一旦發病應及時治療。大多數兒童在食用新鮮蠶豆後1至2天内出現溶血,并且由于吸入花粉,症狀可能在疾病發作後幾分鐘内出現。

大豆病是一種隻能預防的遺傳性疾病。大豆病患者不宜食用蠶豆和蠶豆制品,但也要遠離蠶豆花,也要避免服用氧化藥。3歲以下兒童,第一次吃新鮮蠶豆一定要小心,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進食後的反應,如果有不适,盡快送去醫院治療。

本文于2021-04-21健康時報首次發表,"品味與基因的差異"

編輯:陸陽 評論總監:楊曉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