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晉軍将領中為何這三位名将成就最大,他們做出了一個共同的抉擇

晉軍,也就是山西土皇帝閻錫山的部隊。在閻錫山的苦心經營下,晉軍直到解放戰争的晚期才最終土崩瓦解,太原真是一座難啃的硬骨頭。晉軍中,自然也是名将如雲,閻錫山有所謂的十三太保之說,也就是孫楚、王靖國之流。

但是這些人後來的成就都不是很大。晉軍中後來成就最大的有三個人。分别是傅作義,徐永昌和商震。何以這樣說呢?

你看傅作義——傅作義是閻錫山的十三太保之一。傅作義後來擔任了華北“剿總”司令,統領華北五省的華北王。這個五省當然也包括山西省了,隻不過傅作義管不住他閻錫山罷了。

晉軍将領中為何這三位名将成就最大,他們做出了一個共同的抉擇

傅作義後來成就大吧,簡直可以說已經蓋過閻錫山了。

再來看徐永昌。很多人不知道徐永昌,他是一個非常顯赫的人物。經過中原大戰,閻錫山被打垮,不得不下野,還得離開太原。臨走的時候,閻錫山任命徐永昌接替自己管理晉綏兩省。

可以說徐永昌是晉軍大将,主将。他後來的成就如何呢?抗日戰争時期,徐永昌擔任軍令部部長,和陳誠、白崇禧、何應欽合稱為軍委會四大巨頭。厲害吧,徐永昌還代表國民政府前往東京灣參加日本受降儀式。

再後來,徐永昌擔任了國民政府的國防部長。諷刺的是,閻錫山在垮台後也當過國防部長,他接替的正是徐永昌的職務。徐永昌當年可是閻錫山的部下,卻成為閻錫山的前任,他跑得比閻錫山還快。

晉軍将領中為何這三位名将成就最大,他們做出了一個共同的抉擇

(徐永昌)

最後是商震,商震也是晉軍核心将領。閻錫山擁有四個旅的兵力時,商震是第一旅旅長。後來,随着晉軍的擴編,商震先後成為閻錫山第一師師長,第一軍軍長。

商震後來成就如何呢?他更牛,他跑到蔣介石身邊去了,當了國民政府軍委辦公廳主任、侍從室主任等職,成為炙手可熱的大内總管啊,天子近臣。蔣介石去開羅開會都帶着他。

這個成就恐怕也是讓閻錫山都有點羨慕嫉妒恨吧。

那麼,同樣是晉軍将領,為何他們三位後來成就如此之大呢?因為他們三位都一個大格局,他們胸懷大志而沒有奴性。他們當初都拜入閻錫山門下,卻并不愚忠于閻錫山,尤其是商震,自始至終保持自己的獨立性。

晉軍将領中為何這三位名将成就最大,他們做出了一個共同的抉擇

(商震)

他們當初拜入閻錫山門下,隻是權宜之計,一旦遇到機會,他們就會大鵬展翅,幡然翺翔。商震和徐永昌後來都離開閻錫山,跟随蔣介石混了。傅作義也被蔣介石任命為“華北”剿總司令,脫離閻錫山單飛了。

閻錫山的格局是一個小格局,他隻想固守山西,當他的土皇帝。那些對他愚忠的晉軍将領們,如孫楚王靖國之流,也是一樣,他們也是小格局,隻想跟着閻錫山在山西升官發财,當土财主,沒有大志向。是以啊,他們直到太原解放,都沒有離開,最終束手就擒。

是的,對于任何一個晉軍将領來說,跟随小格局的閻錫山,你必須離開閻錫山才會有更大成就。其實,人生何嘗不是如此?要取得更大的成就,必須離開小格局的老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