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适 圖檔來自網絡
1962年2月24日,胡适在台北病逝。
先不論胡适的政治取向和政治操守如何,作為中國現代的思想家、文學家和哲學家,胡适都算的上是近現代的第一流人物,他的病逝,獲得了極大的哀榮。
可就在諸多重量級人物來追悼胡适的時候,卻出現了極其不和諧的一幕,胡适的未亡人,他的結發妻子江冬秀卻在衆人面前表演捶屍,邊捶邊哭喊:死鬼胡适之啊!
在一聲聲的“死鬼”聲中,流露出了江冬秀對胡适的不舍、哀怨和惱恨。
此情此景,不由得就想起林語堂先生的一句話:
你見過胡适夫人,才知道胡适是多麼偉大!
男女之間的感情是很奇怪的,如果是單純地在思想上碰撞出火花,我們可以把其稱之為愛情;如果是單純因為臉蛋和肉體碰撞出火花,我們可以把其稱之為欲望。但像胡适和江冬秀這樣的,既沒在思想上碰撞出過火花,也沒有臉蛋和肉體上碰撞出過火花,卻仍能相守40餘年,這不得不說是個異數。
這不得不由人想起蘇格拉底。
有人說,蘇格拉底之是以能有這麼高的成就,關鍵在于他娶了一位悍婦為妻。以此類比,胡适能夠在文化界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是不是也和他娶了江冬秀有關呢?
胡适一生有兩怕,一怕老娘,二怕老妻。怕老娘很正常,這不是真怕,而是孝順。
胡适自幼失怙,其父胡鐵花在黑旗軍劉永福帳下擔任軍職,于1895年病死于廈門,該年胡适才4歲,而他的老娘馮順弟也不過才23歲。這位17歲就嫁給了47歲的胡鐵花的年輕女子,從此開始了她23年的守寡生涯。
可馮順弟是個要強的人,她并沒有因為年輕守寡,又帶着一個4歲的孩子就對生活喪失了信心,而是負擔起全家族生活的重擔,對幼齡的胡适精心培養,這一切都展現出了馮順弟母性光輝的偉大。胡适在40歲的時候還特意下了一篇文章來紀念自己的母親打理家庭事務和培養自己的不容易。
是以說,胡适對自己的母親是懷有深深的敬意的,他不是不敢違逆母親,而是不忍違逆母親,這也算做胡适對他母親另外一種“怕”吧。
胡适和江冬秀 圖檔來自網絡
1904年春天,13歲的胡适到上海讀書,在臨行前,其母給胡适定下了一門親事,對方是與績溪胡氏門當戶對的旌德江氏。
後世人常提到,此次訂婚沒有征得胡适的同意,其實這并不準确。在封建社會,像子女婚事這種事情是根本不需要征得子女同意的。就像胡适之母馮順弟,以一個17歲的妙齡女子嫁給了已經47歲的胡鐵花,有誰征得她的同意了嗎?
胡适到上海讀書後,開闊了眼界,思想發生了變化,對這種由父母包辦的婚姻表示反感。1905年,就在其母來信催他回鄉完婚的時候,胡适第一次違逆了自己母親的意願,回信表示拒絕回鄉完婚。但是,胡适雖然對回鄉完婚表示拒絕,但并沒有流露出悔婚的想法。而馮順弟做得也很幹脆,既然胡适不回鄉完婚,那我就把江家小姐接來。就這樣,從未見過自己夫婿一面的江冬秀就被擡到了胡家,開始了為期13年的等待。
像胡适的這種事情,在清朝末年和民國初期很常見。這種現象不能單純地認為是接受了西方新思潮影響的青年抛棄了糟糠之妻,而是這些接受了新思想的青年們認為,這種包辦婚姻是違背人性的,是封建社會的殘渣餘孽,是需要被打到與推翻的。可是,他們的做法卻坑苦了那些沒有接觸到新思想、新思潮的婦女們,她們不敢反抗,也不知道該如何反抗,隻能默默的在夫家照顧公婆,甚至一生都沒有再見過自己的丈夫,最後孤零零的死去。像魯迅之于朱安。
而胡适的做法相對于那些完全把家中的妻子抛下不顧的人來說,還算是厚道。按照他自己的話來說,這是“不忍傷了幾個人的心”。這其中既包括含辛茹苦把自己撫養長大的母親,也包括那位從未謀面的妻子。
熟悉封建禮法的胡适很清楚,如果悔婚,将會給江家小姐帶來什麼,娘家回不去,改嫁又不得,隻能是孤零零的獨老終身。從日後胡适回鄉娶了江冬秀這件事來看,這既是胡适為人的厚道之處,又是他性格中的猶豫、沖突之處。總而言之一句話,那就是胡适既反對封建主義,又不肯徹底和封建主義決裂,這一點,也是胡适被後人尤為诟病之處。
1910年9月,胡适以國文滿分,總排名55名的成績考取了庚子賠款留學生,進入美國康奈爾大學學習農科。在這期間,胡适結識了他一生中的第一個女人,他導師的次女韋蓮司小姐。在胡适的心目中,韋蓮司小姐完全符合他對新女性的了解和認識。
“人品高,學識富,極能思想,高潔幾近狂狷,讀書之多,見地之高,誠非尋常女子所可望其肩背”。
胡适用了能夠用的一切美好的語言來誇贊韋蓮司小姐,而胡适的儒雅氣質也同樣吸引了韋蓮司小姐,二人的熱戀就這樣順理成章的發生了。
胡适和韋蓮司 圖檔來自網絡
胡适和韋蓮司小姐的關系是一種思想上的碰撞而産生的火花,應該算作是愛情了。
胡适在美國另有新歡這種事情注定不會一點風聲也不透露,馮順弟開始覺得不妙起來。是以,在胡适來信提出要退婚的時候,被她強硬拒絕了,至于想娶韋蓮司為妻,想也不要想。
而在美國,胡适也實在是無法面對韋蓮司的熱情,在他看來,隻要是和韋蓮司小姐發生了超越友誼的關系,那自己就必須要娶她。是以,在還沒有和韋蓮司小姐發生超越友情的關系之前,胡适終于交代了自己在中國老家已經成婚的事實。
得知消息後,韋蓮司崩潰了。韋蓮司的母親得知此事後,更是堅決反對異國婚嫁。就這樣,在兩位老太太的一緻反對下,胡适和韋蓮司二人隻得終止了關系。胡适選擇了回國,而韋蓮司則終身未嫁。
胡适和韋蓮司的關系應該算作是胡适的初戀。
初戀往往都是最美好的,可這段感情最後夭折,雖然有着很多外因的幹擾在内,但如果胡适堅持,注定不會是這個結果,很有可能是一樁美好的姻緣。但正是由于胡适性格上的問題,才最終造成了勞燕分飛,有情人最終未成眷屬。
就像胡适好友唐德剛對胡适的評價那樣:
“胡适先生是發乎于情、止乎于禮的膽小君子,搞政治他不敢造反,談戀愛他也搞不出什麼大膽作風。”
1917年12月30日,胡适回鄉與江冬秀完婚,也算是了結了母親馮順弟的一份心思。
但此次完婚,胡适絕對是為了照顧母親的情感而完婚的。據胡适自己給友人的信中提到:
吾之就此婚事,全為吾母起見,故從不曾挑剔為難,(若不為此,吾決不就此婚,此意但可為足下道,不足為外人言也,)今既婚矣,吾力求遷就,以博吾母歡心......
江冬秀對然識字不多,但畢竟是大家閨秀,在和胡适新婚之後,也表現出了溫婉的大家閨秀氣質。而且,江冬秀在苦守空房的這13年間,也表現出了作為一位大家媳婦的幹練,不僅把家事處理的井井有條,而且對馮順弟很孝順,也算是替胡适盡到了孝順的義務。
但江冬秀也有缺點,那就是打麻将,而且極其上瘾。胡适是個文人,在寫作時需要靜心,可每逢江冬秀呼朋喚友來家中打麻将的時候,那嘩啦嘩啦的聲音令胡适根本就不就能安心寫作,這就讓胡适對江冬秀非常反感。
如果說,僅有這一點沖突,胡适也不至于要移情别戀。畢竟,江冬秀在其他方面堪稱賢妻良母。
曹誠英 圖檔來自網絡
就在這個時期,一位叫做曹誠英的新女性出現了。
要論胡适和曹誠英之間,還有有一點淵源的。在胡适和江冬秀完婚的時候,曹誠英以伴娘的身份出現,由此結識了胡适。1923年,胡适到上海出差,曹誠英陪同了5天,由此二人碰撞出了火花,一發不可收拾起來。
胡适作為一個著名的文人,曾經收到過太多文學女青年的仰慕,給胡适寫的情書以箱論。胡适雖然膽小,但也和一些女青年有過暧昧。但像和曹誠英這樣的,鬧得轟轟烈烈的感情糾葛,還是第一次。
在胡适眼中,曹誠英是一位嬌滴滴的小表妹(曹誠英是胡适三嫂的妹妹),和大氣的韋蓮司與有主見的暧昧女友陳衡哲相比,更讓男人有一種保護的欲望。為此,一向膽小的胡适這次破天荒地鼓足勇氣,向江冬秀提出離婚。
面對丈夫的背叛,江冬秀也很幹脆,她先是扔出一把水果刀,見沒有鎮住胡适,江冬秀幹脆從廚房拿出了一把菜刀,威脅胡适道,想要離婚,那自己就把兩個兒子殺了再自殺。
江冬秀的潑辣是胡适始料未及的,他怎麼也沒料到江冬秀竟然能這麼幹!在菜刀的威脅下,胡适退縮了,他既怕江冬秀真的殺了自己的兩個兒子,也害怕自己在社會上的名聲有損。于是,夫妻二人約法一章,從此之後二人互相之間再也不提離婚的事情,這件事就權當沒發生過。
不過從此之後,胡适又添一怕,那就是害怕老妻了。
其實,江冬秀早就識破了胡适的弱點,那就是一是膽小,二是害怕名聲受損。
此時的胡适已經确定了其在文化界的地位,在社會上有着不俗的地位,這種人最在意的就是他的名聲有損。如果江冬秀真的做出了為了阻止離婚而殺子的舉動,那胡适的名聲就會在瞬間掃地。
所謂是虎毒不食子,作為母親的江冬秀又豈會為了阻止胡适離婚而殺子呢?
經曆了這次風波,胡适終于打消了和江冬秀離婚的念頭,可是在暗中與曹誠英的來往一點都沒減少。對于二人的暗中來往,江冬秀其實也知道,但江冬秀所在意的隻是自己的大婦地位,隻要是胡适不把人領進家門替代自己,其他的事情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吧。
但曹誠英是個癡情的人,見無法和胡适結合,她選擇了到胡适留學的美國康奈爾大學留學,并在解放後留在了大陸,死後安葬在了績溪老家。
圖檔來自網絡
和曹誠英徹底分手後,胡适的心終于回歸了家庭,這一方面是因為這幾次癡心女子負心漢的戲碼令其心力勞瘁,無論對哪一個女人,都讓他在内心抱有遺憾、愧疚和不舍,他再也不敢接受這種感情了;另一方面,胡适也發現了江冬秀的很多優點,持家有道,辦事大氣,對自己的照顧無微不至,雖然有愛打麻将這個缺點,但這也不是什麼了不得事情,隻要是自己寬容一點也就是了。
從此之後,胡适一改過去對妻子的冷暴力,也開始學着關心起江冬秀來。既然你愛打麻将,那我就單獨給你準備一間麻将室,在江冬秀臨時有事的時候,胡适也放下身段,替江冬秀摸幾把;既然江冬秀喜歡看武俠小說,那我就單獨給了準備一個書架。總而言之,在這個時期,胡适對江冬秀甚好,也算是彌補了江冬秀幾十年受到的委屈吧。
可沒想到,在胡适的葬禮上,作為遺孀的江冬秀竟然來了這麼一出,在衆目睽睽之下表演捶屍,還邊捶邊哭訴:死鬼胡适之啊!
在凄厲的哭訴聲中,既流露出江冬秀對胡适之死的不舍,又有着太多的哀怨、憤怒,蘊含着太多的情感。
可不知江冬秀來的這一出,讓泉下的胡适博士情何以堪,作何感想?